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能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 :现代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t2d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污泥能源化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污泥制氢、污泥制油、污泥制沼气、污泥制合成燃料、微生物燃料电池发电等,并对污泥处置方法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形貌规整、粒径分布均匀的球型前驱体,再通过煅烧制备了包覆改性复合掺杂尖晶石锰酸锂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激光粒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不同镍质量分数的Ni/γ-Al2O3催化剂,利用XRD、SEM、BET、H2-TPR和NH3-TPD等对其进行一系列表征,评价其催化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的加氢性能,30%Ni/γ-Al2O3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同时,考察了Ni/γ-Al2O3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和还原温度对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加氢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还原温度为450
采用电镀和水热反应两步法制备了一种高柔性Ni Te/Ni@CC超级电容器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Ni Te/Ni@CC电极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电极具有CC-Ni-Ni Te的层次结构;在电流密度为5 m A/cm2时,电极的面积比电容达到2.85 F/cm2;由该电极组装的Ni Te/Ni@CC//AC/CC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在5.57 m W/cm2的面功率密度下可提供高达0.50 m W·h
以蜂窝状堇青石为载体,采用聚乙烯醇(PVA)溶液辅助涂覆法制备Pd/ZSM-5/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利用XRD、N2吸附-脱附、SEM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催化剂对甲苯降解效果,考察了Pd的质量分数、堇青石煅烧时间及浆料涂覆次数对催化降解甲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SM-5分子筛具有较大比表面积,能有效负载Pd,在粘结剂的作用下与堇青石载体有效结合;制备的5%Pd/ZSM-5/堇青石对甲苯的催化降解效果最好,T50和T90分别为275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以PS微球为种子,在弱酸性溶液及不同温度下水解正硅酸乙酯(TEOS),一步合成了具有PS和SiO2复合壳层的空心微球。研究了溶液p H及反应温度对微球空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能否得到空心微球受制于不同pH及温度下TEOS水解、缩聚速率以及所生成的纳米Si O2对PS微球的包覆程度,溶液pH为3.0左右时,室温下反应就可以得到空心微球;pH升高至4.0~5.0时,反应温度达到40℃以上才可以
为提高气井腐蚀防护效果,现场验证了一种新型缓蚀剂的缓蚀效果。选择4口实验井,优选加注方式、注入点及计算合适加注量,分别采用挂片失重分析、SEM、EDS及XRD等评价手段分析缓蚀剂的现场应用效果和缓蚀原理。结果表明,加注缓蚀剂后,不同材质实验井的缓蚀效率大都在80%以上,加注缓蚀剂对20#钢的缓蚀性能与N80的接近,挂片表面均覆盖了一层较为致密、鳞次状明显的腐蚀产物且分布均匀,均优于对16Mn的缓蚀性能,缓蚀剂对实验井的选择性不明显;20#钢与N80钢腐蚀产物中O
采用电化学厌氧消化(EAD)连续发酵工艺,以乙酸钠为底物,在温度为35℃、pH为中性的条件下,考察底物质量浓度和水力滞留时间对电化学厌氧消化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产气量、气体含量、底物利用率及产甲烷转化率。结果表明,当底物质量浓度从15 g/L增加到25 g/L时,甲烷体积分数先增加后减少,甲烷产率一直降低,导致电化学厌氧消化的降解效果降低。延长水力滞留时间能提高电化学厌氧消化的效果,促进底物在反应体系内的充分氧化分解,提高甲烷产率,但反应器运行效率会减小。
在450℃的限氧条件下热解一种高风险的入侵植物马缨丹,成功合成了一种生物炭材料(LCB)。通过批量吸附实验探究了p H、吸附剂投加量和初始浓度等因素对LCB吸附重金属Pb2+的影响,并评估了LCB去除铅离子的有效性,利用SEM和EDS等对LCB的相关结构与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马缨丹在制备生物炭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孔径结构,且能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Pb2+。通过Langmuir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生物炭对铅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吸附主要发生在单分子层,理论最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快速实现碳减排任务重大,其中能源消费结构至关重要。在CO2循环利用中,甲醇作为“碳载体”和“氢载体”可以促进氢能产业优化,解决氢气(H2)难运输、难存储的瓶颈。针对富碳天然气和CO2集中排放大户,充分利用甲醇和H2之间的相互转化反应,提出富碳天然气-甲醇-氢能一体化技术和CO2-H2-甲醇一体化技术,通过CO2
以苯甲酸(BA)和邻菲罗啉(Phen)为第1和第2配体,合成了系列钐与铕双核稀土有机配合物Eu1-xSmx(BA)3Phen(x=0.2,0.5,0.8)。对样品进行IR、UV/Vis、XRD、SEM、TG等分析,推测了新合成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该系列稀土有机配合物可以有效吸收紫外光和可见光,吸收峰主要来自于有机配体BA和Phen;Sm3+的掺入对于Eu3+具有荧光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