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多糖对蓝光诱导损伤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b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蓝光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hRPE cell)损伤建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实验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枸杞多糖对hRPE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探讨枸杞多糖防治AMD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蓝光诱导建立hRPE细胞光损伤模型,不同浓度的枸杞多糖进行干预.实验分组:A组为正常hRPE细胞,B组(hRPE+光照)为光照损伤组,C组(hRPE+光照+0.01 mg/ml枸杞多糖),D组(hRPE+光照+0.1 mg/ml枸杞多糖),E组(hRPE+光照+1 mg/ml枸杞多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检测光照后24h及48h各组细胞的凋亡数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1)倒置像差显微镜下见正常hRPE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单层贴壁生长,细胞边界清楚.光照损伤组部分细胞体积缩小,变圆,细胞周围见透亮圈;细胞核缩小,出现核边聚,培养液中出现圆形悬浮细胞及细胞碎片.枸杞多糖干预组少许细胞积缩小,变圆,折光性改变,培养液中未出现圆形悬浮细胞及细胞碎片.(2) Annexin V-FITC/PI凋亡检测显示A组凋亡细胞数量最少;B组凋亡细胞数量最多;C组、D组及E组凋亡细胞数量与B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凋亡细胞数量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显示A组阳性细胞数量最多;B组阳性细胞数量最少;C组、D组及E组阳性细胞数量及线粒体膜电位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与A组比较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枸杞多糖能抑制蓝光诱导损伤的hRPE凋亡,增强hRPE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对hRPE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在LASIK术后早期对泪液功能和角膜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对2011年5月至6月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就诊的108例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56例(112只眼)和B组52例(104只眼).A组术后第一天开始滴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每天4次,使用1个月;B组术后第一天开始滴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每天4次,使用1个月,作为对照.分
目的 研究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ICG)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abbit lens epithelial cells,RLECs)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在白内障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技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并为其是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实验研究.行RLECs体外培养,将不同浓度的ICG加入第二代RLECs中,分别在24 h、48 h、72 h采用MT
目的 评价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长期手术疗效.方法 对过去11年间(1997年9月至2008年9月)收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首次行手术治疗,并能长期随访到的48例81只眼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小梁切除术、小梁切开术与联合手术者间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492);在随访超过4年者中:Kaplan-Meier分析显示行小梁切除术与联合手术者成功率曲线下降较平稳,其
目的 观察Matrix Acrylic 400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人眼后,在自然光下其是否有光致变色作用.方法 4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植入Matrix Acrylic 400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 Natural SN60AT人工状晶体及Matrix Acrylic 401型人工晶状体.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观察三组视力、logMAR视力及在室外日照及室内条件下人工
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是对包括互联网信息在内的数字信息进行标识的一种工具。在传统的出版物中,书刊、磁带、光盘都有国际标准编号(ISBN、ISSN、ISCN)及其条形码,作为出版物的惟一标识。这些标识使出版物得到有效的管理,便于读者查找和利用。而网上的文档一旦变更了网址便无从追索。数字信息标注DOI如同出版物的条形码,是一个永久和惟一的标识号
期刊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及准分子激光角膜前弹力层下磨镶术(SBK)、准分子激光个性化手术(ORK-CAM)治疗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的安全性并进行效果分析.方法 采用德国SCHWIND公司生产的爱丽丝准分子激光手术系统对706例患者(1410只眼),其中男290例(580只眼),女416例(830只眼),年龄18~50岁,平均25岁,术前近视屈光度-1.50~-8.00DS,
目的 观察药物和激光治疗无效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施行晶状体摘除联合IOL植入和房角分离手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急诊及门诊就诊经药物及激光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3例(25眼),平均年龄(70.6±5.9)岁.根据瞳孔状态分为瞳孔失弛缓组(12眼)和瞳孔正常组(13眼).所有患眼行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联合IOL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温州医科大学承办的眼科学、视光学和视觉科学领域的高级学术性期刊。本刊以广大眼科医生、视光配镜师、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本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期刊
患者女,53岁.以“右眼渐进性视物模糊2年”为主诉,于2012年12月10日收治入我院.1年前于当地医院行左眼白内障手术,术后出现眼痛、视力下降,继发大泡性角膜病变.入院检查:Vod:0.25,Vos:手动/眼前,眼压:双眼均为12 mm Hg,裂隙灯下见右眼角膜颞下象限有一个三角形灰白色混浊灶,余部位角膜透明,前房稍浅,6~9点位置周边虹膜前粘连,粘连区附近虹膜可见萎缩及脱色素改变(见图1),瞳
期刊
无脉络膜症( Choroideremia,CHM)由Mauther于1982年首次报告,是一类少见的X性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眼底疾病.2004年2月至2011年11月我院诊断3例,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女,年龄17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年,伴夜晚视物模糊”,于2004年2月19日来我院就诊.其母亲为本文报告病例2.其父兄均为正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3,左眼视力0.25,双眼视力均矫正不应;眼压右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