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是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为重点。因此,高职分析化学课程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分析化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167-02
  分析化学是化工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以及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在课时少、时间短的情况下培养出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目前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化学基础理论适度、够用,动手能力强。因此,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取舍,加强分析化学的应用性知识教学,增加实验教学时数,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倾向,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1.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就业市场的调研,我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則,简化一些深奥的理论知识,重点增加一些基础性、必要性的内容;淡化一些无关的系统知识,着重讲授适用性、应用性的知识。比如,酸碱滴定法这一章,从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到酸碱组分不同型体的分布,大部分知识对于技能的形成、素质的提高并没有直接的作用,并且这些深奥的理论体系对于高职学生又有相当的难度,费时费力,事倍功半。因此,我首先选择酸碱质子理论作为精讲内容,这是酸碱法的基础性、必要性的内容;其次,删除水溶液中酸碱组分不同型体的分布,这部分只是一些相关的系统知识,并不影响酸碱滴定技能的形成;第三,增加了酸碱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缓冲溶液及指示剂的配制等内容,这是酸碱滴定的一些必备性、应用性的知识。这样学生既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又形成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往分析化学实验只开一些物质含量的测定等验证性实验,指示剂、缓冲溶液等辅助试剂都是老师给配好,学生一到工作岗位没有老师在身边,就不知怎么做,很难适应现场工作的需要。因此,我增加了缓冲溶液的配制,常用指示剂的配制等实验,让学生从实验前的准备开始就自己动手,使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能力提高得更快。另外,还增加了一些综合性实验,如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农用氯化钾的质量检验等。
  二、改革教学方法
  现在的高职生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不爱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想着如何教会学生学习。
  1.细化能力要求 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应只是老师心中有数,应该是师生共知,这样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将每一章的知识点细化到每一节,并做成能力考核表,在讲课之前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要按能力考核表上的要求总结归纳做出笔记。这样,学生在上课之前就明确了学习的重点,考核的内容,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并在每一章讲完以后按照能力考核表上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及时进行考核,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强化技能训练
  实验教学是分析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关键。我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将分析化学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规范化操作训练;第二阶段是实际操作练习,验证分析化学理论;第三阶段是综合实验阶段。
  在规范化操作训练部分包括许多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比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等等,这类教学我多采用教师示范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示范操作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录像教学系统,有趣味性,学生乐于接受,这样寓教于乐,学生很轻松地就掌握了分析基本操作技术,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考核方法
  为了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要将考核的重点放在技能考核上。分析化学成绩总分100分,由平时考核(占50%)、实验报告(占20%)、期末笔试(占30%)三部分构成。平时考核主要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是否认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过程是否遵守纪律,实验数据记录是否准确等等,并由老师对每次实验结果签字。第二部分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按时交实验报告,书写是否规范,对分析结果的处理是否正确以及问题讨论是否深入。期末以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将考核的重心放到平时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从重视每一个实验开始,一点一滴,循序渐进,逐渐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分析化学对于化工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更能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玉玲.如何构建高职化学实验课教学体系.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
  [2]刘改云,党卫红.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漯河职业学院学报,2009.
其他文献
【摘要】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提高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是落实此目标的基础保障。本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在教学要求,在分析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在教材分析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基础上,以人教A版必修四“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为例,提出了发展教师教材分析能力的基本策略: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程结构以及教材内容主线;挖掘教材内容的深广度内涵。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期刊
【摘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到课程标准的转化需要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中间桥梁,否则课程标准就会“对不上”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导致“两张皮”现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课堂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学 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常规课题(FJJKXB17-493):构建县域“初中学科联盟”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不同于其它课程,知识比较抽象,概念、数量关系较多,而且联系又紧密。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做到以“趣”促“学”,使学生乐于主动探究,营造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主动性 趣味性 灵活性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119-01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小学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以及理论,在教学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学生和教师之间彼此沟通协调完成。同时要以小组整体表现为依据进行教学奖励,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符合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新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生物课上养成主动参与、认真探究、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 合作学习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期刊
【摘要】考后如何指导学生反思?首先,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还应该通过指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从局部到整体上把握如构建相关高中生物知识网络,进行一点多题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考后反思的良好习惯,这样考后反思效益会更好。  【关键词】考后反思 思维方面反思 有效策略 构建知识网络 一点多题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习题教学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高中物理工作者的欢迎。物理习题作为巩固学生高中物理教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能帮助学生有效的打破思维障碍,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此,笔者从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角度入手,探索一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以期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进而帮助提升物理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 习题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除了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本文通过一些典型问题的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开阔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等数学 一题多解 发散思维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7JK0962);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6 年度教育科研规
期刊
【摘要】围绕地理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育人价值组织教学,创新地理课堂教学,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达到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参与实践 体验感悟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165-02  围绕地理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育人价值组织教学,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而课堂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主阵地,因此,让学生们通过参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92-02  一、引言  新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
期刊
【摘要】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授课时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命题进行改变。教师进行变式教学时要利用课本上的知识举一反三,根据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对于问题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转化,但知识的核心不变,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变式,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就变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策略及注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变式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 策略 注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