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传承和影响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时代变迁中,“没骨花鸟”的出现是源于花鸟画的兴盛。花鸟画在绘画历史中最早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唐代才独立成科,也曾一度衰落。但“没骨花鸟”的出现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清朝初年,著名画家恽寿平被称为“清六家”,是清代发展没骨画法的集大成者,恽寿平人品清高,书法韶秀,诗词清新,画法超逸,在历代画论中,也极为杰出。恽寿平把“没骨花”的画法发展起来,他所画的“没骨花”清新、雅逸。对当时以及后世的花鸟画创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关键词:没骨花;恽寿平;继承;创新;影响
  一、恽寿平“没骨花”的来源
  “没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花鸟画表现的一种技法,“没”其“骨”,即隐其“骨”,强调不用笔墨勾线,直接以色彩造型。最早兴起于五代,源于花鸟画。花鸟画自唐代成为独立画科后在五代高度成熟。产生了“徐熙野逸,黄家富贵”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风格的花鸟画。徐熙不仅是“野逸”风格的开创者,同时也创造出“没骨法”。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载徐熙作花卉“更不用笔墨,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 ①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曾说:“徐熙画花,落笔纵横,其子承嗣变格,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谓之‘没骨’。”?②徐熙画花卉时先以墨写枝叶蕊萼,后略敷色彩,称为“落墨花”,就是没骨画法的写意风格。然而在元、明两代因无人传习,逐渐淹没,“没骨画法”的复兴与衰败起起落落,一直到清代初期,山水画阵容壮大,花卉画势力相对薄弱,“没骨画”的画家可谓是凤毛麟角。而恽寿平选择了花卉画,并开创了新的技法。恽寿平极力恢复了几乎失传的“没骨花”技法,并创造自己的“没骨花”,且进行了大胆尝试,付出了艰苦努力,让“没骨花”成为了清代花鸟画的主流。
  恽寿平,清初画家、诗人,别号南田、东园生、散人、白云外使等。恽寿平擅长山水与花卉,以“没骨花”作为艺术的主攻方向。在绘画理论上的成就也很高,著有《南田画跋》。他作为“清六家”之一,因传承并发展“没骨画法”而在中国绘画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二、恽寿平“没骨花”的艺术特色
  挥寿平所创造的没骨花给沉寂的清代绘画带来了一缕清风,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肯定。当看到恽寿平的“没骨”花卉时,就被画中“生香活色”的艺术氛围而感动。从恽寿平的“没骨花”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给予了“没骨花”新的模样。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的一种绘画形式。恽寿平的花卉,清新雅淡,形神兼备,笔触自然轻快,设色明净雅淡,令看画者赏心悦目。他追求审美意象,而“生香活色”也精准的概括了恽寿平“没骨”花卉的特征。
  恽寿平的花卉画之所以能够脱离尘鞅,生动感人,艺术形象惟妙惟肖。因为他极为尊古和自身不断的探索。从他的一些题跋中可以知道他对当时画坛的清晰认识和自身几十年来对古人画作的艰苦钻研。他在绘画中广泛的吸取了历代以来高超的艺术技法,并与自己的艺术创造相融合。他说:“作画须优入古人法度中纵横肆意,方能脱落时径洗发新趣也。”③
  恽寿平生前重视写生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好友王翬在他辞世之后为他题跋:“顾见平日每画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极力临摹。”④自然是最能启发画家无穷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的灵感发源地。以写生为主,亲身体会自然的意趣,形成了画家本人天真的性格和作品闲适的氛围。
  恽寿平重视笔墨的运用,并且主张画作不要露出笔墨的痕迹,绝少用墨,全用色彩加入水分调合后直接用笔挥写。直接以色彩造型是挥氏笔墨特点的一大特色。对花卉的描绘,以浓色来表现含苞待放的蓓蕾的娇艳欲滴,以淡色来描绘完全盛开的花朵的绚丽多姿,鲜嫩的新叶,枯残的老叶,花卉的前后关系与远近层次等等,在挥寿平的笔下都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现。其云:“前人用色有沉厚者,有淡逸者,其创制损益,出奇无方,不执定法,大抵浓丽过之,则风神不爽气韵索然,惟能淡逸而不入于轻浮,沉厚而不流为郁滞,傅染愈新,光晕愈古,乃为极致。”⑤这些都是他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恽寿平把“逸”作为绘画审美的最高追求。一方面,从表现方法来看,恽寿平要求的逸是不拘泥于常法,不同流于世俗,正如“不落畦径,谓之士气,不入时趋,谓之逸格。”⑥因此,恽寿平坚守没骨画法的真谛,形成不同于他法的没骨新风,也即逸出与同代人不一样的绘画气象。另一方面,这里的“逸”不仅仅是一种技法上的意义而更具有一种情感上的意义,“逸”的笔墨并非仅仅是造型的形式,笔墨本身是作为艺术表现的媒介,更是画家主观情感的外化体现。他说:“随笔点染花叶,须令意致极幽,明窗净几,风和日润,不对俗客。
  庭有时花秀草,毫墨绢素悦人,意兴到,抽毫含丹吮粉,罗青积黛,分条布叶之间,必有潇洒可观者。”⑦“意致极幽”,“意兴到,必有潇洒可观者”,可见只要在心态和境界上保持一种超然的气质,必然“明窗净几,风和日润”,其艺术作品自然就会流露出 “逸气”。所以,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恽寿平的“逸”是对朱景玄、黄休复的“逸”的新的认识和发展,也不同于倪云林的“逸笔草草,聊以自娱”,他能有这样独到的见解,也和他身在人文世家,自小接受良好教育息息相关。
  三、恽寿平“没骨花”对现代创作的影响
  曾经有古人对恽寿平的“没骨花”做出这样的评价:“玲球丹彩散天葩,刻画争传没骨花”,⑧这一句诗的前半句是说“没骨花”的艺术价值,后半句话是说“没骨花”的艺术影响。他的“没骨花”是以“雅俗共赏”把普通百姓与艺术沟通到一起的一种审美样式。由上述看出在绘画创作中我们要做个有独立性,有独特艺术见解的绘画者;我们要重视传统,但同时又不能被传统所缚住;要看重社会对绘画的要求,但又不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从传统中吸取优秀,从观察中体会艺术所具备的神韵,认真创造好每一幅创作。
  恽寿平的笔下,花卉是是热情洋溢一片有生命气息的花卉。作画者总是以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作为基础,讲究自然质朴的绘画技术。现在我们的绘画创作过程中,大多以写生为主,传统与写生相结合,在创作中不断拓展可发挥的空间。在当时的条件下,恽寿平只在绘画中拓展了水与色,就在绘画史中创造出了一片全新的艺术空间。而我们现在的绘画世界中,有那么多丰富的材料供我们选择和使用,所以只要坚守艺术的重要价值,就会摸索出更多的绘画技巧来丰富我们的创作。我们在笔墨、设色等方面要不停地尝试创新,要不同程度的去推进和突破我们原本比较老套的技法,但又不丢失对传统的承袭,创立自己富有表现力的绘画风格。恽寿平的“没骨花”,其意义在于为我们现在的写意花鸟创作提供了技法上的支持。
  【注释】
  ①郭廉夫《花鸟画史话》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6月.第130页
  ②同上
  ③蔡星仪《恽寿平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5月.第79页
  ④贾涛《中国画论论纲》河南大学,2005年3月.第200页
  ⑤雷甫鸣《南艺学报》,19814 年第 1 期
  ⑥马斐《恽寿平绘画艺术研究》河南大学,2007年
  ⑦同上
  ⑧同③
其他文献
结合顾恺之“以形写神”(《论画》)理论谈一谈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传神写照”(《论画》)的艺术特色。顾恺之所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1]传神
日本影片《入殓师》于2009年获得了奥斯卡奖,其揭示的日本人独特的生死观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本人结合该片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尝试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分析日本人生死观的
“北京开放大学学习指南”是引导和帮助每位学习者尽快适应远程学习需要,获得高质量的专业学习体验,成功完成专业学习而提供的首要课程.该课程规划力图从“构建学习经验共同
中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风景名胜资源的产权制度改革.从发生原因来看,风景名胜资源产权制度变革是旅游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从内在过程来看,风景名胜资源产权制
受历史、自然条件等“先天不足”的制约,西部传统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技术陈旧、管理落后、人才匮乏、资金不足,使企业转型举步维艰.西部传统企业要提高自身核
在山的那边生活着符号一家人,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他们善良、勇敢、相互关心……rn小苹果,圆又甜.聪明的你知道兔老二和兔老三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洪湛侯先生的《诗经学史》的前一部分进行的理解和阐释,将有些作者观察的部分进行了自己观点的阐释,《诗经学史》在线索清晰,目录简单明了,内涵丰富,但是在举例子等内容方面未免有些重复,本文将在这几个方面对自己的一些看法进行阐释。  关键词:史论;体例;目录  《诗经学史》是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中的一部分,是由中华书局古典文学编辑室提出并编辑的,按时代,按作家作品系统的论述,较切实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研究了黎曼流形上熵幂的凹性问题.利用非线性Bochner公式和Bakry-(E)mery的方法,证明了当满足曲率维数条件CD(-K,m)(K≥0,m≥n)时,对于加权双重扩散方程的正解,相关的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