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正笃实,久久为功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4412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不起的匠人》是首档亚洲手工艺微纪录片,以年轻化表达方式诉说东方文化,邀请林志玲作为分享人,以15分钟的轻体量、电影质感的镜头语言,聚焦了几十位亚洲顶尖手工艺人的至臻作品与波澜人生。
  如果说《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的关注点是“器”、第二季是“艺”,很高兴地看到第三季的镜头终于对准了“人”。这十二个故事,不仅讲述了传统技艺的兴衰起落,也不仅是精美的手工艺品的介绍,还是十二位匠人与“传承”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再一次唤回了现代社会里所缺失的匠心与敬畏心。
  关键词:师徒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尝试去诠释东方文化里更深层次的“师徒关系”,以此来寻找关于东方智慧的传承,解读东方伦理与哲学观。
  第一集“一个爆裂编手的诞生”里,年过七旬的东阳竹编匠人老何和90后小徒弟小郭发生了审美上的冲突。在故宫工作过八年的老何,并不赞同接受过美术学院教育的小郭用竹编进行“抽象造型艺术”的想法。而小郭想要创新,想脱离师傅的老方法,就是为了“证明点什么”。
  小郭最初的想法是用竹编完成一个空心作品,这违背了老何坚持了一辈子的先做泥胎模,再在胎膜上进行竹编的方法,老何坚持认为不加胎膜(即竹编的內支撑泥塑)的作品“立”不起来。师徒传统与现代的审美冲突,还一度差点让小郭被逐出师门,原因是小郭的第一个抽象竹编作品“万象”,老何瞧不上,还认为应该叫“大团结”。
  几番争执后,年龄上已是爷孙辈的两人,在竹编的技艺和分道扬镳的审美里,找到了和谐。老何将自己酝酿的巅峰之作“百鸟朝凤”的竹编鸟儿,放在了小郭的抽象派作品“望山”的上面。鸟儿就这样注视着造型怪诞的竹山,像老师傅不解却仍然慈祥地凝望着走得太远的徒弟,而山承托着鸟,让其落足、安心,就像这对师徒的羁绊,相互融合,相互成就。
  而在“文物医生的进阶之路”一集中,父子关系的师徒二人对于传家技艺文物修理,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儿子小刘对于修文物的执拗,是要将其尽可能地“恢复原貌”;父亲老刘则认为,要在其能力范围内,进行“保护性修复”。父亲举了断臂维纳斯的例子,并在儿子承接了朋友委托的修复家祖画像的工作后,给其泼了一盆“冷水”:砸了招牌不要紧,不要砸碎了别人的期待。老刘是个严厉的师傅,他并不是让自己的徒儿做到尽善尽美,而是要量力而行。这样的告诫,每一集中都有呈现。比如北京的拉花首饰匠人让儿子在不断的试错中悟出的勤与思的关系,又比如雕刻年味的百岁老人对日本弟子的接纳的旷达和包容。
  微评论:中国的师徒关系正在逐渐被社会遗忘,然而它却是中国伦理里最复杂的一种关系。师徒间情同父子,却又不是父子。师傅和徒弟,无论是想坚持传统,抑或是引入创新,无论是所谓“恢复性修复”,抑或是“保护性修复”,其实都并无对错。反而,这样的争执,让传统的技艺再次有了生机。新一代的年轻人用新的热情和理解,去继承着祖辈传下来的技艺,幸运的是,他们都有严师、良师的敲打和告诫,这不仅让他们在技艺上快速成长,也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适用话题:规矩;师父;叮嘱;传统与创新……
  关键词:没落
  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香港有100多位霓虹灯匠人。唐国祥师傅18岁入行,当时40岁,徒弟几十人,一个单就能做上百万,前呼后拥,和当时的香港一样,风光无限。
  自2006年开始,更安全节能的Led灯箱取代了霓虹灯,每年香港大约有3000个“未经授权”的招牌被拆去。这里面很大一部分是霓虹灯。唐国祥师傅最大的单子只剩下维修和拆掉自己曾经做过的霓虹灯。
  生意兴盛时, 唐国祥明明知道“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依然毫无保留地教他们技艺;生意凋落时,明知道徒弟可能会拒绝,现今70多岁的唐师傅还愿意几次三番地给自己唯一一个还在兼职做这行的徒弟阿龙打电话,要他来家里给自己做一块霓虹灯,而直到全片结束,阿龙也没有露面。
  “我们这一行,不是失落了,是没落了。” 片中唐师傅两次讲了这句话。没落是真的没落了,行业的没落,是没法逆转的了。大势所趋,如唐师傅口中的“新陈代谢”一样。个中滋味,也只有他们自知了。
  然而,最令人感动也最令人惊讶的还是唐国祥老师傅的态度。他淡然地说,每一种东西,都是可以被第二种东西替代的,就像荧光灯可以替代灯泡,那为什么不能有第二种光源替代霓虹灯呢?“你上到山顶,一定要下山的,不会永远上山的。”
  唐国祥师父给我们说这一切也都还带着笑容,丝毫不显落寞。好像看视频的我们反而杞人忧天,重度矫情了。
  微评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同样是香港匠人的叶问笃信的道理,在唐国祥师父这里貌似行不通,古典的传承在商业社会下到底是败下阵来。唐师傅无疑对匠艺还有心念,但事实却不随心,时代要带走的也阻止不了。好在他是一个通透的人,会变通,会与时代和解,就像电影《岁月神偷》里的说的那样:“难也好,佳也好,日子总得过。”花开虽然会消失,但只要我们曾经见过花开,那份美与芬芳不也会一直留在我们心里吗?!
  适用话题:渐行渐远的 ;淡然;学会放手;变通……
  关键词:匠心
  浙江东阳山多地少,旧时百姓多为衣食所苦,迫于生计多以手艺谋生。今年74岁的何福礼是唯一一个被邀请北上修故宫的东阳竹编艺人,堪称东阳竹编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传统审美的正统传承者与捍卫者。
  何福礼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进行过表演,被当地的观众誉为“把竹子变成大象的魔术师”。1997年,他为香港回归献礼,用竹子制作了一条2465米长的巨龙。14年前,他八进故宫,修缮乾隆书房。他说,自己年轻时像水竹,为人和润;后来是毛竹,有点执拗;再往后就是斑竹了,不争不乱。
  在片中,很多观众被何师傅那个倾注了他多个日与夜的竹编作品《望月楼》所震撼:那样一个精致的艺术品,细到每一个窗户格子都是用竹丝编制,这是要有多么精巧的手艺和多么专注的心思,才能创造出来的精品啊?   同样令人感到震撼的还有文物修复师父刘蔚然及其儿子(同时也是徒弟)刘胄对文物修复的用心。刘胄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专业的老师,有网友好奇他是怎么给学生上课的,刘胄给出了答案。学艺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拼图:让学生从几万张小拼图里在他规定的时间里拼出他规定的部分:三千张。有学生不服时,刘胄回答说:眼力不好、观察力不行、还没有耐心坐不住,那就不用来修文物了,你去改行学别的去吧。
  其实,刘胄的手艺是他的父亲刘蔚然所教。他跟着父亲学艺时,慈父会秒变严师,连爹都不准叫,只准叫师父。在刘胄的心里,始终认为文物修复就应该让文物恢复当年的面貌,但在父亲眼里,刘胄的手艺还达不到可以完全胜任恢复性修复的能力,一幅祖画的修复委托,让早已退隐的刘蔚然再次出山。因年代久远,古书画易破损、掉色,刘胄与父亲,挑战高难度,通过清灰、干揭裱、湿揭裱、粘合、全色等修复步骤,最终让碎纸片回到无价古画,这个恢复过程堪称整容级手术。
  微评论:编织一只竹篮或者修复一幅旧画,可能在日渐喧嚣的当代环境里,显得不那么起眼。这些平时看起来很小众,甚至多少有些“过时”的传统手艺,在这些手艺人的匠心眷顾下,焕发出令人敬畏的光芒。显然,坚持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份热爱;而最需要做的,不是去想能不能成功,而是要将更多的心思,用在坚持本身:付诸更多的专注、热情、用心、耐心,以及恒心,让宝贵的传统手艺和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这就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匠人精神!
  适用话题:敬畏;责任与担当;专注;坚持……
  关键词:传承
  在第四集中,《了不起的匠人》来到木版年画之乡——山东潍坊,讲述了一对史上最萌年龄差师徒——91岁的木版年画宗师杨洛书与从都市来乡野学习手艺的90后插画师土匪。
  杨洛书是山东潍坊人,系同顺德画店的第19代传人。91岁高龄的他,手持刻刀六十多年,无惧时间持以恒心,终成就了杨家埠年画第一人。杨洛书的主要代表作有:《西游记》《二十四孝》《历代帝王全图》等。用他自己的话说,“这辈子没干别的,就是在刻板做年画。”据介绍,杨家埠所制作的年画早在民国时期就是家家户户争相追逐的爆款,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年关之前通宵制作年画就像是家常便饭。在精益求精的创作过程中,杨洛书的年画刻板线条讲究,具有精细、灵巧、深刻等特点,深受街坊四邻的喜爱和认可。
  前来拜师学艺的年轻插画师土匪是通过“快手App”了解到杨家埠年画的,爱好复古风格的她在到达这里后,立刻决定拜师学艺。除了土匪以外,杨洛书的徒弟还遍布国内外,他收徒弟没有任何门户之见,坦言愿意对世界开放自己的手艺。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杨洛书的脾气倔强易怒,对年画创作的要求一板一眼。在前期磨合中土匪受到了一些挫折,不过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他们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近,合作出来的年画作品也有了不一样的神韵。这个成天畅游在网络的年轻人也开始学习师傅,以质朴踏实的走访和生活观察获取创作素材,最终成功画出遗失已久的花加官形象。与此同时,杨家埠年画也因此多了一位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传人。土匪也借助网络让更多的都市青年人爱上年画,关注年画,甚至对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影响和改变。
  微评论:“传承”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命题。在文化或者手艺传承的过程中,其实并不是要求它们必须一板一眼地毫无变化,相反,我们可以根据时代的背景以及当下人们的需求,相应地做出些许改变。这种改变可以是内容上的改变,也可以是形式上的改变,还可以是传播途径的变化。只要我们顺应时代的趋势,顺应人们的需求,些许的改变不但不会阻碍传统文化的传播,相反会更有益于人们对它的了解与喜爱。无论古今,只要不断地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就会让民族的瑰宝永远流传下去。
  适用话题:热爱;创新;距离;合作……
  【素材链接】
  纪录片潮流“新玩法”
  在传统文化与网生一代渐行渐远的当下,《了不起的匠人》却精准抓住了年轻人的兴趣点,培养了一群黏度极高的年轻忠实粉丝。导演李武望提到,现在的年轻人,不论是“80后”“90后”甚至“95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好与关注远超出人们想象。“这也是《了不起的匠人》能够坚持做下去的根本。在新媒体平台上做传统文化,看似是逆流而行,实际上是顺势而为。年轻化的品牌定位赋予了《了不起的匠人》在同品类中的差异化优势,深受网生一代追捧。”
  作为一个年轻的互联网品牌,《了不起的匠人》还在市场中率先提出了新一代纪录片的全新概念。李武望称,新内容、产品化以及跨界运营,将是新一代纪录片的三大重要特征。
  大家都知道BBC纪录片好,但很多人表示太长,没时间看,所以他们决定《了不起的匠人》每集只有15分钟。
  画面唯美。“美是第一奥义。很多人说拍得很美,每一帧都可以做屏保。”
  节目“边看边买”的新玩法则打通了內容与消费,让用户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就能链接到电商平台,直接购买顶级大师的手工精品。第一季《了不起的匠人》也拿下了优酷和阿里合作的“边看边买”项目数个第一,如销售第一、客单价第一、转换率第一等。
  据他介绍,围绕《了不起的匠人》,他们的团队已策划了亚洲手作展、观影会等线下活动,并推出音频、书籍等系列衍生品。
  微评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了不起的匠人》这部纪录片之所以拍一部红一部,就在于这个制作团队找到了全新的视角、全新的形式以及全新的商业模式。纪录片不一定都是深邃、晦涩的,用平实的语言、唯美的画面、巧妙的广告植入,当然还得有匠人的态度,这样接地气且高水准的作品,肯定会受到观众的喜爱。
  适用话题:创新;换一种思路;打破传统;匠人……
其他文献
【写作导引】  利用思维结构写作,就是通过学习与借鉴优秀议论文写作结构,更有层次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议论文写作中结构的严谨性。同时利用多次范文思维结构的强化,形成符合学生自身表达习惯的思维结构。本篇范文《“女童被撞家长担责”应成执法样本》结构清晰,文章的层次感强,学生的可借鉴性简单明了。  【范文推介】  “女童被撞家长担责”应成执法样本  (观点型标题形成即:核心材料 观点。观点型标题可以使
有人说,诗人是半个疯子。李白是,杜甫是,莎士比亚也是。疯与不疯暂且不谈,他们的确个性率真,以至于多年后的今天他们依然活跃在书中纸上,他们的思想与诗作完美融合,难说是诗改变了他们,还是他们创造了诗。  借用一段体例就是——  看到屈原的遗言,你会说,庄王你看着办吧,你让我死我就死,祝你能找到开化你的“贤臣”,而诗人会笑笑:“屈子投江血泣书,怀沙不复沉石出,若得美人入君怀,不惜古楚亡大夫。”  你在读
越是在众声喧哗中,越需要一颗真正安静下来的心。越是快速变化的时代,越需要一颗真正慢下来的心;越是有人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就越需要另一群人懂得,应该往这种空荡荡中填补些什么。  ——復旦新闻学院校友陈先发在复旦大学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直击痛点,醍醐灌顶。他曾经写下五个字送给远赴国外读书的儿子:不做“空心人”。他所指的“空心人”,是被物质和消息过度消费,心中空荡荡的人。在他看来,对这一代人高度信
时间流水,稍纵即逝。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你走过的痕迹,就必须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而想要留下让后人记起你的东西,就必须珍惜时间,创造出让后人敬重的奇迹。年轻时,莫以为“为时尚早”;年老时,别觉得“为时已晚”——关键是要抓住现在!温伟良同学以经典的名言和典型的事例佐证自己的观点,情理交融,文采斐然,颇具韵味。  时间很重要,万物沧海,人生一粟,每个人只能擁有有限的时间。时间既抽象得无法掌控,人生又以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如此写道:“大多数人过着平静的绝望生活,他们心中的歌和他们一起进入了坟墓。”  幼时的我是不明白这句话的,那时的生活在我看来是漾满涟漪的湖,稚嫩而愚昧,一双未曾看过大海的眼对所有的沟渠都充满着好奇。  于是,被水冲刷的石岸令我惊喜,摔倒在河岸的疼痛也使我意外,岸边陌生的同伴更给我带来多彩的欢愉。孩童看见的世界是闪烁着、跳跃着的光,那是人初次认识事物时,因无法掌握规律,面向未知而
奶奶的老房子周围有四个大园子,那是我生长的地方。爸爸在园子里翻地,妈妈带着我们兄弟几个撒种子,一个园子长的是土豆,全家吃一年都吃不完,其它的园子长包谷、萝卜、卷心菜、洋葱、蕃茄、香瓜和西瓜,还有许多花,奶奶对这些瓜果蔬菜花花草草特别钟爱,精心养护,奶奶每年都要把盆栽花草的泥土倒掉,装上新土,培植新的花草,奶奶做这些事的时候,总是哼着小曲,怡然自乐,陶醉其中。  有一年六月,我记得很清楚,我和奶奶在
很喜欢这样一种状态,放松或忙碌时,猝然遇到生活中一点小小的欢喜。那样的欢喜,该像是夜里的一星光亮,摇曳着,明媚着。  当秋天的风越来越紧,上学路上两旁的法国梧桐,伴着秋风发出“沙沙”的声音。一颗梧桐果就是那样猝不及防地掉下来的。“噗”地一声,那枚小巧的、褐色的果实便炸了开来,露出一颗柔软的心。我总觉得,世上所有的相逢都是有缘的,都该值得珍惜。那么这枚梧桐果也是了。偏偏是它,和我在秋风中相逢。这样的
[1]  林清玄说,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寻找美的可能,发现美的存在,触及美的境界。是啊,俗世的生活是一本字书。打开心眼看自然、看生活,你能发现,片叶之上毫芒之处分明就是一点一墨一笔一画!  [2]  一大早醒来,一股淡淡的桂花香吸引我下楼。妈妈正从厨房中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桂花粥。我凑近一闻,桂花浓郁的清甜味经过烹煮后更加醇厚。轻轻地抿了一口,桂花的香气与粥化为一体,暖暖地,使我精神一振。  [3]  
每个人都身怀天赋,但如果用会不会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只鱼,它会终其一生以为自己愚蠢。  ——爱因斯坦  过分了解或过分不了解,同样妨碍彼此接近。  ——托尔斯泰  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能闯过去,你就是赢家,闯不过去,那就乖乖做普通人。所谓成功,并不是看你有多聪明,也不是要你出卖自己,而是看你能否
一档温情感动的节目,一本沁人心脾的好书,两者的邂逅,仿佛用一根灵巧的针线,缝补了碎片化的时光,也缝合了渐隐的阅读之心。让书香萦绕荧屏之间,我想,如此“朗读”,也是丢下文化的种子,不妨多多益善。  著名作家格非曾写道:“一本好书,是创作者、阅读者和传递者共创的精神空间。”电视荧屏作为公众化的城市空间,也可通过文化塑造,成为浸润人心的精神家园。同时,工作通勤、日常生活将我们的时间切割成个个碎片,留给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