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电能源哈尔滨第三发电厂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热电联产企业,是国家和地方共同投资建设、由我国自行勘测、设计、制造、施工的大型火力发电企业,于1984年动工兴建,现有发电能力164万千瓦,是全国一流火力发电厂,也是黑龙江省发电企业的“窗口”电厂。
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始终坚持不懈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精心建设与时俱进的发展文化,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人本文化,先进科学的管理文化,倡导诚信道德的诚信文化,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为企业的发展全面持久地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动力。
一、建设发展文化
1986年、1987年,正值东北电网的供电紧张时期,哈三电厂通过以文化为先导,着力倡导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的“铁人精神”,建立了一支能吃苦,敢打硬仗的职工队伍,职工们争时间,保质量,昼夜奋战,两台20万千瓦机组分别提前一年投产,创造了高寒地区新机组提前发电的纪录,也把奋力拼搏、勇于争先的创业精神融入哈三传企业文化。
1989年,厂首届职代会提炼升华了“安全、团结、务实、文明”的企业精神。职工爱厂如家,乐于奉献,查隐患,消缺陷,使主辅设备完好率达到100%,两台20万千瓦机组在全国同类型机组评比中七次荣获全国第一。1990年10月,在两台国产60万千瓦机组的安装、试运和稳定过程中,哈三电厂提出了“创全国一流火力发电厂”的目标,员工们发扬“铁人精神”,树立“科技创新、追求卓越”的信念,对三号机组进行了400余项重大技术改造,解决了汽轮机出力不足、瓦温高、轴瓦振动等难题,创造出三号机组连续运行158天的全国纪录,1999年7月,企业在龙江电力系统率先跻身全国一流火电厂行列。
“一流”后,哈三電厂提出对机组进行抽汽改造,实行热电联产的新的经济增长举措,2008年初,企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全国特大型热电联产企业”的发展目标,整合了文化理念体系,提炼升华了“诚信奉献、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在新的企业精神的引领下,哈三电厂员工攻坚克难,拼搏奉献,供热改造工程现已经完成,企业现已正式向松北区,利民区供热。
二、建设民主文化
哈三电厂实施了以培养百名全能操作工、百名技术尖子、百名专业带头人和百名外向型复合人才为核心的“四个一百”工程,培养出一批青年技术尖子和国家级、省级青年文明号。每年举办科技活动月,开展企业管理建议征集、安全生产措施征集等活动,营造了员工岗位成才的氛围,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
厂党委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竞赛,22个党支部成立了8个党员突击队、12个党员科技创新小组及6个党员志愿服务队,487名党员佩戴标志上岗,争当岗位“一面旗帜”,鼓舞和带动周围群众。企业还开展先进生产者、先进文明员工、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等评比活动,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企业文明员工率已达98%以上。
哈三电厂认真执行《三重一大》等决策制度,重大事项的决策交给职代会,班子成员向职代会述职,职工代表民主测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在干部使用上实行组织考察,任用公示,发展党员进行两级公示。在MIS网上开辟“厂务公开”专栏,并设置“留言板”,员工们畅所欲言,参与企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
三、建设诚信文化
哈三电厂倡导“育德、树德、倡德、弘德”,不断加强员工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企业班子成员讲政治,讲正气,企业党委中心组以自身的学习带动队伍的学习,轮流做专题辅导,班子成员讲学习,树正气,转变作风,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普遍的风气。
员工安全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贯穿着道德思想的主题,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开展“道德与文明”主题活动,制定《哈三发电厂员工行为规范》、《机关处室文明办公规范》,并举办“道德与文明”演讲,“做文明员工”签名活动,员工奉献企业,关心社会,主动承担社会稳定的责任,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员工就向贫困农村和失学儿童捐款达到11.4万元,捐衣物4000余件。
(四)管理文化
从建章立制入手,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规程》和《运行、检修规程》,应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科学治理,在对国产首台600MW机组进行400多项重要技术改造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大小修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生产人员积分考核细则》,采用《质量检修作业指导书》指导机组检修,开展运行岗位压红线运行管理,推行预算管理降低成本办法。并聘请专家为员工讲课,进行质量知识系统培训。电厂建立了完善、规范的管理机制,保证了质量体系在企业的有效运营,通过了摩迪国际认证企业ISO9001:2000体系认证,实现了国产化机组管理与国际标准接轨。
今年,结合学“海尔文化”活动,哈三电厂开展了全员“质量、安全、效益、形象”主题讨论活动,每名员工都写了讨论心得,企业MIS网上开辟了学习讨论专栏。这次活动中,企业共召开5次班子专题会议,38个下属单位的近2000人参加学习讨论,共撰写论文1945篇。活动中,运行人员共发现大小异常障碍380次,重大设备隐患19次。此次“质量”主题讨论转变了员工的观念,增强了企业员工的管理文化理念,也将先进科学的企业文化建设引向纵深。
(五)亲情文化
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营造了企业和谐温馨的亲情文化,企业党政班子经常深入一线了解生产情况,还设立了联系区制度,每周至少有一天时间参加一线员工安全活动和政治学习,与员工谈心,倾听建议,对于员工们关心的住房等热点和难点问题,总是不遗余力地给予解决,对于离退休、特困、患病员工,企业经营者集团经常去组织慰问。在职代会班子民主测评中,企业班子成员德、能、勤、绩的满意率超过90%。
亲情文化还体现在企业注重培育良好的“软环境”上近两年,又投资对生产和生活园区的进行整治和绿化,降低生产现场的粉尘和噪声,提高员工卫生保健水平。企业厂区绿化面积已占可绿化面积的98%,被省政府评为省级庭院绿化单位。
在完善员工文化场所及活动设施中,哈三电厂以健康、健身、文明为宗旨,有效利用文化宫、图书室、活动室、运动场、游泳馆和有线电视台、广播站等文化设施,为员工展示才能,锻炼体质提供了机会;开展读书竞赛、各类演讲会、文化艺术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了员工的思想情操。
哈三电厂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形成了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认知度,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自投产以来,企业已累计发电近1255亿千瓦时,对外售热850万吉焦,上缴税金约29亿元。企业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电力行业优秀企业文化奖,华电集团企业文明单位、“三星级”企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五五普法”先进单位、管理创新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哈尔滨市服务新战略百强党组织等荣誉。
(作者单位: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第三发电厂)
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始终坚持不懈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精心建设与时俱进的发展文化,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人本文化,先进科学的管理文化,倡导诚信道德的诚信文化,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为企业的发展全面持久地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动力。
一、建设发展文化
1986年、1987年,正值东北电网的供电紧张时期,哈三电厂通过以文化为先导,着力倡导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的“铁人精神”,建立了一支能吃苦,敢打硬仗的职工队伍,职工们争时间,保质量,昼夜奋战,两台20万千瓦机组分别提前一年投产,创造了高寒地区新机组提前发电的纪录,也把奋力拼搏、勇于争先的创业精神融入哈三传企业文化。
1989年,厂首届职代会提炼升华了“安全、团结、务实、文明”的企业精神。职工爱厂如家,乐于奉献,查隐患,消缺陷,使主辅设备完好率达到100%,两台20万千瓦机组在全国同类型机组评比中七次荣获全国第一。1990年10月,在两台国产60万千瓦机组的安装、试运和稳定过程中,哈三电厂提出了“创全国一流火力发电厂”的目标,员工们发扬“铁人精神”,树立“科技创新、追求卓越”的信念,对三号机组进行了400余项重大技术改造,解决了汽轮机出力不足、瓦温高、轴瓦振动等难题,创造出三号机组连续运行158天的全国纪录,1999年7月,企业在龙江电力系统率先跻身全国一流火电厂行列。
“一流”后,哈三電厂提出对机组进行抽汽改造,实行热电联产的新的经济增长举措,2008年初,企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全国特大型热电联产企业”的发展目标,整合了文化理念体系,提炼升华了“诚信奉献、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在新的企业精神的引领下,哈三电厂员工攻坚克难,拼搏奉献,供热改造工程现已经完成,企业现已正式向松北区,利民区供热。
二、建设民主文化
哈三电厂实施了以培养百名全能操作工、百名技术尖子、百名专业带头人和百名外向型复合人才为核心的“四个一百”工程,培养出一批青年技术尖子和国家级、省级青年文明号。每年举办科技活动月,开展企业管理建议征集、安全生产措施征集等活动,营造了员工岗位成才的氛围,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
厂党委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竞赛,22个党支部成立了8个党员突击队、12个党员科技创新小组及6个党员志愿服务队,487名党员佩戴标志上岗,争当岗位“一面旗帜”,鼓舞和带动周围群众。企业还开展先进生产者、先进文明员工、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等评比活动,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企业文明员工率已达98%以上。
哈三电厂认真执行《三重一大》等决策制度,重大事项的决策交给职代会,班子成员向职代会述职,职工代表民主测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在干部使用上实行组织考察,任用公示,发展党员进行两级公示。在MIS网上开辟“厂务公开”专栏,并设置“留言板”,员工们畅所欲言,参与企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
三、建设诚信文化
哈三电厂倡导“育德、树德、倡德、弘德”,不断加强员工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企业班子成员讲政治,讲正气,企业党委中心组以自身的学习带动队伍的学习,轮流做专题辅导,班子成员讲学习,树正气,转变作风,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普遍的风气。
员工安全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贯穿着道德思想的主题,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开展“道德与文明”主题活动,制定《哈三发电厂员工行为规范》、《机关处室文明办公规范》,并举办“道德与文明”演讲,“做文明员工”签名活动,员工奉献企业,关心社会,主动承担社会稳定的责任,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员工就向贫困农村和失学儿童捐款达到11.4万元,捐衣物4000余件。
(四)管理文化
从建章立制入手,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规程》和《运行、检修规程》,应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科学治理,在对国产首台600MW机组进行400多项重要技术改造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大小修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生产人员积分考核细则》,采用《质量检修作业指导书》指导机组检修,开展运行岗位压红线运行管理,推行预算管理降低成本办法。并聘请专家为员工讲课,进行质量知识系统培训。电厂建立了完善、规范的管理机制,保证了质量体系在企业的有效运营,通过了摩迪国际认证企业ISO9001:2000体系认证,实现了国产化机组管理与国际标准接轨。
今年,结合学“海尔文化”活动,哈三电厂开展了全员“质量、安全、效益、形象”主题讨论活动,每名员工都写了讨论心得,企业MIS网上开辟了学习讨论专栏。这次活动中,企业共召开5次班子专题会议,38个下属单位的近2000人参加学习讨论,共撰写论文1945篇。活动中,运行人员共发现大小异常障碍380次,重大设备隐患19次。此次“质量”主题讨论转变了员工的观念,增强了企业员工的管理文化理念,也将先进科学的企业文化建设引向纵深。
(五)亲情文化
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营造了企业和谐温馨的亲情文化,企业党政班子经常深入一线了解生产情况,还设立了联系区制度,每周至少有一天时间参加一线员工安全活动和政治学习,与员工谈心,倾听建议,对于员工们关心的住房等热点和难点问题,总是不遗余力地给予解决,对于离退休、特困、患病员工,企业经营者集团经常去组织慰问。在职代会班子民主测评中,企业班子成员德、能、勤、绩的满意率超过90%。
亲情文化还体现在企业注重培育良好的“软环境”上近两年,又投资对生产和生活园区的进行整治和绿化,降低生产现场的粉尘和噪声,提高员工卫生保健水平。企业厂区绿化面积已占可绿化面积的98%,被省政府评为省级庭院绿化单位。
在完善员工文化场所及活动设施中,哈三电厂以健康、健身、文明为宗旨,有效利用文化宫、图书室、活动室、运动场、游泳馆和有线电视台、广播站等文化设施,为员工展示才能,锻炼体质提供了机会;开展读书竞赛、各类演讲会、文化艺术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了员工的思想情操。
哈三电厂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形成了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认知度,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自投产以来,企业已累计发电近1255亿千瓦时,对外售热850万吉焦,上缴税金约29亿元。企业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电力行业优秀企业文化奖,华电集团企业文明单位、“三星级”企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五五普法”先进单位、管理创新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哈尔滨市服务新战略百强党组织等荣誉。
(作者单位: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第三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