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工作是员工理想的追求、是心智能力和生命价值的实现途径时,工作就成为员工快乐的组成部分。
对企业而言,忠诚的员工无疑是最珍贵的财富。可以说,让员工忠心耿耿地为企业效力是每位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让员工快乐地工作”则是成功管理一个企业的关键所在。员工不快乐的企业,多数企业都会止步不前甚至倒退,而环境宽松的企业常常蓬勃发展。员工快乐指数是与企业发展成正比的。换而言之,员工快乐指数越高,企业就越有活力。
既然快乐工作有助于员工享受生活,是企业利润增长的驱动力,是客户满意的基础,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贯彻落实,如此的利好对企业来说是百益无害,然而,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反而常常会出现不快乐的情况呢?
影响员工快乐因素
工作因素。工作是由工作内容、工作角色、工作环境、休息制度、资源匮乏度、食宿待遇等多个影响因素构成的。其中,工作内容包括兴趣相关度和工作强度;工作角色包括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角色模糊是指员工不明确工作职责,角色冲突是指不一致的工作职责;工作环境主要包括工作环境的舒适感、美观、便利和工作条件是否恶劣;休息制度包括上下班时间、休息时间、加班制度、请假制度;资源匮乏度是指缺少工作所需资源的程度,其中包括新技术的应用程度;食宿待遇指食堂和住宿的待遇、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对员工工作的快乐程度产生影响。
劳动回报。工作回报包括薪酬福利、保障制度、认可度、奖惩与关怀、成就感、晋升机会、职业成长度、分配公平性八个影响因素。其中,薪酬福利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物质回报;保障制度包括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救济等;认可度是指企业对员工能力、价值、成绩等的承认、肯定程度;奖惩与关怀包括物质金钱激励、表扬与鼓励、评比优秀、尊重与关怀;成就感是指员工能力和价值得到体现的心理反映;晋升机会是指员工在企业内部潜在的向上垂直职业运动的机会;职业成长度是指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可增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分配公平性是指奖惩在多大程度上与绩效挂钩,包括横向、纵向公平。
管理方式。企业管理方式包括制度人性化、过程公平性、归属感、组织变革和企业文化五个影响因素。其中,制度人性化是指制度的设置对人合理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的体现;过程公平性是指规章制度被公平执行的程度;归属感是指员工被企业喜欢和接纳的心理反映;组织变革主要包括并购、重组、裁员等;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人本精神文化、柔性管理文化、快乐氛围、人性化物质文化。这些因素都会对员工工作的快乐程度产生影响。
工作群体。工作群体包括团队和谐度、沟通有效性、同事支持度三个影响因素。其中,团队和谐度包括工作配合、部门协调、团队精神、员工士气、男女比例等;沟通有效性主要包括人际关系、信息的开放度、舆论控制等;同事支持度是指领导和同事对工作相关问题的支持程度。
上述情况的优劣好坏,都会直接幅射和影响员工的快乐状态。
如何让员工快乐
营造家的温馨。在紧张的工作流程中,员工易出现疲惫的状态,甚至缺乏活力,产生不良工作情绪。如果在企业中营造“家”一般的温馨氛围,会让员工身处自由与信任的环境之中,从而使工作更快乐、更富有效率。那些成功企业的背后,无不是通过培育自己特有的“家庭式”文化理念而逐步走向成功和辉煌的。联想集团对员工提出了以“平等、信任、欣赏、亲情”为核心的“亲情文化”理念;华为公司积极为员工营造有归属感的工作氛围,等等。正是这些理念影响和熏陶了员工,使员工把自己所在的企业看成了自己的“家”,从而发挥了每个员工的最大潜能和创造性,为企业的不断成功注入了持之以恒的人力资源优势。与此同时,在企业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每位员工也在不同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最大人生价值,最终达到了“员工与企业共发展”的目的。
注重员工成就感。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对9家公司大约200名员工进行访问调查之后发现,能给人们带来工作满意的是一些特定因素,比如: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认可等,他把这些叫做“激励因素”;而使人们觉得工作不满意的却是另外一些特定的因素,比如:公司的政策、行政管理、工作条件、薪金,等等,他把这些叫做“保健因素”。企业即使在保健因素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也只能安抚员工,减少他们的不满意,却不能激励他们,使他们更加满意。因此,赫茨伯格建议管理者们要更加注重员工成就感、认可、工作责任的培育。显然,能让员工真正满意并获得激励氛围,才能给员工快乐感和满足感。
营造和谐氛围。每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会与许多人交往、打交道,必然有人际关系问题,而且一个人每天8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是在工作单位度过的,同事之间友好融洽相处,创造一种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因此,要让员工快乐工作,顺畅的沟通是必要的。太平洋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把企业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交流当成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他们定期召开员工代表座谈会,由每个部门推选两名普通员工代表与公司管理层进行座谈,座谈内容以提出问题和反映问题为主。这样就为企业和员工之间搭建了一座快乐的“桥梁”,既有利于企业的决策得到较好的执行,员工也能从中体会到自身价值。
让员工看到未来。要让员工工作起来更快乐,很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我的未来在哪里”。有无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是员工能否快乐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强员工培训是企业的一种常见作法。美国联邦快递公司规定,每位员工每年可获得2 500美元奖学金用于自发学习;在人事任免方面,为体现公正、公平原则,公司会定期拿出一定数量的领导岗位进行内部公开招聘,员工可通过公开招聘走上管理岗位。现在,许多企业为了让员工快乐工作,建立了以“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型企业为目标、分层级、制度化的培训体系,使员工在快乐工作的同时,把自己的前途与公司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让员工体会工作乐趣。工作本身并不快乐,快乐一定是工作之外的。所以说,当员工把工作作为谋生手段时,工作只是工作,没有快乐而言。而当工作是员工理想的追求、是心智能力和生命价值的实现途径时,工作就成为员工快乐的组成部分。幸福并不在于员工从事了什么工作岗位,而在于员工是否从这份岗位中找到了一份来自灵魂深处的快乐。比尔•盖茨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有人觉得他是一个工作狂。你去跟他讨论工作的时候,他会非常愿意,可是你突然问他一个跟工作不相关的问题,他马上就失去了精神,他会觉得这件事情毫无意义。他是真正喜欢他的工作,所以他对公司业绩的要求很高。比如说:一般公司市场占有率如果达到82%,就是值得好好庆贺一番的惊人业绩了,可是比尔•盖茨的第一个反应是,那18%被哪家公司占领?虽然他走在前无古人的大路上,可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他从未感觉到创业的艰辛。所以说,企业要是让员工真心地喜欢上了自己从事的那项工作,员工就等于一辈子都不是在为工作而工作,而是在为自己的爱好而从事一项娱乐活动。如此下去,推而广之,企业还有什么宏大目标不能实现吗?
(责任编辑:李万全)
对企业而言,忠诚的员工无疑是最珍贵的财富。可以说,让员工忠心耿耿地为企业效力是每位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让员工快乐地工作”则是成功管理一个企业的关键所在。员工不快乐的企业,多数企业都会止步不前甚至倒退,而环境宽松的企业常常蓬勃发展。员工快乐指数是与企业发展成正比的。换而言之,员工快乐指数越高,企业就越有活力。
既然快乐工作有助于员工享受生活,是企业利润增长的驱动力,是客户满意的基础,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贯彻落实,如此的利好对企业来说是百益无害,然而,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反而常常会出现不快乐的情况呢?
影响员工快乐因素
工作因素。工作是由工作内容、工作角色、工作环境、休息制度、资源匮乏度、食宿待遇等多个影响因素构成的。其中,工作内容包括兴趣相关度和工作强度;工作角色包括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角色模糊是指员工不明确工作职责,角色冲突是指不一致的工作职责;工作环境主要包括工作环境的舒适感、美观、便利和工作条件是否恶劣;休息制度包括上下班时间、休息时间、加班制度、请假制度;资源匮乏度是指缺少工作所需资源的程度,其中包括新技术的应用程度;食宿待遇指食堂和住宿的待遇、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对员工工作的快乐程度产生影响。
劳动回报。工作回报包括薪酬福利、保障制度、认可度、奖惩与关怀、成就感、晋升机会、职业成长度、分配公平性八个影响因素。其中,薪酬福利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物质回报;保障制度包括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救济等;认可度是指企业对员工能力、价值、成绩等的承认、肯定程度;奖惩与关怀包括物质金钱激励、表扬与鼓励、评比优秀、尊重与关怀;成就感是指员工能力和价值得到体现的心理反映;晋升机会是指员工在企业内部潜在的向上垂直职业运动的机会;职业成长度是指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可增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分配公平性是指奖惩在多大程度上与绩效挂钩,包括横向、纵向公平。
管理方式。企业管理方式包括制度人性化、过程公平性、归属感、组织变革和企业文化五个影响因素。其中,制度人性化是指制度的设置对人合理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的体现;过程公平性是指规章制度被公平执行的程度;归属感是指员工被企业喜欢和接纳的心理反映;组织变革主要包括并购、重组、裁员等;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人本精神文化、柔性管理文化、快乐氛围、人性化物质文化。这些因素都会对员工工作的快乐程度产生影响。
工作群体。工作群体包括团队和谐度、沟通有效性、同事支持度三个影响因素。其中,团队和谐度包括工作配合、部门协调、团队精神、员工士气、男女比例等;沟通有效性主要包括人际关系、信息的开放度、舆论控制等;同事支持度是指领导和同事对工作相关问题的支持程度。
上述情况的优劣好坏,都会直接幅射和影响员工的快乐状态。
如何让员工快乐
营造家的温馨。在紧张的工作流程中,员工易出现疲惫的状态,甚至缺乏活力,产生不良工作情绪。如果在企业中营造“家”一般的温馨氛围,会让员工身处自由与信任的环境之中,从而使工作更快乐、更富有效率。那些成功企业的背后,无不是通过培育自己特有的“家庭式”文化理念而逐步走向成功和辉煌的。联想集团对员工提出了以“平等、信任、欣赏、亲情”为核心的“亲情文化”理念;华为公司积极为员工营造有归属感的工作氛围,等等。正是这些理念影响和熏陶了员工,使员工把自己所在的企业看成了自己的“家”,从而发挥了每个员工的最大潜能和创造性,为企业的不断成功注入了持之以恒的人力资源优势。与此同时,在企业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每位员工也在不同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最大人生价值,最终达到了“员工与企业共发展”的目的。
注重员工成就感。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对9家公司大约200名员工进行访问调查之后发现,能给人们带来工作满意的是一些特定因素,比如: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认可等,他把这些叫做“激励因素”;而使人们觉得工作不满意的却是另外一些特定的因素,比如:公司的政策、行政管理、工作条件、薪金,等等,他把这些叫做“保健因素”。企业即使在保健因素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也只能安抚员工,减少他们的不满意,却不能激励他们,使他们更加满意。因此,赫茨伯格建议管理者们要更加注重员工成就感、认可、工作责任的培育。显然,能让员工真正满意并获得激励氛围,才能给员工快乐感和满足感。
营造和谐氛围。每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会与许多人交往、打交道,必然有人际关系问题,而且一个人每天8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是在工作单位度过的,同事之间友好融洽相处,创造一种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因此,要让员工快乐工作,顺畅的沟通是必要的。太平洋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把企业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交流当成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他们定期召开员工代表座谈会,由每个部门推选两名普通员工代表与公司管理层进行座谈,座谈内容以提出问题和反映问题为主。这样就为企业和员工之间搭建了一座快乐的“桥梁”,既有利于企业的决策得到较好的执行,员工也能从中体会到自身价值。
让员工看到未来。要让员工工作起来更快乐,很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我的未来在哪里”。有无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是员工能否快乐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强员工培训是企业的一种常见作法。美国联邦快递公司规定,每位员工每年可获得2 500美元奖学金用于自发学习;在人事任免方面,为体现公正、公平原则,公司会定期拿出一定数量的领导岗位进行内部公开招聘,员工可通过公开招聘走上管理岗位。现在,许多企业为了让员工快乐工作,建立了以“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型企业为目标、分层级、制度化的培训体系,使员工在快乐工作的同时,把自己的前途与公司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让员工体会工作乐趣。工作本身并不快乐,快乐一定是工作之外的。所以说,当员工把工作作为谋生手段时,工作只是工作,没有快乐而言。而当工作是员工理想的追求、是心智能力和生命价值的实现途径时,工作就成为员工快乐的组成部分。幸福并不在于员工从事了什么工作岗位,而在于员工是否从这份岗位中找到了一份来自灵魂深处的快乐。比尔•盖茨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有人觉得他是一个工作狂。你去跟他讨论工作的时候,他会非常愿意,可是你突然问他一个跟工作不相关的问题,他马上就失去了精神,他会觉得这件事情毫无意义。他是真正喜欢他的工作,所以他对公司业绩的要求很高。比如说:一般公司市场占有率如果达到82%,就是值得好好庆贺一番的惊人业绩了,可是比尔•盖茨的第一个反应是,那18%被哪家公司占领?虽然他走在前无古人的大路上,可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他从未感觉到创业的艰辛。所以说,企业要是让员工真心地喜欢上了自己从事的那项工作,员工就等于一辈子都不是在为工作而工作,而是在为自己的爱好而从事一项娱乐活动。如此下去,推而广之,企业还有什么宏大目标不能实现吗?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