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刊》2016年(第31卷)1~12期总目录

来源 :旅游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wangnan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第1期 ·]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智库建设的国际比较(一)
  戴 斌 肖洪根 厉新建 胡晓芬 曾博伟
  黄远水 孙盼盼 韩元军 (01)
  分配正义:旅游发展中的利益博弈与均衡 左 冰 (12)
  地方旅游发展决策中的权力呈现
  ——对上九山村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樊友猛 谢彦君 王志文 (22)
  民族社区妇女旅游精英角色:基于性别特质的演绎
  褚玉杰 赵振斌 张 丽 (37)
  探索旅游体验记忆的影响因素
  ——中国旅游情景下的研究 潘 澜 林璧属 王昆欣 (49)
  定制化情境下旅游服务购买决策的目标框架效应
  张广宇 张 梦 (57)
  强颜欢笑还是真情实意:组织认同、基于组织的自尊对
  服务人员情绪劳动的影响 唐秀丽 辜应康 (68)
  员工感知价值对离职意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以饭店新生代员工为例 陈雪钧 郑向敏 (81)
  工作生活质量何以影响员工绩效?
  ——基于旅游业一线员工的调查 田雅琳 (92)
  旅游非正规就业:职业发展的末端还是通道
  梁增贤 谢春红 (102)
  30年境内外宗教旅游研究综述 谢若龄 吴必虎 (111)
  《旅游学刊》被评为“2015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本刊编辑部 (126)
  致谢2015年度《旅游学刊》审稿专家 本刊编辑部 (11)
  [· 第2期 ·]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智库建设的国际比较(二)
  宋 瑞 蒋依依 于 良(Larry YU) 刘 锋 戈双剑 杨 晶 (01)
  中国主要入境旅游城市交通通达性对比研究
  周芳如 吴晋峰 吴 潘 李佳丽 杨春华 (12)
  跨境游客往来便利化的制度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金山 曾博伟 孙梦阳 (23)
  人口特征对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
  ——一个基于TPB模型的实证分析
  宋慧林 吕兴洋 蒋依依 (33)
  消费者敌意、自我效能与旅游意愿
  ——基于对青少年出境旅游市场的实证研究
  郭功星 周 星 涂红伟 (44)
  旅游网站的粘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双系统认知理论
  陈 晔 易柳夙 何 钏 耿 佳 (53)
  基于DEMATEL法的旅行预订类App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杨 扬 杨尚鹏 章 牧 郑天翔 (64)
  北京市主城区餐馆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谭 欣 黄大全 赵星烁 (75)
  星级饭店自助餐厅收益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富力君悦凯菲厅的案例分析
  曾国军 刘 梅 张 欣 (86)
  民族餐馆里的主客互动过程研究
  ——以丽江白沙村为例 张 机 徐红罡 (97)
  旅游目的地外来艺术的地方成长机理
  ——周庄古镇三毛文学案例 姜 辽 李甜甜 (109)
  旅游地社会-生态子系统恢复力比较分析
  ——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 王 群 陆 林 杨兴柱 (116)
  [· 第3期 ·]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统计与数据分析(一)
  Scott M. Meis 吴晨光 刘静艳 师守祥
  戴学锋 李 刚 戴 斌 (01)
  迷失的优雅:广州白天鹅宾馆景观演变中的文化政治
  蔡晓梅 苏晓波 (16)
  竞争与(不)平等:湖南凤凰苗寨游家庭餐馆的个案研究
  丰向红 (26)
  红色旅游和社会记忆 徐克帅 (35)
  中国各省的旅游增长方式“因地制宜”吗?
  ——中国省际旅游增长要素贡献与旅游资源比较优势研究
  罗 浩 颜钰荛 杨 旸 (43)
  有效市场规模、空间溢出与国内旅游业省际差异
  向 艺 郑 林 王成璋 (54)
  旅游企业劳资冲突的发生机制与治理策略研究
  翁钢民 李慧盈 (62)
  酒店品牌资产述评:兼论基于员工的品牌资产的管理
  张 辉 牛振邦 张新圣 (70)
  景区规范类标识牌劝说效果研究
  ——基于语言风格与颜色效价的匹配影响
  张 梦 潘 莉 Dogan GURSOY (79)
  旅游地景观传播中“知识沟”及其成因的实证研究
  ——以浙江省绍兴县大香林风景区为例
  韩凝玉 张 哲 黄震方 (88)
  大学生旅游地图空间符号认知的群体差异研究
  ——基于眼动实验数据分析
  王君怡 林 岚 高 华 张粮锋 (97)
  城市交通与高铁站接驳系统特征及模式
  ——以苏州和上海为例 牛 玉 汪德根 (106)
  国内外旅游声景研究进展
  刘爱利 刘福承 刘 敏 邓志勇 (114)
  [· 第4期 ·]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统计与数据分析(二)
  朱红兵 Noel SCOTT Tadayuki HARA 杜一力
  翟志宏 张 辉 范容廷 赫玉玮 李 享   吴泰岳 王梓利 卢慧娟 马仪亮 张凌云 (01)
  科学与哲学:旅游研究中的两种不同路径 谢彦君 孙佼佼 (24)
  理解旅游哲学:基于融合创新路径 赖 坤 (33)
  现象学体验学说及其对旅游体验研究的启示 张骁鸣 (42)
  知识论视角审视下的旅游管理研究命题 李 军 (51)
  旅游概念界定与旅游学科框架构建的一个新视角 陈海波 (62)
  信息化对旅游产业增长的贡献
  ——基于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的分析 金 鹏 周 娟 (71)
  文化旅游产业创新系统集聚研究
  ——基于全国31省市的PEF实证分析
  杨春宇 邢 洋 左文超 肖 宏 高红艳 (81)
  标识牌解说效度对游客地方认同感和忠诚度的影响作用
  ——以上海历史街区为例 潘植强 梁保尔 (97)
  在线评论对酒店订满率的影响研究
  高宝俊 孙含琳 王寒凝 (109)
  旅游型海岛的犯罪现象:鼓浪屿案例研究
  董斌彬 郑向敏 谢朝武 (118)
  [· 第5期 ·]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互联网引发的旅游业之变(一)
  杨德进 徐 虹 李罕梁 罗 曾 吴茂英
  陆均良 王德刚 向玉成 林晶晶 (01)
  中国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
  ——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
  王 坤 黄震方 余凤龙 曹芳东 (15)
  房地产价格对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
  ——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
  刘晶晶 黄璇璇 林德荣 (26)
  产品跟随行为:旅游时间产品规划方法
  黄潇婷 朱树未 赵 莹 (36)
  游客间的“道德式”凝视及其规训意义
  ——基于网络博文的内容分析 王 华 徐仕彦 (45)
  佛教僧侣视野中的游客、旅游和旅游业
  甘 露 陈 娜 刘丽君 刘少林 (55)
  “发髻”与地方形象:民族旅游地的文化符号建构分析
  ——以广西黄洛瑶寨和贵州岜沙苗寨为例 王 林 (64)
  西双版纳傣族园泼水演员的类阈限体验研究
  孙九霞 李 毓 (72)
  从消费到生产:大理古城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的
  生存特征 马少吟 徐红罡 (81)
  转型期中国旅游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
  ——基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调研
  徐 虹 刘海玲 (89)
  变革型领导对服务绩效的影响
  ——多层中介模型 苏方国 程德俊 黄晓帆 (101)
  红色旅游价值观内化的网络文本研究
  ——兼论国民幸福感的生成机制 郑华伟 (111)
  美国国家公园的解说与教育服务研究
  ——以西奥多·罗斯福国家公园为例
  王 辉 张佳琛 刘小宇 王 亮 (119)
  [· 第6期 ·]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互联网引发的旅游业之变(二)
  郝志刚 钱建伟 Rob Law 樊志勇 徐林强 周 波
  周玲强 庞世明 王 静 张红梅 梁昌勇
  徐 健 王昆欣 史庆滨 (01)
  区域间旅游需求溢出测度的缺口模型及其验证
  唐晓莉 李 山 (17)
  基于微分博弈的旅游供应链低碳合作研究
  陈喆芝 赵黎明 许 静 (38)
  基于休闲限制理论的澳门居民MGP相关休闲行为研究
  陶卫宁 张淑珊 (50)
  城市广场舞休闲研究:以广州为例 林敏慧 保继刚 (60)
  基于生活美学的旅游审美探析
  ——从观光到休闲 潘海颖 (73)
  想象、展演与权力:西藏旅游过程中的“他者性”建构
  钱俊希 张 瀚 (82)
  顾客选择入住绿色饭店的行为意向研究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角度 谢 婷 (94)
  自然灾害型危机事件后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恢复研究
  ——以九寨沟景区为例
  李宜聪 张 捷 刘泽华 张宏磊 苏 醒 陈 星 (104)
  医疗旅游:国内外文献的回顾与研究展望
  刘建国 张永敬 (113)
  [· 第7期 ·]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文明旅游学理与路径(一)
  王 宁 李 艳 程绍文 吴茂英 周玲强 舒伯阳
  吴 寒 童建军 马 丽 郭鲁芳 李如友 (01)
  旅游吸引物权再考察 左 冰 保继刚 (13)
  再论旅游吸引物的法律属性 张 琼 张德淼 (24)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旅游目的地社会冲突治理研究
  ——基于对四川泸沽湖景区的案例分析
  郭 凌 王志章 (32)
  元阳梯田原住民的遗产认同:基于话语分析的视角
  屈 册 张朝枝 (43)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中的利益
  协调研究——以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为例
  时少华 孙业红 (52)
  乡村旅游聚落农户生计模式演化研究
  ——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案例实证 席建超 张 楠 (65)
  基于游客行为的乡村地区游憩价值研究   ——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 李玉新 靳乐山 (76)
  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建构
  ——基于苏州古城案例的混合方法研究
  周永博 程德年 胡 昕 魏向东 (85)
  旅游目的地间共生的市场驱动机制研究 许春晓 佘白连 (96)
  公众对旅游企业停止慈善性社会责任的响应研究
  黎耀奇 (106)
  从顾客知识到新产品开发:基于旅游企业组织设计的
  实证研究 白 鸥 (117)
  [· 第8期 ·]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文明旅游学理与路径(二)
  夏赞才 刘 婷 樊友猛 谢彦君 李培超
  林德荣 刘卫梅 胡 静 黄细嘉 李 凉 (01)
  论旅游的边界与层次 徐菊凤 (16)
  空间的生产与分析:旅游空间实践和研究的新视角
  郭 文 (29)
  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过程、驱动机制和社会效应研究进展
  杨兴柱 查艳艳 陆 林 (40)
  旅游移动APP能够持续吸引用户吗?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检验模型 许 峰 李帅帅 (52)
  旅游虚拟社区成员“感知-认同-契合行为”模式的实证研究
  韩小芸 田 甜 孙本纶 (61)
  基于自媒体平台的“旅游者”时空行为研究
  ——以W教授的微信“朋友圈”为例
  苟思远 李 钢 张可心 梁燕均 周 佼 (71)
  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安全事件结果特征及其引致因素研究
  邹雅真 谢朝武 (81)
  旅游目的地人为导致类危机属性构成:测量量表开发的
  视角 冯四朵 白 凯 (90)
  旅游目的地品牌象征性意义对到访意向的影响研究
  沈雪瑞 李天元 臧德霞 (102)
  不同群体的目的地形象一致吗?
  ——基于目的地形象群体比较研究综述
  张高军 吴晋峰 (114)
  [· 第9期 ·]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生态效率与美丽中国建设(一)
  马 勇 刘 军 高 峻 陈秋华 修新田
  张玉钧 钟永德 杨德进 白长虹 (01)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全域旅游(一)
  张 辉 岳燕祥 马 波 戴学锋 厉新建 马 蕾
  陈丽嘉 李君轶 高慧君 李志飞 郭毓洁 陈怡宁 (15)
  中国城市休闲时空行为研究前沿
  赵 莹 柴彦威 桂晶晶 (30)
  基于GPS数据的旅游时空行为评价研究
  黄潇婷 李玟璇 张海平 卿前龙 (40)
  旅游者时间约束和空间行为特征的景区旅游线路设计
  方法研究 李 渊 丁燕杰 王 德 (50)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冯晓虹 李咪咪 (61)
  旅游者异质性对目的地绩效的影响研究
  吕兴洋 邱 玮 刘祥艳 (72)
  旅游社区价值空间构成与人群差异
  黄 燕 赵振斌 张 铖 陈 幺 (80)
  旅游目的地合作中网络治理模式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对新疆的案例跟踪
  刘 冰 何 莽 王松茂 (91)
  中国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减排潜力及减排路径 查建平 (101)
  权力、责任及利益视角下展览企业部门协作分析
  ——以深圳会展中心为例 王晓敏 戴光全 (113)
  境外公益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付亚楠 侯国林 李欣存 张江燕 (124)
  [· 第10期 ·]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生态效率与美丽中国建设(二)
  钟林生 曾瑜皙 李创新 向宝惠 张金山 陈立平
  杨阿莉 叶洋洋 朱 梅 汪德根 (01)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建设
  保继刚 赖 坤 吴必虎 张骁鸣 余昌国 曾国军 黄松山
  陈钢华 左 冰 林德荣 张广海 张朝枝 (14)
  旅游学科升格的理路探析 马 波 (25)
  中国旅游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研究
  ——基于2001—2014年中国学者旅游类SSCI论文统计分析
  张凌云 金 洁 魏云洁 孙业红 (33)
  文化距离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
  ——以日本和中国大陆出境游为例
  杨 旸 刘宏博 李 想 (45)
  社会交往、旅游情境对旅游需求的影响研究
  ——基于春节“黄金周”的实证分析 杨 勇 (56)
  群体服务失误下顾客间“关系”互动对抱怨的影响机制
  ——群体极化和去个体化的中介作用
  胥兴安 王立磊 张 梦 高峰强 (70)
  遗产旅游动机的核心-边缘结构研究
  ——以丽江为例 崔庆明 和琳珊 徐红罡 (84)
  旅游发展下客家妇女的地位变迁研究
  ——成都龙泉洛带古镇的个案调查
  陶长江 郭 凌 林 瑶 (94)
  基于地方情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建构研究
  琼 达 赵宏杰 (105)
  大陆居民赴台湾自由行旅游流网络分析及演化研究
  吴中堂 刘建徽 袁 俊 (113)
  中国旅游与酒店创业研究回顾与展望   ——一个基于文献和实践调查的理论框架
  李 彬 秦 宇 温 婧 (122)
  [· 第11期 ·]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与健康、养生
  任宣羽 刘庆余 弭 宁 丛 丽 张玉钧 逄礼文
  张志亮 王赛兰 (01)
  阐释“旅行的意义”——现象学的视角 张骁鸣 (14)
  成长:旅行故事的批判性思维解读 苗学玲 (22)
  东道主凝视下的中西方背包旅游者比较研究
  罗鲜荣 黄松山 (32)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精品酒店主题文化定位与价值取向
  侯 兵 陶 然 毛卫东 (42)
  奢侈品的酒店业品牌延伸及其对母品牌的反馈
  曾国军 万常青 张 婧 (55)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APP的持续性使用意愿研究
  潘 澜 林璧属 方 敏 陈 梅 (65)
  旅游电商平台在线评论的可信度研究
  ——以“阿里旅行·西安东线一日游”旅游产品为例
  张思豆 李君轶 魏 欢 (74)
  沉浸理论视角下旅游消费者在线体验对再预订的影响
  刘 燕 蒲 波 官振中 (85)
  旅游企业互联网声誉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吴 涛 赵小鲁 (96)
  中国邮轮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与“低价困境”研究
  孙瑞红 叶欣梁 徐 虹 (107)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量表的设计与检验
  李健仪 谢礼珊 关新华 (117)
  西方旅游研究中的符号学线索解析 董培海 李 伟 (128)
  学术思想、知识创新与价值取向
  ——2016《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综述
  刘 鲁 王臻真 (138)
  [· 第12期 ·]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全域旅游(二)
  杨振之 何建民 邢剑华 石培华 刘家明 王衍用
  焦 彦 徐 虹 曾博伟 马海鹰 吴 宁 (01)
  我国家庭债务、消费习惯形成与旅游消费
  ——基于阈值协整关系的研究 马轶群 (18)
  “自由行”政策对澳门经济影响的评价 毛艳华 刘小飞 (28)
  基于数字足迹的自驾车旅游客流时空特征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 罗秋菊 梁思贤 (41)
  产生敬畏的游客更有道德吗?
  ——基于实验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卢 东 张博坚 王 冲 田 野 Samart POWPAKA (51)
  韩国国家形象感知与旅游意向研究
  ——以中国潜在旅游者为例 于 鹏 张宏梅 (62)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旅游规划决策研究
  ——以潮州古城为例 吴志才 陈淑莲 郑钟强 (76)
  广州市城市绿道旅游景观意象研究
  闫东升 朱战强 黄存忠 (85)
  感知与意向性
  ——解释体验内涵的一种现象学尝试
  谢辉基 杨振之 (96)
  关于“精神旅游”概念的探讨 周厚强 李立华 何长娟 (106)
  微旅游维度架构探讨 王乃举 (115)
  国外城市休闲化研究述评及启示 李丽梅 楼嘉军 (126)
其他文献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是《社会与公益》杂志创刊首发式上受关注程度最高、获得掌声最多的人。她一走进首发式会场,众多嘉宾和媒体记者就纷纷起立向她鼓掌致意;主持人
8月5日,本刊第19届联络站主任会议暨第10届理论研究基地工作会议在龙游召开。来自省公安厅、省警察协会、衢州市公安局、龙游县公安局和我校的领导以及本刊各地市公安局联络
Q:我弹了两年多了,现在老是感觉弹出来的音色不干净,手指力度也不均匀,请前辈们指点一下具体练些什么,谢谢! A:声音不干净主要是右手指甲的形状、触弦点没有解决好造成的。力
过去十五年的成就 厦门市在创办经济特区以前,因处于海峡两岸长期对峙封锁状态,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受到极大限制,社会事业总体状况十分落后,其基础设施基本上还停留在解放初
对已研制成功的Al2O3·TiO2系列团聚型空心球状复合粉末(Al2O3+3%TiO2、Al2O3+13%TiO2、Al2O3+20%TiO2、Al2O3+45%TiO2和TiO2)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粉末的流动性均在73~120s/50g内,其松装密度在0.80~1.12g/cm3内,85%以上的粉粒为空心球状结构。用该系列粉末制备涂层,送粉速率
近年来,开化县财政地税局围绕“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坚持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各项财税工作不断上台阶。2004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8800 万元、
药物双向作用的机制探讨魏文利1张敦林2孙家钧1编者按目前临床上所用的大多数的药物都按照固定的剂量表给药,这种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设计的给药法无疑有其合理的成分,而且有使用方
1990年漳平撤县建市后,特别是1994年以来,是漳平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漳平市的城乡建设、邮电通信、水利水电、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
通过对四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色镨特性系统研究,建立一种适合分析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的Re-HPLC新方法。 Through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praseodymium chara
文和言的关系是文言文教学永恒的命题,理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又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教师惟有遵循语文教育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