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n8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已成为学生信息技能个性化发展的必需课程之一。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育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我们应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生存与发展。我就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谈一些看法。
  一、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陈旧
  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教师讲为主,基本上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自主学习机会较少。很多教学课件制作粗糙,照搬书本上的文字内容,没有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这种落后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原本应该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程变得枯燥无味,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现象。
  2.教学理念陈旧
  教材配套光盘的教学设计理念落后,无法给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提供资源支持。现行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绝大多数是文字课本,远未能体现信息技术网络化、电子化的学科特点。有些教材虽已开始配套辅助教学型或学习资源支持型光盘,但当前很多配套光盘是在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设计理念下设计开发的,落后的设计理念无法给师生主动探索与创新学习提供资源支持,也只是流于形式的文字教材的数字化翻版,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3.管理运作模式陈旧
  一些学校的领导者为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使学校在综合实力排名中占据优势,在财力相当紧张的条件下,仍盲目购置大量设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的电教设备无论是规模还是档次还都十分先进,但目的并不是为了把这些设备真正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不是把它们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实现教与学的优化,而只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和参观的展品。有的学校领导甚至认为机器使用的次数越多就坏得越快,故将计算机“供”起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除了每周少有的一两次上机时间对学生开放之外,其余时间宁愿机器闲置都不允许学生使用,设备的使用率极低。
  4.缺乏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现有师资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语数外等高考主考课程与信息技术教育等课程在中学的受重视程度差异显著,相应的,不同课程的教师在学校所处的地位和享受的待遇也有明显差别。信息技术教师提出的一些改进教学方法或教学设备条件的要求往往得不到学校领导的特别关注,使得这部分教师对于全心投入做好本职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动力。
  二、相关思考
  1.转变观念,推进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及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全面地运用到各种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集聚效应,促进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2.改变方法,激发兴趣。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很难超前或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往往就会过时。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应用、交流讨论、巩固提高和总结这样一系列的环节,实现信息在不同个体间的传递与交流,能使学生既掌握学习内容,又激发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索、开拓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多创设一些探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学习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认知过程与感悟、体验过程的统一,既满足学生内在求真探索的心理需求,又使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这对于扩大课堂教学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3.因地制宜,选取教材。
  (1)引导学生在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培养。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材设计者不能将教材定位于技术知识课堂灌输与技术训练的工具,而要将信息技术定位为服务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工具,定位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2)选取学生熟悉、有利于个性选择与全面发展的教材内容。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去选取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从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和城乡差异的角度来选择教材内容;从教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过程与方法的角度选取教材内容,不过分注重于某个软件的具体操作;从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前沿趋势的角度,从技术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等人文因素的角度来选取教材内容。
  (3)设计多学科综合的、难易不同的探究式主题研究活动。教材应考虑设计多个不同主题的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供不同知识水平、爱好和特长的学生进行个性化选择。同时要提供各种资源以创设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习环境,创设“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条件,从实际问题的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与交流信息、创造与评价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力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4.挖掘资源,增强素质。
  (1)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要使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学会适应环境的变化,学会在自主的学习空间中生活。但要注意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的自主空间不能成为“上机任你玩”的游戏课堂,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面临比较复杂的问题和任务时进行主动探索和自主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2)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新兴基础工具课程,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这里所言及的技能,不仅仅局限于电子信息技术,还包含很宽泛的实验技术、研究技术。首先,教师要能够利用各种设备、器材、工具(其中包含计算机与网络、先进的数字化仪器等现代甚至前沿的软、硬技术)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各类软件与多媒体课件、各种网络信息等)。其次,要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实施既定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后,要具备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开发的能力。在自身所具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对各种各样的“原始材料”进行加工,改变以往“有什么教什么”的一成不变的授课方式。
  (3)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应有筛选、获取信息能力的信息素养。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参与调查、与人交流,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寻找、发现、收集有用信息和整理鉴别信息的能力。能够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分析、解决教学和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并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传递信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其他文献
一习水县位于贵州北部边缘,地处大娄山系西北坡,与四川盆地南缘过渡地带接壤。是贵州通往四川的一个重要门户。该县地貌、地形结构复杂,地形切割大。境内赤水河、习水河、綦
本刊讯2013年3月1日,上海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王思政、副总经理王骅携公司市场发展部、规划研究部相关人员出席了由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上海分行召开的“开发性金融
《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抽象、知识体系复杂,为了更好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可利用Simulink设计构建通信系统仿真模型,使得通信系统的分析过程变得相对直
项目化教学的主要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小项目任务交给学生完成,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把握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重难点。项目教学法引入了高职《SQL Server实用教程》的教学中,对课程的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意义。  一、《SQL Server实用教程》课程定位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它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同时,它是计算机
《初识Flash动画软件》本节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1.Flash动画制作软件的启动及其界面和基本操作的介绍。2.文档属性的设置及元件、库、场景、时间轴的概念。3.基本对象的画法,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多练、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更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厚积薄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