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为中国极地科考破冰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her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刚

  引领船舶设计前沿技术的科考船,一直都是业界的风向标。在吴刚心头,有两位船舶界老院士临终衣钵相托的殷殷期盼——他们将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积累的破冰型科考船资料交给了吴刚。“这是历史给予我们这一代的机会。”吴刚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出未来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其实,在吴刚职业生涯刚起步的那几年,曾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过迷茫。直到2007年,他走进舰船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炳炎的办公室。
  “小伙子,你为啥愿意来跟我干?”这位满头银发的山东籍老院士,对眼前这个29岁的小伙子很是好奇,毕竟设计一艘科考船,短则5年,长则10年,这是船舶设计行业的“苦差事”“硬骨头”。
  而这,却让喜欢挑战的吴刚燃起了强烈兴趣。从“海洋六号”总体专业主任设计师,到“科学”号副总设计师,再到“向阳红01”、“东方红3”号总设计师,吴刚对于自己的定位逐渐清晰:深耕科考船设计,为国家设计出世界一流科考船。
  吴刚的努力,让七〇八所两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看在眼中、记在心里。领他入门的张炳炎院士多年来一直默默教导和支持着吴刚的团队,另一位船舶界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学彦在去世前一年,忽然将吴刚叫到办公室,留给他几个本子。吴刚拿回来一看,竟是许学彦上世纪70年代与芬兰破冰船设计公司的交流笔记,以及上世纪80年代考察英国造船业的全程日记,此外还有《国外破冰型考察船资料汇编》。
  彼时,吴刚正担任“雪龙2”号总设计师。“原来老一辈科研人员早就在做积累和准备了,我感到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嘱托。”吴刚瞬间感到自己所从事项目的历史和战略意义,“年轻一代不能让老一辈失望——要让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科考船遍行大洋,直达两极!”
  过去10年,吴刚赶上了国家大力发展科考船的机遇,总共主持设计了6艘科考船。每设计一艘科考船,他都会更新一次设计理念,而且每次都会感受到科学家们对于“拥有我们自己的先进科考船”的热切期盼。“设计科考船的过程更像是在雕琢一件艺术品。”吴刚说,正是科学家们不断提出的严苛要求,促使他一步步攀上科考船设计的高峰。

  为设计出贴合用户需求的科考船,吴刚坚持从一线了解科研需求。2015年初,作为“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参加了我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为了让新船顺利通过“魔鬼西风带”,吴刚坚持提高抗强风等级至阵风12级;到罗经甲板上调查设备时,他曾不慎滑跤跌落,于是改进了全船露天梯道的防滑设计;为让科学家在恶劣天气下坚持CTD温盐深和采水作业,他改进总体设计,实现了采样系统在舱内外一个动作自动完成……吴刚说,有了一流的科考船,才可能为科学家提供一流的海上实验室,为海洋强国打下科学基础。
  如今,吴刚又承担下了工信部重型破冰船的研制任务。“全球现役常规动力的重型破冰船都是三四十年前的技术,新一代船型设计只能靠我们自己。读博期间,我想在重型破冰船船型设计和冰载荷理论方面有所提高。”
  重型破冰船可以凿破约3米厚的冰,具备极区全天候的航行能力,这意味着未来我国科考队员可以随时踏上南北两极。万一有船只被海冰围困,它也可以随时救援。为实现这一目标,吴刚在“雪龙2”号上布下了百余个应力监测传感器——回传的数据将解密冰层构造,还原船只遇冰撞击时的状态——只有更“懂冰”,才能设计出更优秀的破冰船。
  經过10年发展,我国科考船已度过“青黄不接”的断档期。吴刚认为,应及时总结经验,为科考船制定一套规范化的技术标准,比如实验室工作环境标准、海洋科考船噪声标准等等,最终推动建立科考船标准船型,乃至形成我国的中长期船型建设发展规划。
  吴刚说,自己甘做一朵浪花,推动中国科考船畅行世界大洋,守护中国科考的每一次“乘风破浪”。
  ◎ 来源|文汇报
  吴刚
  中船集团七〇八所民船部主任助理、研究员,工业信息化部“重型破冰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其他文献
“神威·太湖之光”问世以来,各项性能指标持续位居世界前列。  从载人航天的神舟飞船,到深潜入海的“蛟龙号”;从解决粮食自给的超级杂交水稻,到便捷出行的高速列车、新能源汽车;从北京奥运会上获得商业应用的高亮度激光投影产品,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这些在当下足以代表中国最高科技水平、提振国人民族自豪感的科技成就,有一个共同的起点——“863计划”。  对于年轻人来说,“863计划”可能不是一个
期刊
4月初,戴着“卫星身份证”的16尾中华鲟将放流海洋。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负责人李志远说,这标志着,三峡集团对中华鲟的海洋生活史研究就此开启。  自1984年以来,三峡集团已连续实施60余次中华鲟放流活动,累计放流503万尾。这是三峡工程作为重要生态工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1918年孙中山提出开发三峡设想,到2020年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国之重器百年圆梦。如今,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综合利
期刊
赵忠贤  2017年1月9日,75岁的赵忠贤登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他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里的首位“40后”。  生于辽宁新民的赵忠贤,身材魁梧,声音洪亮,性格里透着东北人的直爽和幽默。“我就是个普通人,只要大家说‘这个老头还不错’,我就挺高兴。”接受采访时,他饶有兴趣地讲起40余年持续研究超导的往事。  1911年人类发现超导,超导被认为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一直到上世
期刊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世界瞩目,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需要提升我国的工业技术发展水平。智能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是现代工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涵盖自动化控制,计算机信息技术,机械电路设计等一系列优秀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其发展进步对于中国未来工业现代化建设起着不可撼动的关键作用。本文将分析我国智能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态势,希望能给同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万物复苏的时节,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科学春天的到来。大会从1977年5月底开始酝酿,随之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在思想和理论问题上做了一系列准备,召开了一系列筹备会议和两次科学规划会议,邓小平召集的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也与此密切相关。回顾全国科学大会从筹备到召开的9个月历程,有助于我们认识这次会议的历史作用。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决策和动员  10年动乱,科学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梯也如雨后春笋般走进大众的生活,商场里、住宅楼、办公楼随处可见电梯的身影,电梯的不断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与之而来的各种电梯事故也不断发生。其中包括电梯机械系统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故障以及其他安全风险故障等,常见机械故障的快速处理有利于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使人们认识到电梯使用过程中各项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来解决方案,以期使电梯的使用更加规范化,电梯的保养更加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龟鹿二仙胶(Gui-Lu-Er-Xian-Jiao, GLEXJ)治疗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bone marrow suppression, BMS)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TCMID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在GeneCard、DisGeNET等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GLEXJ“活性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mete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
针对中国装备体系战斗力评估以典型场景样式下的典型装备体系方案为基础,但装备体系方案的典型标准缺乏的问题,面向任务全方案空间,研究典型装备方案集的快速生成和筛选方法,为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估装备体系战斗力缺口和新装备的体系贡献率提供方法支撑。
5月29日,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搭载着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点火发射,这是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第一次应用性飞行。作为明星"快递小哥",天舟二号有哪些特别之处?在发射推迟的9天,中国航天人又经历了一场怎样的鏖战?5月29日20时55分,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搭载着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位于海南省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这是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第一次应用性飞行。在经历了"推迟发射"的波折后,中国人终于迎来了这
期刊
北京长安街,从建国门到复兴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摆放的10组立体花坛引人注目。10组花坛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以“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为设计线索,展开一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生动历史画卷。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懈奋斗的目标。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