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思考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k710867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企业和项目经营管理管理活动中,合同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文章简要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任务,并针对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
  Abstract: in the enterprise and project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the management, contract management is a very important work.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ntract management task,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t present,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ntra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企业合同管理,对于企业改善经营,实行经济承包有着广泛而普遍的适用意义,建筑经济合同制的实行也已经成为充分体现建筑企业经营责任的最好形式。因此,合同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与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管理并列的一大管理职能。
  1合同管理的主要任务
  1.1合同签订前
  分析、审查招标文件和合同文本,并做出相应的分析报告,计估合同的风险性及可以取得的利润。进行工程合同的策划,如分包合同策划,解决各合同之问的协调问题。并对分包合同进行审查。为工程预算、报价、合同谈判和合同签订提供决策的信息、建议、意见等,对合同修改进行法律方面的审查,配合企业制定报价策略,配合合同谈判。
  1.2合同签订后
  为了保证合同实施过程中的一切日常事务性工作有秩序地进行,需建立合同实施的保证体系,使工程全部处于控制中,保证合同目标的实现。对合同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收集合同实施的信息,收集各种工程资料,并做出相应的信息处理,将合同实施情况与合同分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偏离,对合同履行情况做出诊断,提出合同实施方面的意见、建议,甚至警告。进行合同变更管理主要包括:参与变更谈判,对合同变更进行事务性处理,落实变更措施,修改变更相关的资料,检查变更措施的落实情况。落实日常的索赔与反索赔工作。
  2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合同签署阶段的问题
  2.1.1合同签订违法
  《合同法》規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目前不少建筑施工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有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
  2.1.2合同内容不规范
  (1)技术条件不到位
  施工图纸供应不及时,或者由于图纸不系统,承包方无法正常、系统地组织施工。也会造成工期和成本的损失。技术规范不明确,只是含混地约定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而不明确指定文本。
  (2)施工准备不充分
  由于发包方提供的施工现场不具备施工条件,合同约定的开工期限又不允许顺延,致使承包方进场后无法迅速展开施工,导致工期损失和人员设备的停窝工。
  (3)工程计价方式不明确造成
  多数发包方一般都愿意采用固定价款合同方式,竣工结算方式较为简单、省事,发包方的风险最小。而承包方通常以较低的报价中标,但在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内很难变更承包价,索赔的机会几乎没有,承包商承担的风险最大。
  (4)工程款支付条款不明确
  在许多工程合同中,业主凭着在合同签订中的主导地位,对工程款支付违约索赔条款的约定或含糊其辞,或不完整、不严密,给施工企业造成经济纠纷和经济损失。
  (5)合同工期条款不明确造成
  在当今建筑市场中。发包方为了自身的工期利益,往往不顾工程施工的客观规律,在招标文件中就已经将工期压缩到最短时限。但在工程施工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工期滞后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合同中往往对逾期交工给以重罚。
  (6)工程变更条款不明确
  有的施工合同对工程变更的范围、变更程序、计算依据,以及对设计变更相关手续的取得等问题。如现场签证的签发材料价格的调整确认等,没有明确、具体、细化的约定,导致工程变更时发生争议。
  (7)合同履约保证金条款不明确
  这是发包方对承包方最有威慑力的武器之一,也是承包方在施工中经常受制于人的主要原因。现在大多数施工合同中,对发包方在何种情况下,以何种程序执行履约保函未做任何限制性规定。承包方如要保护自身利益。所付出的成本相当高。
  2.2合同履行阶段的问题
  (1)业主行为缺乏有效制约,导致工程隐患,压价、垫资施工和拖欠工程款等现象盛行。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不及时办理工程结算手续,甚至有的工程使用多年,仍以种种理由拒付工程款;
  (2)应该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合同变更包括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的变更2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地履行和目标的实现。在履约过程中合同变更是正常的事情,问题在于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这种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作为承包方的建筑施工企业,更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关键在于变更要及时。
  (3)应当发出的书函(会议纪要)没有发。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建筑企业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可惜这一点往往遭到忽视,结果受到惩罚。
  (4)应签证确认的没有办理签证确认。履约过程中的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建筑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
  (5)应当追究的过了诉讼时效。建筑行业被拖工程款的情况相当严重,有些拖欠没有诉诸法律,但当起诉时才发现已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
  (6)应当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合同法》赋于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但大多数建筑公司不会行使。比如发包方不按合同约定支付不程进度款,建筑公司可以行使抗辩权停工,但却没有行使,怕单方面停工要承担违约责任,结果客观上造成了垫资施工,发包方的欠款数额愈来愈大,问题更难解决。
  (6)应当重视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的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不是所有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和(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只是废纸一张。
  3完善措施
  3.1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构
  完善合同管理机构、充实人员是合同管理的基础,将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合同管理队伍之中,明确合同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建立完善岗位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及工程造价等相关法规、知识进行学习和培训。
  3.2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应对合同签订以及履行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健全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这些环节包括授权委托书的出具、合同的草拟、谈判、用印、交底、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索赔、违约、解除及终止等,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程序规范,减少失误。
  3.3合理规避、转移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政策调整、市场价格变动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情况,必将引起合同变更,发生变更事件,要及时与现场监理办理变更签认手续,取得索赔依据,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把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安全事故等不可预见的风险,通过工程保险等社会保险把一部分风险转移;再则,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材料价差调整方式和依据、付款方式、合同纠纷的调解方式等都要在合同中进行明确约定。
  3.4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①在人才选拔方面,可以选择本单位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把优秀人才放在这个岗位上;②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的,布置学习任务;定期检查;进行短期培训;结合实际进行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分析总结;听讲座;参加法律专业或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同时还必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③将工作出色、有发展前途的骨干选送到有关院校深造,使之成为出类拔萃的合同管理人员;④此外,对合同管理人员应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其责、权、利,建立竞争机制,對有贡献的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对不称职的立即调岗或辞退。
  3.5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管理流程的改进提供了很大的动力。企业建立基于管理流程的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对企业的所签订的各类合同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对合同状态进行跟踪。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合同评审的网络化。依据历史工程索赔事件建立索赔事件库为项目获取索赔机会提供信息支持。
  总之,合同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强化经济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的重要内容,是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我们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及教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以降低工程风险,增加企业利润。
  
  
  参考文献:
  【1】钱芸.浅议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风险管理.建筑施工,2011(6).
  【2】王景龙.浅析建筑工程中的合同管理.企业导报,2011(20).
  【3】陈友军.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技术与市场,2012(2).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从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的设计出发,根据儿童活动场所空间的形式、内容等因素,总结出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具体创造的途径。  关键词: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空间形式;空间设计内容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children activity places on the design, according to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市政给排水的施工主要涉及的因素较多,且较复杂,因此,想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全面提高施工的质量,才能有效保证居民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市政工程, 给排水管道,管道施工  Abstract: 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e ceaselessly, the muni
期刊
摘要:伴随城市建设飞速跨步,对于市政行业也越来越火热,因而市政道路路基质量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路面使用效果,本文就路基从各方面论述了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urban construction step, for municipal industry also more and more fervent, thus m
期刊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本工程所在地为亚热带气候区,最冷月平均温度13.3℃,最热  日平均温度为28.4℃,夏季室外通风温度31℃,最冷月平均相对湿  度70%,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83%,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本工程隶属于保利东江首府项目,属于该小区的重要配套设施。该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中心区,南临沿江路,西临东华大道,东临茅山大道,现状为农田
期刊
摘要:公路排水设计对于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及路面的使用寿命都有显著影响。本文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对路基排水施工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公路;路基;排水施工  Abstract: highway drainage design for highway subgrade stability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road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
期刊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警戒水位与堤防工程的强度、险情、洪水位及堤防经费等有关,警戒水位的标定不宜太低,也不宜太高,太低则浪费人力物力,太高则危险,应有一个符合实际的恰当数据。  1.1 警戒水位的定义  国家标准“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95-98)对警戒水位的定义为:警戒水位是指可能造成防洪工程出现险情的河流或其他水体的水位。  1
期刊
摘要:绿色设计作为一种广泛的设计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本文浅析当前室内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室内绿色设计的三个重要原则,并提出了进行室内设计的几点手法。  关键词:室内;绿色设计;设计手法  Abstract: the green design, as a wide range of design concept, first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屋建筑、工程建设也在我国各地飞速发展。常言道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败,也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确保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进度及投资达到合同要求,满足人民的需要,我们就要不断地加强对质量的控制。文章针对房屋建筑工程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管理  Abstract: al
期刊
浙江省科威咨询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2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公路逐渐由平原地带延伸到山区。桥梁作为公路重要的组成部分,山区复杂的地理环境为公路桥梁设计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本文基于山区公路桥梁设计的特殊性提出了安全、适用、经济、技术先进、美观、利于环保及跨径合理等七项基本原则,并分析与探讨了实现基本原则的有效方法,保证山区公路桥梁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
期刊
摘要:介绍固定式贝雷桁架龙门吊设计要点,由于T型梁种类多,梁板架设是保证施工进度的关键控制点,在临近主桥的高墩进行梁板架设,采用横向移梁龙门吊直接从预制梁场运梁,在高墩区拼装1台固定式贝雷龙门吊配合架桥机,经对支腿钢管承载力计算,横梁静动荷载计算,满足强度要求。  关键词:固定式龙门吊;贝雷桁架;设计;吊装架设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eiLe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