融合教育中西方研究进展比较和追溯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i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以融合教育为标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了知识图谱。旨在了解国内外研究态势,追踪国际前沿,探究国内外差异,找到国内研究不足,为新时期融合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融合教育;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8 — 0127 — 04
  一、引言
  “融合教育”的概念,最初由Stainback夫妇于1984年提出,并在1994年西班牙《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中正式获得了确立,认为“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儿童,而不考虑其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他任何条件”〔1〕。
  2014年,为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等共同研究制订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指出“总体目标是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预期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2〕。融合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西方的融合教育发展早且快,那么我们和西方融合教育发展差距在哪里?又如何从国内外大量的文献中进行科学的归纳与分析?当前国际上兴起的知识图谱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支持。本文所使用的CiteSpace是构建知识图谱软件的一种。近年来,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的文献较多,但鲜有学者运用CiteSpace对融合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更没有学者以计量学视角开展过对融合教育进行中西方比较的研究。本研究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以国内外融合教育研究为基础,进行该领域研究进展的比较和追溯。
  二、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本文外文文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以“inclusive education”为标题进行检索,设置文献的年限范围为所有年限,检索截止时间为2016年1月6日,共收集到文献736篇。
  在中文文献方面,利用中国知网(CNKI)全文期刊数据库进行文献收集,以“融合教育”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时间范围不限,来源类别为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共获得文献249篇。
  (二)研究方法
  利用知识图谱citespace3.8对所收集的文献的作者,所在国家,研究关键词进行可视化的分析。分别将来自CNKI和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的文献导入CiteSpace,然后进行参数设置,本研究将time slice 设为1年,术语来源选择“Title”,“Abstract ”,“Author keywords”,“Keywords Plus”,节点类型根据需要选择“keyword”“Author”“Institution”等,可视化类型为静态聚类图谱,自动绘制知识图谱。
  三、数据分析
  (一)关键词频次分析
  基于软件citespace,在来自知网的文献中共抽取20个高频关键词,见表1。
  同样,对来自web of science的文献进行基于关键词的文献计量分析,出现频次前20的关键词见表2。
  (二)基于关键词的研究年份分析
  基于文献关键词,对来自CSSCI的249篇文献以年份为单位进行了统计,见表3。具体情况显示,自2000年出现第一个核心关键词“融合教育”以来,至今已经出现381个关键词。在2009年关键词数量突然递增,至今仍然保持一定热度。
  基于文献关键词,对来自web of science的文献以年份为单位进行了统计,见表4。具体情况显示,自1994年出现第一个核心关键词“disabilities”以来,至今已经出现446个关键词。从2005年开始,关键词数量突增,并保持一定热度。
  (三)文献作者分析
  经过阈值调节,文章构建了CSSCI来源期刊作者可视化图谱,如图1。图1中的关键点显示,研究者邓猛和黄兆信出现频次较高。
  经过阈值调节,文章构建了web of science来源期刊作者可视化图谱,如图2。共有554位研究者参与研究,就作者共被引情况来看其中研究机构UNESCO共被引133次,其次是Ainscow M、Slee R、Booth T、Forlin C。
  (四)对文献研究国家分析
  CSSCI收录的文献都来自中国。来自SCI文献的研究先后在73个国家展开,经过阈值调节,文章构建了web of science来源期刊国家可视化图谱,如图3。研究频次前五的国家分别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西班牙。较早开展研究的国家和时间是美国和芬兰(1994)。
  四、中西方融合教育研究进展比较
  (一)基于关键词频次的对比分析
  对比中外关键词,可以看出融合教育和残疾人紧密相连。融合教育虽然在很多领域都在提倡,但在特殊教育方面倍受关注。就关注人群来说,除了都比较关注残疾人以外,中西方有各自的侧重点。西方对学习困难者施予关注;在中国,农民工随迁子女被施予关注。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即在公平的价值理念下,使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与本地相融合,促使其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3〕。这是体现中国国情的特殊现象。
  国外文献频次前20的关键词很多涉及到学校、教师、政策、父母,说明在融合教育的文献中,很多都是从各个相关主体探讨现状,提出建议;同时还有如合作、布置等关键词出现,证明在除分主体探讨之外,国外还比较注重融合教育的方法。中国文献频率前20的关键词很多涉及到美国、英国、启示,说明我国重视对国外融合教育研究的学习和借鉴,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一。除此之外,还出现了教学、师资培养、个别化教育计划、教育模式、课程等词语,这说明我国的融合教育研究更多关注教师和教学领域。总体来说,中国融合教育的研究领域较国外更狭窄。   (二)基于研究年份的对比分析
  就以上中外随年份递增关键词分析,从总关键词数量可以看出中国研究者对融合教育施予较多关注。就文献出现最早时间而言,国外是1994年,国内是2000年。这说明西方在该领域的探索和研究领先于我国。
  中国自2009年开始,关键词出现较多且至今保持一定热度。说明在中国近5年,融合教育是一个研究热点。而在国外2005年到2010年研究关键词出现多,证明在这段时间国外研究比较热门,近5年国外研究比较平稳。2008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全纳教育:未来之路”为主题,召开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标志着国际社会已形成推动全纳教育的共识。同时也是国际社会目前已形成共识并极力倡导推动的理念〔4〕。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受教育人群,中国对融合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无疑是推动其在全球领域的发展。因此自2009年起,融合教育成为中国的一个研究热点。
  (三)基于文献作者的对比分析
  从国内文献作者出现频次来看,中国的研究者邓猛和黄兆信在该领域是核心作者。邓猛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融合教育。黄兆信是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院长。我国作者之间有一定的合作,但需要继续加强。
  从国外融合教育作者共被引情况来看,研究机构UNESCO在该领域有核心影响力。Ainscow M、Slee R、Booth T、Forlin C在该领域是核心作者。UNESCO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教育大会”,大会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在宣言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全纳教育”一词。2008年也召开了相关会议,上文有说明。这也表明UNESCO对融合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与贡献很大,发挥了它促进和平、人权、民主、平等的作用。
  (四)基于文献研究国家的对比分析
  从研究国家分析,芬兰和美国开始相关研究早。从研究频次前五的国家来看,全部是发达国家。其中北美洲2个,大洋洲1个,欧洲2个。说明西方发达国家更加重视融合教育领域,欧美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最早研究该领域的美国和芬兰,融合教育的发展之路并不相同。美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起源于特殊教育领域,是对残疾儿童在公平环境中受教育权利诉求的回应〔5〕。而芬兰的融合教育起源于普通教育领域的综合学校改革,主张所有普通儿童都有权利在公平环境中接受教育〔6〕。
  五、总结
  在融合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主体、关键词、研究年份、研究国家等方面得出了一些客观的研究结论:(1)通过绘制国内外研究主体的可视化图谱,探究融合教育高水平研究领域的高发文和高被引作者及主要的研究机构;(2)从高频关键词分析探究国内外融合教育研究热点及差异;(3)通过对研究年份的分析,探究国内外研究热点时期并探寻热点时期产生的原因;(4)通过对研究国家的分析,芬兰和美国最早开始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对这一领域涉猎早。
  〔参 考 文 献〕
  〔1〕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3,(04):2-8.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 2015-01-08.
  〔3〕湛卫清.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的困惑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8,(10):58-61.
  〔4〕彭霞光.全纳教育:未来之路——对全纳教育理念的思考与解读〔J〕.中国特殊教育,2008,(12):3-6,34.
  〔5〕宁波,王媛媛.美国全纳教育的社会学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03):22-27.
  〔6〕景时,刘慧丽.芬兰融合教育的发展、特征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3,(08):54-60.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摘 要]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并全面论述了有关问题,指明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表现及其与私有制的密切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现象普遍存在,当今社会,异化劳动的现象,或者说,准异化劳动的现象是否依然存在?从发生了连跳门的富士康,到有着众多细致的制度条款的大中小学,异化其实一直没有走出我们的生活。我们成为了异化的制造者,亦是受制者。而这一切背后不再是阶级剥
[摘 要]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以农民为主体,以“富农”与“教农”为两翼。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富农”是激发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动性的基本要求,“教农”是提高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力的现实需要。两翼齐飞方能凸显农民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农民;富农;教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 要]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方法与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红色文化资源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契合、客家古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引领和精神支撑的契合,构成了河源“两地文化”视角下实践育人的路径选择的两个基本点。  [关键词]实践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红色文化;客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
[摘要]作为美国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在创作中恪守黑人的伟大传统,把百纳被的缝制融入到自己小说的创作过程当中。借用百纳被缝制的特殊过程以及百纳被的传统意义,解构了淹没黑人声音的、充斥白人声音的美国历史,并通过把黑人的声音加入美国历史,重建了那段鲜为人知的美国历史,为美国黑人迎接未来美好生活奠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把莫里森的小说创作和百纳被的缝制过程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小说创作;百纳被缝
住在九龙城的泰国人很多时候都会在假日举办不同的活动。当天响应国际妇女节,举办了选美比赛 图/Billy H.C.Kwok  2800万。这是香港旧启德机场一年的载客量,这个1925年诞生、位于九龙城区维多利亚港畔、只有一条跑道、起降都是高难度的机场,国际客运量一度达到世界第三。  和各种移民家族史的开端一样,这里是绝大多数泰国人到达中国香港的第一站。Vita还记得,小时候自己最喜欢去启德机场接泰国
[摘 要]在中等职业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突出强调了校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从制度层次规范了校本课程的设置和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更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对于齐齐哈尔林业学校而言,如何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对政治学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是齐齐哈尔林业学校的政治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基础课教
[摘 要]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达州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的核心地带,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开发利用价值,这些文化资源在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达州;红色文化;文化强市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012 — 02  一、达
[摘 要]民主法治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民主法治可以为社会管理创新设置管理边界、提供价值指引、提升实施效能,而社会管理创新也能够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和发展,进而促进我国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协同、共进。  [关键词]民主法治;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冲突协调;法治社会  [中图分类号]D9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7 — 0073
[摘 要]周恩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淮阴师范学院化工学院始终把把学习周恩来精神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条主线,贯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培育心存梦想、志向远大、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以律己、团结协作、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四好青年。  [关键词]周恩来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
[摘 要]人生选择体现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界对于屈原和庄子的研究多集中在浪漫主义这一手法的比较上,而对于二人的人生选择问题,则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从屈原和庄子的两篇代表作入手,从其人物形象选取的角度,见微知著,以期还原两人真正的人生选择。  [关键词]屈原;庄子;人生选择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9 —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