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上皮癌组织中活性氧与乏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0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蛋白以及活性氧(ROS)的表达,探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氧代谢的异常,以及两者在卵巢上皮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plus二步法分别测定卵巢上皮癌组织中HIF-1αmRNA及蛋白的表达;应用DCFH-DA法检测组织中ROS的表达.结果 卵巢上皮癌组织HIF-1 αmRNA相对含量(4.466±0.754)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6.073±1.053)(t=-7.701,P=0.000),良性卵巢肿瘤、早期(5.048±0.645)及晚期卵巢上皮癌(4.146 ±0.632)HIF-1α mRNA表达呈递增趋势(t=5.301,P=0.000);HIF-1α mRNA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t=3.724、-3.851,均P=0.000).HIF-1 α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3.49%(40/63)1明显高于良性对照[36.36%(8/22)](U=433,P=0.005),HIF-1 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x2=4.289、12.360,P=0.038、0.000).卵巢上皮癌组织中ROS表达水平为110.239±18.414,较良性对照(58.366±20.360)明显升高(t=11.068,P=0.000);ROS表达与卵巢上皮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t=-2.055、2.816、-4.138,P=0.044、0.007、0.000).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HIF-1 α蛋白表达与ROS呈中度正相关(r=0.572,P=0.000);在中低分化组及晚期组中两者呈中度正相关(r=0.540,P=O.002;r=0.572,P=0.000);在淋巴结转移组中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0.703,P=0.001);HIF-1α mRNA与ROS表达呈低度相关(r=0.376,P=0.002).结论 乏氧是卵巢上皮癌的基本特征,随着肿瘤进展乏氧程度逐渐加重;HIF-1α的异常表达与卵巢上皮癌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影响卵巢上皮癌预后.在乏氧状态下,ROS与HIF-1 α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过程.在卵巢上皮癌侵袭转移过程中,ROS对HIF-1α的正向调节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肿瘤乏氧状态下,ROS对HIF-1 α的调节可以发生在转录和蛋白等水平,主要是蛋白水平的改变。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淋巴结转移放疗同时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的疗效.方法 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后淋巴结复发转移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总剂量60 ~ 64 Gy,中位剂量62 Gy.放疗开始后1周内给予第1个周期化疗,多西紫杉醇75 mg/m2,顺铂75 mg/m2,每3周为1个疗程.放疗期间按周期常规进行化疗,放疗结束后根据肿瘤消退情况继续给予上述方案化疗2~4个周期.结果 全组患者
患者 男,83岁,因进食后左上腭异物感、吞咽困难伴局部疼痛1个月,于2013年1月13日至我院就诊.有食管鳞状细胞癌(T3N0M0,ⅡA期)根治术史2年、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病史.查体:Karnofsky评分50分,神志清,精神差,体消瘦,浅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无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关键词:尼妥珠单抗;硬腭癌;靶向治疗;化疗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风险三阴性乳腺癌(TNBC)BRCA基因突变情况及BRCA基因突变者与未突变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0例符合高风险TNBC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预筛BRCA1/2基因突变,经DNA测序证实.对比分析BRCA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体外设计、合成及筛选高效沉默同源盒基因A7 (HOXA7)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并研究沉默HOXA7对人类肺腺癌细胞株LETP-a-2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三对针对HOXA7基因的siRNA(siRNA1、siRNA2、siRNA3)和一对阴性对照(siRNAnc),分别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LETP-a-2细胞.实验分6组:细胞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siRNAnc组
目的 探讨成年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预后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成年人HPS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分析患者的总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 影响生存的17项临床病理因素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原发病以病毒感染和恶性 淋巴瘤多见,临床表现以外周血2系或3系血细胞减少(100%),发热(83%)、脾大(78%)、淋巴结肿 大(5
目的 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生存期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34例晚期NSCLC患者,静脉注射紫杉醇脂质体150 mg/m2,第1天,奈达铂80 mg/ m2,第1天,21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接受至少2个周期以上化疗,平均每2个周期评估临床疗效、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34例患者均可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患者共接受174个周期化疗,中位化疗周期为5
目的 探讨miR-20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30例前列腺癌和1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miR-203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iR-203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miR-20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较良性增生组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 探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8例恶性肿瘤患者行WB-DWI检查,并于扫描后1周内对可疑骨转移部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CT检查.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单独应用WB-DWI、MRI/CT及二者联合应用(WB-DWI+ MRI/CT)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分别测定骨转移组及良性骨病变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探讨其在良恶性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IL)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1年11月经内窥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IL 15例.结果 15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B细胞淋巴瘤14例,T细胞淋巴瘤1例.原发部位为结肠13例,小肠2例.男:女为2∶1.以腹痛(73.3%)为主要表现,体质量下降(40.0%)及贫血(40.0%)、肠梗阻(20.0%)为主要伴随症状.结肠淋巴瘤主要表现
目的 探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化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晚期DSRC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5、20和25岁,均经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患者均无法手术,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全身化疗,2例达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症状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 DSRCT临床罕见,是常见于青少年、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