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教好小学数学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h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下面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转变教师教育意识
  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有有效手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如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首先取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正方体拼成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4 1 1 4)4立方厘米,然后取三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一层,长宽高与体积(4 3 1 12)12立方厘米,再取6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2层,长宽高与体积(4 3 2 24)24立方厘米。经过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此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有意识板书就是对活动主体的服务。 教学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生活意识。
  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太强,与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太少,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无法达到同步,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机械训练,阻碍学生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二、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书捕促、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首先,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以小学数学第十册举三个例。例1:数据的收集,要求学生在上放学途中遇到红灯时,数一数另一方向经过的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各是多少辆?例2:长方体各正方体的认识要求学生模仿家庭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用硬纸板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长体。例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布置作业,想一想班上每个同学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并把合数分解质因数。
  其次,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教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低年级学生数一数客厅的资砖、光碟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高年级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 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爭先恐后发言,这个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
  三、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是几种常见做法:
  运用实例创设情境: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做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 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圆的认识教学,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有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不喜欢),为什么(虽漂亮但踩不动),老师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不喜欢,因为骑这样自行车在平坦大路上都会象踩在颠跛不平的路一样。),教师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满意。动手操作创设情境。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通过旋转平移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概括而来,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的特点,运用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运用电脑平移两个面完全重合,相对的棱长的长度相等也一样,从而达到具体,直观的效果。
  模拟生活创设情境:如教学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时,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邀请别组的同学参加,小组人数可以比原来的人数多也可以比原来的少。 第一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走了2人,来了4人,现在有8人。 问:谁能把第一小组人员变化情况列成式子?6-2+4=8(人) 问:谁把它编成求“现在有多少人”的应用题。 第二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先来了2人,后面又来了3人,现在有11人。…… 通过若干个小组的汇报训练,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两步加减的应用题学习。
  总的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生活化课堂教学,能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落实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地理信息技术(GIS)和数据库技术以及数据字典技术的发展,为矿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基础数据建库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将这几类技术引入到矿业权设置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从很大程度
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抗肿瘤药获批上市,主要包括靶向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特异性高、靶向精准、疗效好、毒性低等优
碎片化的时代,新媒体形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生长,每个媒体碎片就好像是一个不断生长的细胞,伴随着一个个细胞的成长,整个新媒体这个母体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主流、越来越吸引
柿竹园有色金属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境内,是闻名遐迩的有色金属博物馆。野鸡尾矿区是该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区覆盖型岩溶发育,随着生产的不断进行,导致地面塌陷等岩溶地质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有设计物理实验,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利用新旧知识联系。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生;问题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
3例藏族男性患者(例1,64岁;例2,51岁;例3,39岁)既往均有痛风病史,为行内镜下检查或治疗做肠道准备而服用磷酸钠盐口服溶液90 ml。服药后第2天均出现典型痛风发作,但血尿酸均比服药前下
摘要: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成长的起步阶段,基础素质养成的初始阶段,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每一位老师,从一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从点滴培养 榜样示范 讲究方法 教师垂范  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我深深地懂得小学一年级这一阶段的重要性,是一个人成长的起步阶段,基础素质养成的初始阶段,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有人曾把行为习惯比作人的
在初中语文实践教学中,怎样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需要长期研究的一个主题。本文对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建议: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那么,新课标下怎样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呢?  一、关注学生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减退,教师呼唤教学手段的更新。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营造教学氛围,突出物质变化的过程,探索变化规律,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与实验结合促进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多媒体;学生;化学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改变,特别是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使教育教学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面临培养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