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行动规律 预伏歼敌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mi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晋察冀军区所属的冀中军区17团于1941年1月3日进行南龙岗反袭击战斗5天之后, 115师教导3旅第7团又进行了一次出色的伏击战斗,这就是发生于1941年1月8日的潘溪渡伏击战斗,此次战斗有许多值得汲取的经验,但也不乏教训……

作战背景


  115师教导3旅第7团是一支由红一军团部队为基础改编而成的八路军部队,抗日战争时期被冀鲁豫军区首长称为“冀鲁豫的铁拳”。其前身是著名的“模范红五团”——红一军团第2师第5团,该团最早源于被誉为“铁军”的北伐军叶挺独立团扩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第25师,以及朱德在南昌创办的南昌军官教育团。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五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2营。后来,随着八路军的不断发展壮大,这支部队先后编为115师第5支队、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支队第5团、运河支队第5团和教导3旅第7团。这支部队先后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作战,后来挺进山东成为八路军鲁西军区所属部队,当时的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教导3旅旅长是我军著名军事家杨勇上将。可以说,这是一支具有老红军光荣传统、优良战斗作风,由我军优秀指挥员指挥的英雄部队。
  1940年末,由于国共双方发生摩擦,八路军大量兵力被迫与濮县地区和定陶地区的国民党军抗击,日军则加紧向我鲁西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进攻,对我抗日根据地造成了严重威胁。当时,驻郓城县及周边地区的日军为第32师团的1个大队400余人。他们与伪军在占领的黄河故道大堤以东和郓城西北的肖皮口、刘口、水堡、任祥屯等地设置据点,还将大堤修筑成沟深、墙高各10余米的障碍,以图分割并封锁我抗日根据地。我军必须以积极的作战行动打破日军企图,才能改变被日军严重威胁的局面。

我方作战企图与作战准备


  为了打击日军不断向我抗日根据地进攻的气焰,我教导3旅旅长兼鲁西军区司令员杨勇和政治委员苏振华决心给驻郓城日军以沉重打击,一方面制止日军不断向我进攻的行动,另一方面将日军注意力吸引到郓城西北的候集方向,起到掩护教导3旅9团南下巨野以南地区建立根据地的作用。当时,我军发现驻候集据点的日军只有1个小队外加伪军100余人,兵力比较薄弱但却有坚固工事作为依托。这股敌人虽然经常对我进行袭扰,但也不断遭到我方打击,每当被打击时就会缩回据点向郓城方面求援。而郓城方面日军却依仗兵力较为强大,每次都要携带92式步兵炮积极增援候集据点。
  掌握了日军这一行动规律后,杨勇旅长和苏振华政委决心佯攻候集据点,吸引郓城日军出援,同时以第7团为主力在候集和郓城间公路上设伏,诱歼日军增援部队于梁家庄和碱厂店之间地区,并夺取日军的92式步兵炮。当时,杨勇还向部队提出了“打胜仗,缴大炮,迎接1941年”的口号。
  总计划确定以后,接着是进行详细的战场侦察。1941年元旦刚过,教导3旅第9团途经候集以西向巨野南部进发,执行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的任务。乘掩护第9团行动的机会,由杨勇和教导3旅副旅长王秉璋带领第7团团长刘正、政委杨俊生,以及营、连干部着便衣化装成农民和小商贩,到候集至郓城之间地区沿着公路进行详细的现场侦察。在侦察过程中,我军指挥员们发现候集东南数公里的郭家海至潘溪渡之间地形较好。
  潘溪渡是一个较大的集镇,紧挨着黄河故道大堤,连接候集和郓城的公路从潘溪渡穿过。公路两侧的村庄非常有利于我伏击部队隐蔽,而公路两侧的地形又非常平坦开阔,有利于我方发扬火力,杀伤暴露在这里的敌人。因此,这一地段被选定为我方的预定歼敌地域。在碱厂店东北面的黄河故道大堤则可以作为我军警戒部队的阵地,监视任祥屯和肖皮口的日伪军。
  根据以上地形条件,教导3旅很快确定了具体的作战部署:首先以旅特务营佯攻候集,吸引郓城日军出援;第7团2营隐蔽于秦家集、郭家海、梁家庄地区,并以一部分兵力在梁家庄占领阵地,当日军接近时发起攻击,坚决阻击敌人抢占村落,同时防止候集据点之敌突围增援被伏击的日军,该营7连和8连要以迅速动作直插敌军后尾,阻止日军向郓城方向后撤,并不惜一切代价夺取日军携带的92式步兵炮;第7团1营隐蔽于碱厂店,当敌军通过后立即发起攻击截断其退路;第7团3营位于咽喉铺和樊家楼西北侧的大堤附近,从日伪军另一侧协同1营夹击敌人,坚决消灭日伪军主力,该营1个连隐蔽配置在樊家楼西北大堤附近,打响后迅速占领大堤,阻止被围之敌向东逃窜。旅指挥所和第7团直属部队位于秦家集,第7团团指挥所则位于碱厂店南侧民房内。此外,旅直属的骑兵连位于贾家楼隐蔽待机,第7团打响后快速进至潘溪渡南侧,负责阻击郓城方向再次来援之敌。第2军分区特务连在杨家庙附近隐蔽,监视肖皮口和任祥屯之敌,同时控制杨家庙附近大堤,准备截击逃敌。
  根据以上部署,第7团进行了紧张的战前演练,主要演练了村落伏击战的各种战术,如突击队、火力队的隐蔽配置和战斗发起时的战术,便衣侦察员和步哨演练了遭遇敌搜索分队时的应付办法,还详细研究了进入伏击地区后的注意事项等。为了保密,我军的相关作战演练是在远离预定作战地域的范县龙王庄附近地区进行的,而且在作战演练期间不向部队交待具体的作战任务。可以说,此次战斗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周密的。

隐蔽进入伏击阵地


  1月7日夜间,我军第7团开始向作战地域运动。在距离预定伏击地域5~6km时,部队开始有意识地避开村庄前进,以免打草惊蛇。原来由骡马驮载的迫击炮,也改为人工肩扛,增强了部队的隐蔽性。部队进入预定的各村庄后,立即采取措施封锁消息。挨家挨户地通知群众开会,动员群众严守秘密。各连进村后以排、班、小组为单位进入村子后街,在住户的院子里或挖洞隐蔽,或利用房顶上的草堆、粮囤藏身,同时严格纪律不准随便走动,也不准发出任何声响。为了避免这一地区的狗在晚上乱叫暴露我军行踪,我军战士随身带着干粮,见狗就喂,减少了因狗的叫声暴露的可能(潘溪渡一带是敌占区,狗的数量较多。在我军根据地和游击区内则开展过打狗运动,以减少我军夜间行动时因狗叫暴露的情况)。同时趁着夜色将靠近街道的屋墙角挖出掩蔽洞,通过洞口观察街上的动静,随时准备从这里出击作战。轻重机枪手都部署在房顶的草堆、粮囤之间,以机枪交叉暗火力点警戒街道。   第四,根据战场突发情况,敌变我变,灵活采取正确的处置方式
  从军事哲学角度来说,战争充满了偶然性,完全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作战行动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一支优秀的部队必然是一支具备高度灵活机动性的部队。在此次潘溪渡伏击战中,我军原计划是将全部日伪军放进碱厂店到梁家庄之间地带后再发起攻击,以起到将敌全部兜入“口袋”的效果。然而,日军先头部队刚刚进入碱厂店,其骑兵就发现了异常情况,随即急于退出村子。此时,日军主力仍然没有进入碱厂店村,如果我军仍然坚持执行原定计划,无疑就会给日军逃离我方伏击圈提供机会。正确的选择只能是立即发起攻击,并将原来各部队的作战任务作一定幅度的调整。我第7团指挥员当时在一线密切观察着敌情变化,发现这一意外情况后立即决定改变计划发起攻击。同时,2营将原来担负的截尾任务改为同时执行追击撤退之敌的任务。我军做出这一调整之后,各部队能够迅速按新情况发起攻击,保证了作战目标的实现。
  第五,良好的保密工作,为战斗胜利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郓城到候集一线当时是敌占区,而我军要深入敌占区进行围点打援行动,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保密。我军在作战准备过程中对基层部队暂时没有交代具体的作战任务,防止了泄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部队进入敌占区后,更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保密工作万无一失。我军进入隐蔽的村庄后立即封锁消息,动员群众保守秘密,对可能泄露我军企图的坏分子采取监视措施,可靠的的群众则按正常情况进行活动,以迷惑日伪军。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保密效果。不仅日伪军事先没有得到一点风声,就是小股伪军和便衣队进入我军潜伏的村子进行侦察和盘问时,也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情报。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我军此次战斗中以绝对优势兵力进行伏击,自身伤亡与歼敌数量却接近1∶1的比例。从战果可以看出,我军毙伤日军127人,毙伤、俘虏伪军仅19人,相对于敌一个大队400人的编制人数可以说未能做到有效打击。因此有相当的教训值得吸取。
  此次战斗,造成我军提前发起攻击的原因,很可能是我方伪装方面的小疏忽造成的。从伪军进村搜索并没有什么发现这一情况看,我军的伪装从地面观察应该是比较隐蔽的。但是,日军骑兵进入村子后却有所察觉,这说明我军的伪装措施从较高位置观察可能有缺陷,以致造成我军不得不被迫提前发起战斗。
  此次战斗伪军大队基本逃脱最大的原因是由于战斗提前发起,部队间的配合出现一定问题。从我军作战计划可以看出,我方是准备将日军一个中队和伪军一个大队全部放进从碱厂店到梁家庄之间的预定作战地域后再发起攻击。但日军骑兵却在进入碱厂店后似乎察觉到危险而急于退出村子,促使我军提前发起了攻击。这时的战场态势与我军预想的态势最大的不同是,日军所在的位置不是位于碱厂店西北侧的公路上,而是位于该村东南侧,这就迫使我军将作战地域向东南侧移动。就在我军部队向东南侧移动的过程中,很可能各部队之间出现了空隙,造成已经进入我军伏击圈内的伪军大队乘隙逃走。
  缺少预备队也是造成伪军大队基本逃脱的原因之一。虽然按照潘溪渡地区敌我力量的对比情况,我军投入战斗的兵力是足够的,但我军并没有指定明确的预备队,这使得我军应付突发情况的能力较低。我军战场向东南方移动后,如我军有一支处于机动位置的预备队,就可以立即展开对其追歼。
  负责切断敌军退路的2营7连和8连的配置地域距碱厂店较远,难以在战斗打响后立即赶到,也是此战的缺失之一,这使得日军有机会退到坟地内顽抗,增加了我军的伤亡。
  此外,我军当时的注意力似乎过分集中于日军的步兵炮,反倒使得伪军大队成了无人关注的目标,应该也是造成其逃脱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无论怎样,在当时条件极其艰苦困难的敌后抗日战场,能够对日军一个中队成功进行伏击也是非常出色的战例,值得记住。
  编辑/郑双雁
其他文献
CS/LR4型7.62mm高精度狙击步枪白光瞄准镜(以下简称瞄准镜)配装于7.62mm高精度狙击步枪,用于观察和精确瞄准。该瞄准镜质量1.05kg,全长350mm,比常规同类光学瞄准镜短30mm左右,解决了大倍率大口径瞄准镜长度过长的问题。长度的缩短使瞄准镜的质量减轻,体积减小,有利于在瞄准镜前面串用微光观察镜。其物镜口径54mm,口径较大,分辨率高,放大倍率8~32倍,适合执行多种任务。另外,其
波兰空降部队历史沿革    波兰空降部队的组建最早始于二战之前,当时波兰陆军曾于1938年利用设在比得哥什的军事跳伞中心进行了一些步兵伞降试验。但随着1939年波兰被德国占领,此次最初的尝试也归于沉寂。1940年,流亡于英国的前波兰政府于当年夏天开始正式组建波兰空降部队,成立了第一独立伞兵旅。该旅最初曾配合英军参与了多次空降行动。与此同时,在东线苏联红军的帮助下,共产党领导的波兰人民军也组建了一支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和御茶水女子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便携式“语言干扰”枪,其能让距离该枪30多米处的人说不出话来,但说话者并无疼痛感。该枪的工作原理是:录下对方的话语,然后延迟0.2秒将原话发送回去,干扰说话者的思维,让讲话者开始变结巴,最终完全讲不出话来,但只要停止放录音,这种作用就会立即消失。  编辑/曾振宇
弹壳的制造    弹壳是枪弹上最复杂的零件,用于装填发射药,并且把弹头和底火连接在一起,发射时还要承受火药燃气压力和枪械自动机的力量。我国制造的56式步枪普通弹弹壳材料早期采用黄铜,后来改为覆铜钢和深冲优质碳素钢两种。由黄铜改为覆铜钢和涂漆钢制造弹壳,对于我国这样一个铜资源缺乏的国家来说具有战略意义,不仅节约了成本,同时也有利于避免战时铜料进口中断的潜在风险。同时,国内在加工工艺上也有显著改进,如
本刊2013年曾连载“漫画轻兵器之十 步兵班前进”,共12集。从本期开始,漫画吧将呈现“步兵班前进第二季——警戒”。  部队在设置防御阵地和宿营时为了自身的安全,必须派出哨兵执行各种警戒任务。哨兵执行警戒任务的方式,应对各种情况的处理方法如何?漫画吧在这里为您展示——
苏军步兵乘车射击技巧(Ⅱ)
谈判进程中的一次作战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交战双方都认识到将对方彻底从朝鲜半岛打出去的机会已经非常小了。因此,双方也就沿着三八线南北地区进入了阵地战阶段。1951年7月10日,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开始,但是谈判进程却并不顺利。美军和南朝鲜军试图利用战场上的局部军事行动形成的压力迫使中朝方面作出更大的让步,因此分别在西线和东线实施了夏秋季局部进攻行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随之展开了19
更加复杂跌宕的情节  丰富的情节设计一直都是《使命召唤》系列游戏的重头戏,尤其是后期作品,每一部都有堪称电影般连续复杂的主线剧情。在《使命召唤7》中,其涉及地域之广、情节之复杂已经让人惊叹,而在新作《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中,情节设计变得更加复杂跌宕。  《黑色行动2》以冷战及未来战争为题材,游戏内容从1986年的冷战时期一直延续到2025年的未来战争,游戏主角是前作(《黑色行动1》中主人公梅森
毫无准备仓促应战  苏德战争是以德军的突然袭击开始的,而苏军方面起初则是在缺乏战争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的,影片中的布列斯特要塞守军就是这种情况。  1941年,整个布列斯特要塞区呈现一片和平景象,部队处于正常的日常执勤状态。一位边防军官温施坦因中尉正专心指导部队进行歌舞排练,并对陆军军官——加夫里洛夫少校(这个军官的原型即是因独自坚守要塞32天而获得 “苏联英雄”称号的苏步兵第42师第44团团长扎
该枪依靠气压发射塑料弹头,弹头尾部有与枪身相连接的绳索,弹头内装有救生圈。当弹头进入水中后救生圈可自动充气打开。该枪的发射距离由其所带的绳索种类,发射瓶种类、气瓶气压等因素决定,可用于消防救援以及船只之间、船岸之间的绳索连接等。该发射枪采用折叠式枪托,枪身后部有压力表,可显示气瓶内的压力。使用时将内装救生圈或锚钩(用于钩挂在高处以便沿绳索攀爬)的弹头套在枪口,打开保险对准目标区域发射即可。如弹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