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大都进行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应当创新语文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语文;创新策略;有效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和情感体验,但是很多教师缺乏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不知如何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依然采用旧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并且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创新语文教学策略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赏识教育进行教学
  所谓的“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待学生要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等态度,一种全新的思维教育模式,对接受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并且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要紧紧地抓住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和表现出来的优点,给予肯定与支持,让他在自己优越的一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差异,比如说:有的学生喜欢手工制作、有的学生喜欢唱歌跳舞,而有的学生就比较喜欢生物化学等等之类的爱好。因为每一个学生生活的环境和家庭不一样,所以自身的爱好各不相同,这时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些差异,详细了解并做好总结,把学生分类,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因材施教,以鼓励和表扬的态度去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感受到被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给予鼓励。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打下赏识的基础,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真正地赏识自己。这也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良好课堂环境的营造
  首先班级环境的营造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要制定必要的课堂规则,规则的制定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规则的制定要合理、可行。并且在班级中要严格执行,在规则面前师生平等,同时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为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打好基础。教师首先要营造那种充满爱的氛围,爱学生是教师的义务,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充满爱、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氛围,感受到班集体的亲和力。
  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唐朝环境,让学生扮演唐朝时的著名诗人,在一起咏诗。如扮演杜甫的学生吟颂《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扮演李商隐的学生吟诵《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良好课堂环境的营造,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下课时间都应当和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和沟通,当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帮助学生解除困难,学习上有所进步时,教师应当给予鼓励,与学生共同去分享那种进步的快乐,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有利于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去。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中学语文课堂学习中,学生应当成为主体,而教师只是主导者和服务者。然而,当前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只是跟随着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没有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应首先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力量。语文教师应注意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进行分析,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应当让学生预习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并查找与课程知识有关的材料,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问题设置,针对相关教材内容提出问题,问题的难度应该适当,如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这节课时,可以问问学生“文章是怎样表现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的?反映了社会的什么问题?”在提出问题之后,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寻找和发现答案,这一过程就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
  四、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互助互爱,弥补相互之间学习上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下多沟通和交流,对于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可以向学习较好的同学询问,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难题,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才能取得共同进步。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友情,同时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减小学生学习的阻碍,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较好运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五、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
  要达到语文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需要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效结合,传统的教学工具主要是黑板、粉笔和一些纸质材料,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工具来展开教学。语文课程知识大都较为形象和生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并结合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直观的、有趣的材料来表达课程知识内容,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材料,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与这段历史相关的视频,如电影《英雄》等,让学生通过观看生动的画面來感受这段故事,这些画面能够直接显现教学的主题,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会文字所描绘的场景和蕴含的思想,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一些图片的展示和音乐的播放来辅助教学,利用这些手段来增加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使课程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A)对排沙漏斗三维涡流流场的脉动特性进行了测试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排沙漏斗流场的切向紊动强度大于径向及轴向的紊动强度,中间低速带的紊动强度
【摘要】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学习古诗词,让孩子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但是毕竟古诗词浩如烟海,其所处的时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相差甚远,如何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尽可能地增加古诗词的积累,继承发扬这一文化瑰宝?本文旨在从实际操作的层面分析如何利用迁移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运用古诗词。  【关键词】古诗词;迁移;积累;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古
【摘要】日记的批改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心灵碰撞的对话过程与反馈。而低年级小学生虚荣心较强,那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虚荣心来激励学生坚持写好日记呢?我尝试着做出了一些改变,这样的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日记批改;评语;反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儿时的我们,在面对老师批改后的日记时,只知道老师的小红圈越是多,就说明自己的日记写得越好。面对这些小红圈别提有多高兴了,特别是面
本报告是根据长江五十年的水沙资料,宏观分析长江干支流各主要水文站水沙发展趋势,发现干流汉口站、大通站、宜昌站平均年输沙量都有明显减小趋势.各主要支流水文站减沙趋势
本文建立了基于Sigma坐标的对流扩散数学模型,提出了通过数值模拟结果计算波浪场中纵向离散系数的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波浪作用下污染物的混合和离散进行了研究.文中研究了
【摘要】期末阶段的复习是对整个学期学习的概括和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类整理、查漏补缺,加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关键词】复习;效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科学地组织复习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复习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大部分老师往往会陷入复习误区。机械的题海战,死板的读、背、抄、写,僵化的复习流程,不分主次,面面俱到的讲解,
探讨了结构性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将土体应力-应变关系分为应变软化型和应变硬化型,并根据其力学性状将应力-应变关系分阶段讨论,其中硬化型应力-应变关系分为两个阶段,而软
【摘要】生活化语文,就是要整合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以便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一直遵循以人为本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把学习和生活很好地联系在一起。本文对“生活化”语文的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生活化;语文教学;体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生活化语文,就是要整合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以便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一直遵循以人为本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把学习和生活很好
【摘要】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可见,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语文”为“我要学语文”。扩展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报道了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α-甲基乙酰乙酸乙酯,探讨了催化剂、溶剂、反应温度对合成收率的影响,得到了较好的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