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严谨三等式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ai198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去德国前,就听闻不少关于德国人认真严谨的故事,但只是当作笑谈,没有特别大的感触。真正与德国人打交道才发现,他们的认真严谨是深入骨髓,深入作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它有时会让你佩服与感动,有时又让你很难hold住。
  细致、负责、精准
  要了解德国人认真严谨最直观的方式,莫过于去看他们的厨房和做饭。德国人做饭,就跟做实验一样,量杯、量筒、电子秤、计时器等一应俱全。我曾经用我最大可能详尽的方式,想教会一个德国朋友怎么做宫保鸡丁,可是,在我口述了3次之后,德国朋友还拿着笔和纸追问:油多少克,盐多少克,水多少毫升?辣椒多少颗?天哪,中国人做菜,自古以来,不都是靠目测与凭感觉的吗?所以,我说的“根据你的喜好随意放就好”一点用也没有,直到我给他几个临时估计出来的数字。
  这样的精准,表现在个人身上,会让人觉得认真得可爱;表现在整个公共系统,会让人发自内心的佩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德国的公交车时刻表像火车一样精确到几点几分到站,几点几分开。一开始我不敢相信,车在路上常有意外发生,怎么能保证那么准确?我留意观察,公交车还真是每次都踩着点到站,踩着点离开。可见德国人守时的观念,真是精准到几时几分的。这不仅是对自己要求严格,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与负责任。
  如果你在街上向陌生的德国人问路,他会热情地、不厌其烦地为你指点迷律。如果他也不知道,他会替你去问别人,或不辞劳苦地陪你走上一段,直至你明白为止。有一次,我在德国问路,一个帅帅的小伙子详细地告诉了我路线。大概过了10来分钟,他又气喘吁吁地追上我。我正诧异,他说:“刚刚跟你说的路线,有一个地方忘了告诉你,你在前面路口,要看到一个地铁站标志再往右拐,我怕你走错路了。”那一刻,我感动得不知道如何言谢,而他没事一样,跑开了。
  一个陌生人问了路离开,他还在思索自己说得对不对,然后又追上去再强调一遍。对任何一件小事都认真、负责的态度,就是德国人的性格。
  死板、不近人情
  但是,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德国人的认真严谨,表现出来,是让人hold不住的死板与不近人情。马丁·路德曾有一句名言:“即使我知道明天世界将要毁灭,但我今天依然种下我的葡萄树。”这句话深入德国人的骨髓,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民族特性。换句话说,哪怕明天世界不存在了,我今天依然按照计划,一丝不苟地做事。
  在德国办事,大多数时候是通过邮件或信件。我曾在某一银行通过邮件申请了一项业务,第二天恰好路过该银行,我想顺便去把这个事情给办了。可是,银行人员不给我办理,说是通过邮件申请的,只能通过邮件的方式给我办好。我说:“我本人亲自来了都不行吗?”银行职员耸耸肩,“没办法,我们得按照流程来。”我争取了半天,可对德国人来说,流程大过天,我只好悻悻而归。两天后,我收到了确认邮件,告诉我业务已经办好了。对这个迟来的消息,我真是高兴不起来。
  德国的公交车上靠门的座位上方,一般都有老幼病残的标志。我发现坐这样位子的乘客,真的只有老幼病残,哪怕座位是空的,大部分德国人也不会去坐。难道不能先坐下,有人上车再让?不能,德国人就是那么较真儿,有时,还会较真儿得让你觉得不近人情。
  有一回,我赶有轨电车,当我提着行李气喘吁吁地赶到车门前,司机刚好接到发车信号,但还没有发动。我正庆幸赶上了,可是任凭我怎么打手势、拍车门,司机就是不开门。我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在我看来,司机只是开一下门,几秒钟的事情,行个方便不好吗?但一个德国朋友告诉我:“既然他已经接到发车信号了,那就要遵守。他不能因为你一个人,耽误车上的乘客。”这么说好像也有道理,可差几秒钟就让我再等一班车,我不知道德国人的认真严谨是耐心、有韧性,还是缺乏灵活性、死心眼。总之,有点让人hold不住。
  高科技、高水准、高质量
  德国人的认真严谨像是一双刃剑,用在作上,是推动科技发展、提高产品质量的最有效武器。德国人作起来是非常认真的,和他们一起开会,你会发现,“我不知道、我要先查一下”像是他们的口头禅,出现频率极高。说完后,他们会认认真真地把问题抄下来,然后很快查证,给出一份详细的答案。他们喜欢凡事亲力亲为,重视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将每个过程都设计得十分精密,注重细节和产品的持久性。对他们来说,产品质量就是一切。在这样的观念下,“德国制造”成为世界标杆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看到过一份资料,一家中国内地医院收到一封来自德国的信,信中称该医院大楼是德国建筑师在1919年设计建成的,设计使用年限为87年,现在已经到了该建筑的设计年限,要注意修缮和建筑安全。之后过了几天,德国方面又打电话给医院,提醒该建筑需要修缮或者重建。这个医院的人目瞪口呆。
  20世纪初,青岛曾经被德国人占据,留下了大量德国式建筑。几年前有一次,青岛连日下暴雨,国人建造的新城区下水系统全面瘫痪。在老城区,德国建筑师100多年前修造的排水系统却运作正常。据那里的老人回忆,老城区的下水道非常宽敞,有一人多高。这是因为百年前的德国建筑师在修建城市下水道系统时,已经充分考虑到青岛的地势和天气因素。 作做到这样,让人赞叹。
  在这个地球上,无论哪个地区,要找些作风严谨的人并不难,难的是一个民族以至于一个国家都是这样的风格。德国人的认真尽管有时让人hold不住,但着实让人敬佩。
其他文献
我和R同年入职。不谦虚地说,我学历比她高、颜值比她高、工作能力也比她强,可不知道为啥她在单位里比我受欢迎。R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大家都会原谅她,而我错一点儿就被点名批评。难道大家都疯了吗? 袁来  心理学家 赖丽妍:  读完来信,我真想拍下惊堂木,大喝一声:嘿,堂下喊冤者一定叫霓漫天!你的同事肯定是花千骨!身为仙二代加富二代,霓漫天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她私心自诩堪当白子画弟子。当这一执念被花千骨
期刊
跟赵晗有过一次很好的合作,再见到赵晗完全是一个巧合,只不过之前的因缘,让几个月后相逢的地点显得天意冥冥。  数月前采访赵晗时,也是在健身房,当时他的身份是那里的经理。名头虽响,彼时赵晗完全处于一种仓皇之中。因为健身房老板“醉翁之意不在酒”,借办理会员卡敛财,然后圈钱跑路了。  这让赵晗很受伤。如果仅是一个普通员工,无非就是老板跑了,拿不到工资而已;但赵晗却是老板的一个“亲信”,原本以为自己得到贵人
期刊
不是怕是尊重  美国男人只要真心开口求婚,结婚之后,就把老婆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通常不会三心二意,每天都毫不吝啬地表达爱意,上班前说我爱你,挂电话前说我爱你,回到家说我爱你,睡觉前也说我爱你。这种爱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对老婆完完全全的尊重。  我的客户琼斯,一家著名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也是个老婆迷。这是我与他接触后深深领悟到的。  琼斯新建的豪宅的外立面用了我们的设计和产品,工程竣工后我去拜
期刊
【名片】张能,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福利处工会主席,2014年被沈阳市总工会授予职工“最亲娘家人”。爱读书、爱收藏,多年来致力于为职工举办老厂记忆、红色记忆展览,精力充沛,满满正能量。  给干工会的争口气  我要说自己,得从我母亲说起,她对我这辈子影响最大。她总跟我讲她们兄弟姐妹上学考第三名都不好意思进屋吃饭,让我好好读书。上小学时我挺活跃,老师到我家跟我母亲说,这孩子想法跟别人不一样。上中学后
期刊
写作这东西,如果今年的腔调跟去年的,甚至几年前的变化不大,写作者难免心虚:原地打转了?重复有时就意味着没有生命力。  工作已近6年,我前后接手了几个不同的采访栏目。一段时间后,自觉不自觉地在调整自己的写作风格。原因无他,第一次开篇写“清晨阳光明媚,我见到了他”,第二次写“午后风和日丽,我见到了他”,第三次写“傍晚夕阳未落,我见到了他”……读者不烦,自己先烦透了!  可是,这几年先后写了好几位地质行
期刊
  
期刊
傻妞 30岁  我在一家公司做销售,老公在一家事业单位任职。结婚4年来,我和老公感情不错,现在到年纪了,准备怀孕生娃了,老公却仍像个大孩子,一点不像要当父亲的人。我忧心怀孕生子后,老公仍然当甩手掌柜,也焦虑我收入下降,他挑不起家庭经济重担。  前两天,老公单位要竞聘主任科员。他只要升半级,资会明显上一个台阶。我当然望夫成龙,但并不看好他,随口说了一句:“你行吗?你那些同事要么是名校海龟,要么是官
期刊
试婚?那就试吧  “房产证上有我的名字,这房子就应该有我的份儿。”严晓瞪着对面的男人。“这间房子你基本没出钱,为什么要有你的份?”对面的男人毫不退让。  这种情景已出现好多次了,每次谈判都没结果。他俩这事呀,还得从5年前说起。  这个男人叫康左军,跟严晓曾是一对恋人。康左军对严晓是一见钟情,追的那是热火朝天。两人还没确定关系时,康左军就经常带严晓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吃饭,席间,朋友都开他俩玩笑,康左军
期刊
鞍山梅花自行车厂曾是全国著名的国有企业。那时,梅花牌自行车行销全国各地,与天津的飞鸽、上海的凤凰和永久,堪称自行车界的四大天王。  1980年代,人们骑着自行车,哼着小曲,一路响铃,奔忙着上下班。如今,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挤在马路上,尾气中混杂着刺耳的喇叭声。我不禁探寻,当年的“梅花”是怎么调落的?  选了一辆“省”级的  1979年,我参加作,那时候家住灵山,每次到团区委开会要坐火车,不是太早
期刊
前不久,吴敬琏提出:“现在一些保姆的平均资,比大学毕业生的还高。”吴老意思是,保姆属普通职业,资不应该比大学毕业生的高。   我们搞市场经济几十年了,还有人这样看问题,说明很多人仍没认识到市场经济规律。保姆的资为何就不能比大学毕业生的资高?  某一职业收入高,某一职业收入低,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人的劳动能力不是终生的,小时不具备劳动能力,老时丧失劳动能力,人只有通过繁衍,才能保障社会所有经济活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