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早,祖国医学就认识到精神因素与躯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由精神因素产生的疾病,祖国医学称之为情志疾病。正常人的情感可表现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统称为“七情”。“七情”要得到及时的表现和宣泄,否则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地作用于人体就可致病。也就是说情志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畅达,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机体的“正气”旺盛,“邪气”就不能致病,这就是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相反,整天情志不畅、郁郁寡欢,便可影响到全身的代谢和机体的免疫系统,即祖国医学所说的“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之说。临床上经常可看到过度欢喜和盛怒之下引发老年人脑卒中发作。另外,思虑过度、整天愁眉不展,可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使人“食之无味”,食欲不好。精神因素致病的实例,在历史和文学小说中早有记载。最有名的,当数“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了,一夜间伍子胥竟把头发都急白了。由此可见,紧张焦虑可影响人体的代谢。无独有偶,台湾作家三毛,当听到丈夫在异国溺死时头发也全变白了。“二战”时,德国飞机频频侵入轰炸前苏联,因此期前苏联人民患高血压和溃疡病的人数大大增加。此外,科学家经过对2002 位不同性格者连续40 年的随访观察发现,精神舒畅、性格活泼、开朗乐观者组,人们衰老慢且健康,能适应日常的紧张状态,55 岁时仍很健康,仅有59 人得了慢性病,病死率仅为3%~4%; 而精神沮丧者组,因压抑和不愉快,人的衰老加快,53 岁时即有人死亡,其病死率高达37.5%,二者差异非常明显。精神、情绪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也可从美国的一项研究中得到证实。研究发现,中年丧偶、夫妻不和、离婚等人群中去医院看病者比常人高数倍,且病死率也较一般病人高,如心脏病较一般常人高2 倍,高血压病多3 倍,肝硬化的病死率则高7 倍。日本对离婚、家庭不和的夫妇与美满家庭夫妇的寿命作比较,发现闹离婚、家庭不和组的一般男性寿命要短12 年,女性寿命要短5 年。
此外,有专家曾对20 世纪60 年代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的204 名男性学者作跟踪调查,发现从25 到46 岁这21 年中,他们中有建树、婚姻美满、性格爽朗、劳逸适度者,59 人中仅有2 人患有慢性病;而精神压抑、情绪消沉的48 人中竟有18 人患重病,多数人在50 岁前便匆匆殒世。以上足见心身稳定均衡对人体功能的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有专家曾对20 世纪60 年代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的204 名男性学者作跟踪调查,发现从25 到46 岁这21 年中,他们中有建树、婚姻美满、性格爽朗、劳逸适度者,59 人中仅有2 人患有慢性病;而精神压抑、情绪消沉的48 人中竟有18 人患重病,多数人在50 岁前便匆匆殒世。以上足见心身稳定均衡对人体功能的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