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变”的梯形——辅助线是桥梁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3388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变”的梯形------辅助线是桥梁》学案
  1.(09年)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90°,∠C=45°,AD=1, BC=4, E为AB中点,EF∥DC交BC于点F,求EF的长?
  
  2.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E⊥DC,AE=12,BD=15,AC=20,求梯形ABCD的面积?
  3.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AD=2, ∠A=60°,BC=4,求CD的长?
  
  
  《能“变”的梯形 ---辅助线是桥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通过添加辅助线搭建桥梁,利用分割、拼补的方法将梯形转化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及矩形解决梯形问题.
  ◆能力目标:1、通过添加不同的辅助线达到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解决问题的灵活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善于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通过添加辅助线解决梯形问题。
  (三)教学难点:如何添加辅助线。
  (四)教学思路:
  引入→生生互动(小组合作交流学案成果)→师生互动(学生精彩展示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出辅助线的各种添加方法)→能力提升→方法总结
  (五)教学方法:先学后教
  (六)课 型:复习课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 具:Powerpoint演示文稿
  (九)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近四年的中考题中,连续考查了梯形问题的解决,这节课我们就从2009年的一道中考题入手,探讨梯形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案的成果。
  三、师生互动: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出各种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展示一:
  
  解法一:A作CD的平行线交BC于M(过程略)
  ★梯形辅助线的添加---平移一腰:
  解法二:過D作DM ⊥BC于M(过程略)
  ★梯形辅助线的添加---作高
  解法三:延长BA、CD交于M(过程略)
  ★梯形辅助线的添加---延长两腰
  解法四:延长FE,交DA的延长线于M(过程略)
   联结DE,交CB的延长线于M(过程略)
  ★梯形辅助线的添加---借助中点
  展示二:
  ★梯形辅助线的添加---平移对角线
  1、当AC⊥BD时,ΔBED是什么三角形?
  2、当AC =BD时,ΔBED又是什么三角形?
  3、当AC⊥BD,且AC =BD时,ΔBED又是什么三角形?
  4、当∠BOC=60°且AC =BD时,ΔBED又是什么三角形?
  5、ΔBED与梯形ABCD的面积关系如何?
  展示三------能力提升:
  各种解法:
  四、总结:
  五、作业:在《中考模拟30套》中选择5道梯形题完成。
  (作者单位:1.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2.北京市怀柔区茶坞铁路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实践教学是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最优控制理论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已有多种专门针对最优控制课程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案。但是,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所有实验环节,或者课程安排不允许过多的实验教学时间,很难保证实验环节能够达到最初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构想了一种可用于最优控制教学的综合实验方案。这一实验方案包含了虚拟仿真和实物实验,适用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完成全部实验所需时间,
期刊
[摘要]课程资源以课程目标的实现为目的,是课程内部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条件,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的研究直接决定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范围和水平。拟通过对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现状的分析进行开发建设法律文秘专业课程资源的理论探索。  [关键词]课程资源 法律文秘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的基础是课程建设。课程资源以课程目标的实现为目的,为课程和课程实
期刊
[摘要]介绍了《现代材料测试方法》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培养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改革实验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教学 材料测试方法 教学效果,综合实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材料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要求对各种材料的成分、结构及性能有更深入更详细的认识,因而使得一系列重要的分析与测试技术得以发展和完善,新的研究方法、
期刊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形式,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由“重教”转化为“重学”,由“让学生适合数学教学”转化为 “创设适合学生的数学教学”,要体现“教”为“学”服务。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切实关注怎样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怎样指导学生进
期刊
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是一个热门话题,看似简单,但这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与耐心指导,因为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功的,而且怎样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同时数学学习本身对于学生也有一定的能力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丰富、有趣,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诙谐,问题情境的新奇、富有挑战性,教学
期刊
[摘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营造一种人文气息。语文教师应当凸显语文课堂的精神立场与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注意引领学生进入人文场域中,用文学文本来熏陶、感染学生,用趣味的课堂来丰富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本质认识,从而实现将语文课堂与外部社会的有机地关联起来,赋予学生“铁肩担道义”的精神气质,“妙手著文章”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精神立场 人文关怀    中学语
期刊
[摘要]随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生成和繁荣和谐社会的和谐文化,已成为我们文化生活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命题。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礼仪教育 做一初浅的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和谐社会 礼仪文化 礼仪教育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历来十分重视礼仪教育。“礼”不仅是各种礼节,礼仪的规范,也是用来维护政治秩序和规范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换同义词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个词语的表象,而且还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看见这个表象时脑中就会出现这个词语。这有助于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为孩子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下面结合我在《司马光》一课的教学,談谈在这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有效的尝试。  一、直观看图法  直观教学能形象逼真地反映客观事物,增强所学知识对学生的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应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与“双基”教学的相互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对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时代特色     現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理论探讨的一个热点。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班额大的问题在短时期内还很难得到根本的解决,尤其在农村地区,大班英语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因此,如何把新课程理念与大班教学结合起来,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同时提高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兴趣、激发动机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的影响是巨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