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90年代“欧盟就业战略”

来源 :世界经济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90年代欧盟就业状况和就业战略出台背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IT生产为标志的知识经济迅速膨胀,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信息社会的来临,给各经济体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开始创记录的长期持续增长的同时,欧盟经济呈现增长虚弱、内需不旺、投资不振、就业减少、失业居高不下的景象.不仅与美国相比显得相形见拙,甚至无法和其自身80年代的良好状况相比.尤其在就业领域,情况颇糟.欧盟就业率1990年为62.2%,美国则要高出10个多百分点.(注1)1990年欧盟15国年均失业率为9.22%.而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改革已经历了20多个春秋,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我们对改革成果总结与评定的时候,很容易想起其他经济转轨国家.比较各自改革的结果,以便达到互相借鉴的目的,是
一、二板市场为经济增长增添了活力二板市场(Second Board),又称创业板市场,是指为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途径,并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的一种新型的资金融通市场.简
一、印度风险投资业发展情况简介印度早在1973年,就由RSBHATT委员会提出建立一个十亿印度卢比的风险投资基金的初步构想.1985年底,印度政府在颁布其长期财政政策(LTFP)时,建
作为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开放型国家,中国发展境外直接投资不仅具有客观必要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能性.目前有不少人认为,我国经济实力较弱,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国内建设资金尚不富
一、我国私营企业制度创新的背景分析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起源要追溯到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当时,在外国列强的经济控制和中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我
一、全球化过程加剧了国家间的经济利益竞争经济利益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利益的根本.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很长历史时期里,国家间的联系十分有限,一国的生存与发
2000年12月23日,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首届"复旦经济学新年论坛--2001"在上海证券大厦证券总汇举办.论坛的参与主体为经济学界的知名学者、金融专家、企业家、政府部门领
我国在控制通货膨胀的"软着陆"成功以后,从1997年10月份开始物价指数持续负增长,国内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尽管今年下半年物价指数出现了回升的迹象,但基础尚不稳固,治理通货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它的发达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在制定的“十五
与政府的财政收入相比,财政支出更能反映政府的政策选择,体现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财政支出在各级政府之间的配置状况,直接决定着政府的工作效率.长期以来,我们的政府部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