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腺胃炎病毒(暂定名)的致病性

来源 :中国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hengzyokok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暂定为鸡传染性腺胃炎病毒(IPV)的ZJ971株,经口服、腹腔、泄殖腔、口服-腹腔-泄殖腔联合不同途径接种于8日龄来航非免疫雏鸡,均可引起雏鸡发病;其中,以口服-腹腔-泄殖腔联合途径感染效果最佳,腹腔途径次之一。感染雏鸡生长阻滞、体重增长缓慢;剖析眼观病变主要以腺胃重量增加,腺胃指数增大,胸腺、法氏囊萎缩为特征;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以萎缩性胃炎、法氏囊炎、十二脂肠卡他性炎为特征。
其他文献
分别将免疫增强剂“禽福”和“Inmunair”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中等毒力活疫苗配合使用,检测免疫雏鸡外周血液T、B细胞数量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以霉菌的ITS2基因为靶序列,利用DNAman、DNAstar等生物信息软件在靶序列的指定片段内设计针对黑曲霉、黄曲霉、串珠镰刀菌和鲜绿青霉菌的30 bp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和通用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Dot-ELISA,分别检测了雏鸡初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后,盲肠局部和免疫器官中IgG生成细胞数的动态变化、循环血液中特异性IgG水平的动态变化、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