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儿媳,才能成为“摩西奶奶”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cat_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想来上海?没门!
  老太太秦秀英的世界,曾只有内蒙临河小村庄这么大,“抬头见天,低头见地”,生活的全部除了种地持家养猫养狗养猪羊,就剩下惦记儿女。2011年3月,她接到媳妇芮东莉从上海打来的电话:妈,你过来和我们住吧。
  对上海,秦秀英不陌生,自老伴去世后她去过两次。可儿子媳妇是丁克族,平时忙工作,他们的世界秦秀英不懂;作为一个活泼的老太太,她也主动走出家门想和同龄大妈们唠唠嗑,无奈一口乡音又把她挡在小区圈子外。
  媳妇心疼她的孤独,有空就陪她说话,两代人的观念却难免有冲突。那次阳台上飞来两只麻雀,在钢筋混泥土包围的一方天空里,它们的到访给芮东莉带来了莫大惊喜。可在老人的记忆里麻雀是“四害”之一,她大声挥赶小鸟:“坏东西又来了!”
  婆媳俩不欢而散。
  这些记忆太糟糕,秦秀英不想再去上海。不过儿子媳妇态度异常强硬,直接给老人订了机票,“不想来,也得来。”
  怎么把老人留在上海,这一次,芮东莉胸有成竹。
  养花能手如何发挥余热
  来到上海的第二天,秦秀英被拖去大宁灵石公园赏花。洁白的玉兰花、粉红的樱花,更多是她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想以前在乡下她也是养花能手,无论家中日子多艰难,窗台上总摆着姹紫嫣红的花,老太太忍不住唏嘘了一番。
  “妈,你这么喜欢花,不如学做自然笔记吧。”芮东莉趁热打铁。


  五六岁时,芮东莉和哥哥姐姐在葡萄园玩,一只不速之客闯进园子,和他们“打闹嬉戏”一阵后扬长而去。长大后兄妹聚会时常聊起此事,“那究竟是什么呢?一只豹或者一只大山猫? 因为没有记录,我和我的故乡都患了失忆症。”后来在书店意外接触到图书《笔记大自然》,在出版社做编辑的芮东莉看到了一个新世界,她开始尝试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记录自然。
  自己能做,婆婆是不是也能做?语言学博士能做,只上过一年小学、从没画过画的老太太是不是也能做?
  芮东莉把当天在公园里拍下的二月蓝花上传到电脑,和老公软磨硬泡连威胁带哄骗地逼着老太太下笔,“妈,您试试照着画?”
  一家人都是乐天派,儿媳逼婆婆,婆婆也想得开:“那就出个丑逗两孩子开心吧!”摊开纸,歪歪扭扭开始下笔,左右手开弓的动作比喜剧电影还搞笑。原来,老太太天生左撇子,念书时硬被老师逼着学会了用右手写字,但她老觉着左手得劲,于是左右手换来换去。
  半小时后,盛开的蓝色和粉色小花跃然纸上。对于母亲的第一次作品,儿子吕永林很满意,画得不够好,但灵动。没想到媳妇得寸进尺又提要求:“妈,上面还没写字呢,自然笔记要把观察地点、时间、天气情况以及植物的名字写上。你要是不会写字,拼音也行。”
  老太太的潜力不可斗量
  秦秀英不识字,但她大度,不觉得儿媳是在为难自己。而且画画这事本身也挺好玩,能让一家人都开心。
  开心的事就多做点。二月蓝画完了,老太太开始去公园捡素材回家照着画,地上的花瓣、树叶,都是好模特。画完要配字,68岁开始翻字典重新学识字也挺能打发时间,画完,写完,等儿媳回家检查作业——虽然老把“到”写成“倒”,把“已经”写成“以今”,把摄氏度符号的“C”写在左边,写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顶多点上个黑点——可她还真有回到学堂的新奇感。
  画多了,秦秀英还有了小心思。画完了公园里的树木花草,她的作品延伸到触手可及的花草昆虫之外,开始编故事了。那天画了幅《麻雀的故事》,曾经的“四害”成员变成了团结友爱的小精灵,画作瞬间惊艳了儿媳芮师傅:“徒弟开始离经叛道了。”
  有了寄托,老太太也不再排斥在上海的生活。芮东莉是海绿洲公益志愿者,决定带老人出门,和自己一起做公益。第一次参加活动,秦秀英激动不已,回到家赶忙用画笔记录心得:正在孵蛋的野鸭,在水中捞垃圾和杂草的儿媳,“原来公益就是做好事情还不要钱呀。”她在画上配文,却不知这些画引来一大帮羡慕者:芮东莉把老太太的自然笔记拍照上了网,一起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们纷纷留言:婆婆画媳妇,太有爱了。
  外面的声音,秦秀英听不到。她兴致勃勃投入到观察——绘画——写故事的爱好里,认识了越来越多的花、树、昆虫,也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字,还和儿子媳妇也有了聊不完的话题。而下班回家看妈妈又画了什么,竟成了儿媳东莉和儿子最大的盼望。
  自然笔记里的故事越来越多,“桂花树上结了马蜂窝……河边杜英开了毛刷刷的小白花……蓝色花的胡麻地成群飞翔的麻雀,屋檐下的燕子妈妈以及她的拐子鸡孵出一窝小鸡的故事……”
  文字变得越发诗意感人,在《麻雀笔记》里,芮东莉看到这样的话:“以前我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很寂寞。天空飞过一群鸟,我仰头看看,就不觉得寂寞了。”
  画与话吸引了媒体的关注,《麻雀笔记》登上了《新闻晨报》头版,秦老太太仿佛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生,每一天都有新惊喜。
  改变更多人的世界
  冬天来临,不习惯上海的湿冷气候,婆婆必须返回内蒙过冬。怕老人不能坚持做自然笔记,芮东莉干脆教她学电脑,以便于通过视频和QQ监督徒弟的“功课”。
  对这个“新式武器”,秦秀英再没有悟性了。她常常被这个方盒子惊吓到——有时候电脑里跳出个对话框,她也会被吓得不敢动弹,乖乖等儿媳下班回来处理。
  学会了开关机和点击图标,该学打字了。在电脑上打字,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念准了音才行。不会说普通话,老太太就跟着电视念。过了这关,儿媳又开始教她上网,儿子把每个步骤都抄写在纸上,手把手教。
  健忘成了学习最大的敌人,刚教过,转身就忘,芮东莉小脾气上来了:“学不会不许吃饭!”儿子一听,恼了:“哪有这样的教法,学不会就算了,还不许吃饭!”秦秀英反而心一横,犟劲上头:“牛头不烂,多费俩炉柴炭!你们不嫌麻烦我就学!只要天天学,我就不信学不会。”   学会了电脑,老太太乐颠颠看着儿子给自己申请了博客,还取了网名。“好学婆婆”的“临河而居”,签名为“四零后,农民老太,喜做自然笔记”。老人学会把她的自然笔记上传到博客,慢慢有了一大批粉丝。
  “种地看茬巴,娶媳妇看根巴……”在一篇写瓜的笔记里,老人写道:“凉风吹上,满天的星斗,月亮照的(得)地里明明的,蛤蟆不住气(地)叫,猫头鹰叫,蝈蝈也跟着叫……小瓜熟了站着就能闻到香味……”进步太快,谁会相信这是一位才识字和学画三年的老太太的作品?
  惊喜一重接一重。回到老家后,老太太不但自己坚持做笔记,还把五姨秦秀平也拉进了队伍。五姨年轻时因家中困难未能复读考大学,当了一辈子农民,生活的坎坷让她精神压抑到极点。她拒绝使用手机,拒绝和外界来往。可看到姐姐秀英因自然笔记的变化后,基础更好的秦秀平拿起笔唰唰唰就是好几张作品。
  有同伴就有竞争,儿媳打来电话时,老太太竟忍不住向对方抱怨:“哎,你五姨如今可比我认的树多了!”
  我也是作家了
  2013年,秦秀英的自然笔记收录进《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一书。“读这本书,像听一个老奶奶在夕阳下映着余辉讲故事,不惊心动魄亦不荡气回肠,只是缓缓地叙述,却是如此动人心扉。”负责此书的编辑陈亮评价。
  “河套人爱吃胡麻油,以前种胡麻的可多了。夏天胡麻花开的一片一片的,头顶上是蓝盈盈的天,地里头是蓝盈盈的胡麻花,人们把胡麻花编成山曲子:‘胡麻开花一片蓝,唱山个山曲解心宽,胡麻开花蓝格盈盈,改革开放越干越有劲。’”
  读到母亲的这篇笔记,儿子吕永林决定帮她出书,并起名为《胡麻的天空》。2015年,芮东莉和丈夫给老太太送上了她这辈子最好的母亲节礼物:《胡麻的天空》登上了百道网生活类推荐图书榜榜首。
  有读者在购书后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想:“68岁的秀英奶奶,用柔软的内心一笔一划勾勒出一个平凡的世界,那个世界里,老一辈人的情感和记忆静静流淌,那里有花开一地的胡麻,雪地里的骆驼,瓜田里的幼子,老人记忆中的世界温暖安详,谱写的却是别样的凡人之歌,勾勒的是那些被忽视的人群也能有一篇湛蓝的胡麻的天空。今夜我将回到故乡,还得到家里小胖狗的拥抱和亲吻。”
  72岁的秦秀英成了畅销书作家,她觉得自己可以告慰泥土下的母亲了:“我以前是睁眼瞎,受到过人家的嘲笑,现在我认了很多字,一个老农民还出书了,您再也别为我遗憾了。”
  成名了,秦秀英也成了红人,各大媒体的采访,各类学校、机构的邀请,让她觉得有点烦。在她的安排里,最想做的事是赶紧回村里一趟,让儿子他二舅也来做自然笔记。
  如今,婆媳间有着说不完的话,分享不完的喜悦。一片树叶,一朵花,甚至两只甲壳虫的尸体都成了彼此相送的礼物。“我要感谢我的好儿媳,她让我知道原来人老了还可以做许多事,老人的天空是蓝色的。”
  从前有个摩西奶奶,一辈子生活在农场,76岁 学画画,之后的20多年,她成为美国最著名的自然印象派 画家。
  中国有个秦老太太,68岁 学识字、画画,72岁时用自然笔记、农事笔记和社会生活笔记,把天地万物、世事人生装进自己的那本《胡麻人生》。
  摩西奶奶说: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秦老太太说:
  你得有个我家那样的媳妇。
其他文献
刚刚结束的暑假,电影《煎饼侠》狂揽10亿元票房,打破华语电影三大纪录。尽管之前因《屌丝男士》已小有名气,大鹏还是因为自己的电影导演处女作狠狠地火了一把。  从搜狐小编到网络剧演员,再到大电影导演。没有后台、不靠颜值、没有绯闻,三无演员大鹏说自己是来自小群众的大明星。  回忆起成名路,他语速平缓、不抖机灵,偶尔迸出几个字就能轻松博人一乐。在他口中,那些心酸的过去变成了一个个幽默的段子,也许,人生就应
期刊
这个社会,对别人的孩子越来越不宽容,每个人都用痛诉革命家史的语气讲述遭遇、惩治熊孩子的刺激经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似乎只是写在书里的文明了。  在欧洲呆了快两个月,回来后一上微博微信,嗯,什么也没错过:还是骂声一片,凤凰男和熊孩子依然高居榜首。但我,突然难过起来。  在欧洲,我第一次知道“爱幼”是什么意思。  带女儿在老佛爷逛了大半天,出来时正是盛夏的炎炎烈日,室内外温差来得太猛,她“乓”地一声开
期刊
我读过很多爱情故事,看过很多爱情诗篇,但我从没真正听过什么好听的情话。这缘于我交了一个只会编码、打游戏的男朋友。在文学课上,我读到了叶芝《当你老了》这首诗,诗中最动人的情话是:“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回去之后我就问他:“以后我老了,满脸皱纹,你还会爱我吗?”他一边激烈地打着游戏,一边很应付地回答:“嗯!”
期刊
我会想那天发生的场景,会想穿那套内衣的女人是个怎样的人……  但我也会想,一个两地分居的男人有正常需求,而且,我们不想分开。  我和老公都是情感上比较迟钝的人,我们从来不讨论人生啊、感情啊、世界啊,但我们清楚彼此三观吻合,一起从大学到现在走了14年。14年里,有2年我在美国工作,有2年我周游世界,有3年我独自在上海做项目,7年的两地分居,中间若干次考验。  我在美国的时候,我们还没有结婚。为了省钱
期刊
姥姥一共有七个孩子,四舅是让她最牵挂的一个。89岁高龄的她,曾数次入院抢救,多次在下了病危通知书后,死里逃生。医生想不通,但我们知道,她是放心不下四舅。  “我不能让俺妈养活我”  四舅9岁那年高烧烧坏了耳朵,导致听力不好,连吐字也不清楚了。勉强初中毕业后,街道给他办理了残疾证,政府每月给五百元的低保。四舅要强,不肯在家里吃闲饭,在一个街道下属的工厂里做勤杂工,脏活儿累活儿,他都抢着干。但他在单位
期刊
糟糕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冷色调的。因为前面有个姐姐,一出生我就被弃养;后来,因为计生办有人脉不会威胁到二胎指标,我辗转到别人家三天后,又被爸妈寄养到了外婆家,不久他们又生了弟弟。回不去的我,在外一待就是16年。  5岁时,舅舅家添丁,外婆去城里照顾舅妈和刚出生的弟弟。我则跟着外公放养在农村。外公负责一个生产队,根本顾不上我,饭点回来,常常递给我一个裹了菜的烧饼便又匆匆离开。  那时候,我最常做的事
期刊
她变了  孙阳发现,自从老婆孙紫薇从外企的普通职员,被提拔为部门主管后,就变了。她的年薪一下子比他高出四倍,品味、消费、圈子,以及脾气,也随之升级。  就拿微信的朋友圈来说,孙紫薇的朋友圈常是高级派对、出国旅行、浪漫度假的照片;而在高校研究所上班的孙阳,朋友圈则是“酸味相投”的文人们出席某个会议、在某杂志发表了某篇文章或是在哪个乡下踏青。  孙紫薇常在孙阳耳边酸溜溜地抱怨,他们的生活太枯燥,没激情
期刊
“我在车上,去塘沽。我回不来,我爸就是你爸,记得给我妈上坟。”  8月12日晚23时20分左右,天津港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天津港第一批消防员出动。预料自己可能回不来了,一名天津消防战士在凌晨两点给朋友发出信息。  一时间,报端媒体上出现了无数个“英雄”、“逆行”的字眼,仿佛只有渲染上悲剧的色彩,这个职业的从业者才能被人们记住。可过度的渲染反而让他们的形象变得苍白平板。  记住他们,不只
期刊
Q7  九总五年前买了辆车,花了一万八千元,是辆开了七年的QQ,我们称它为Q7。  我一直以为这辆Q7是没有空调的,因为从来没见开过。后来听常跟他出车的哥们儿说,其实是有空调的,但是九总嫌加氟太贵开空调又费油,所以一直没开过。他知道的原因是有一年夏天太热了,九总去媳妇老家接孩子,怕孩子受不了,所以加了两元钱的氟,正好把孩子接回来氟也没有了。  前几天我又乘坐了这辆Q7,停好车后一下车有点溜车,就问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我震惊地看到了那个终点,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今生这场父母子女的缘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  一想到身在病榻之上的他,在女儿人近中年之际,还如此百般惦记一段短短的车程,忽然再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老爸被查出了肺癌。病床上的爸爸,不时咳嗽,但因对病情一无所知,他的情绪还算不错。我和弟弟同医生私下沟通,暂时不让老人知道真相。鉴于老爸年轻时有过结核史,医生临时拿出一个“复发性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