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弓蛔虫病患者眼内液与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u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眼弓蛔虫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确诊为眼弓蛔虫病的50例患者(眼弓蛔虫病组)、就诊于耳鼻喉科的152例患者(血清对照组)及就诊于眼科的70例其他病患者(眼内液对照组)纳入研究.眼弓蛔虫病组收集房水样本28份,玻璃体液样本22份,血清样本50份;血清对照组收集血清样本152份;眼内液对照组收集房水样本46份,玻璃体液样本24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受检者眼内液及血清中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率.同时对眼弓蛔虫病组患者的血清及眼内液样本进行配对检测,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水平的差异.结果 眼弓蛔虫病组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率为68.00%,U值为20.42±17.01;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率为88.00%,U值为25.72±23.04.血清对照组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率为2.63%,U值为2.37±2.71;眼弓蛔虫病组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水平较血清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962,P=0.000).眼内液对照组未见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者,U值为0.69±0.34;眼弓蛔虫病组患者眼内液特异性IgG水平较眼内液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120,P=0.000).眼弓蛔虫病组50例患者中,血清及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均为阳性者28例,占56.00%;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而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阴性者6例,占12.00%;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阴性,而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者16例,占32.00%.血清与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0,P=0.028).眼弓蛔虫病组患者的血清及眼内液样本配对检测结果显示,32例患者的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水平高于血清样本,占64.00%.结论 眼内液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相对于血清具有更高的检出率.眼内液与血清犬弓蛔虫特异性IgG抗体的共同检测可能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采用传统无压烧结工艺制备Mg,Ti共掺透明氧化铝陶瓷,测定了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结果表明,由于Mg2+的电荷补偿,当Ti掺入量较小时,Ti主要以Ti4+形式存在,(Mg,Ti):A
微小RNA(miRNA)是一类新发现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在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增生、凋亡以及肿瘤的发生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多种miRNA在葡萄膜组织中表达,其
基于Khokhlov-Zabolotkaya-Kuznetsov(KZK)方程,在频域建立了求解三维非轴对称声场的方法,理论及实验研究了声波通过肋骨条状障碍物后的非线性声场分布,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相
抗病毒药物的玻璃体腔注射能够很快在局部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减少药物对全身其他脏器的非特异性损伤,从而高效治疗病毒性视网膜疾病.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进行性外层视网膜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可减少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成,稳定或改善视力.随着临床应用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并非所有wAMD患者对玻璃体腔注射雷
@@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间质样转分化(EMT)过程中Rac1在其细胞学行为改变中的作用.方法 人RPE-19细胞分为空白组、TGF-β1组、TGF-β
目的 观察苯丙氨酸对胚胎干细胞(ESC)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定向分化诱导效率的影响.方法 H1人ESC(hESC)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以mTeSR培养基常规培养.细胞克隆过度融合后
目的 分析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的微小RNA表达谱,筛选可能与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形成有关的微小RNA.方法 7日龄健康C57BL/6J小鼠5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OIR组,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