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小静,1997年4月出生于广东肇庆,2014年8月23日,在青奥会田径比赛中,以11秒65夺得女子100米金牌,成为首位在奥运百米赛场夺冠的中国人。
2014年8月23日下午,在南京青奥会的田径赛场上,来自肇庆市怀集县的梁小静夺得了田径女子100米金牌。这是中国获得的首个奥运级别的百米金牌,梁小静成为第一位在奥运级别赛场百米跑道上夺冠的中国人,誉为百米赛道上的“女飞人”。比赛结果一出来,这个身高仅1米53的小姑娘迅速进入到人们的视野,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而在她的家乡,她更是一夜之间成为街知巷闻的人物。
意志坚定 穷人孩子早当家
梁小静的家乡沙子寨是怀集县岗坪镇关塘村委会下属的一条自然村,处在圩镇旁边。与圩镇上繁荣的集市相比,旁边一条不起眼的小路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沿着这条泥泞的杂草路,我们左拐右拐来到梁小静的家——座两层楼高的石砖房。记者原以为这座房子就是梁小静成长的地方,但是她的伯父告诉我们,“这座房子是早两年几个亲戚帮忙凑钱盖好的,以前他们一家六口人,就住的是只有两间房的泥砖房。”
能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获得冠军,很多人给梁小静冠上“天才”的称号,而在她的家人眼中,小静能获得冠军,一方面是家人自豪的“运动基因”,另一方面是从小体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小静从小家庭条件拮据,住在堂伯家是常事,而堂兄梁恩平与梁小静来往较为频繁。在他眼中,小静从小就非常懂事,表现出坚强的性格。“小静很懂事,很小的时候就帮忙家里干农活,也会帮我们家干活,她个子小却愿意做很多,在干活过程中从不需要别人帮忙。”而据她的小学体育教师孔华友讲述,小静在训练中虽然有时扮下娇气,但内心很坚强。当时和小静一起上省队的还有一名同县的女孩,那个女孩因为不堪强度训练而选择回乡,没能坚持下来,而从小能吃苦的梁小静却一直坚持到今天。“五年级时参加校运会、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比赛时,也一直是100米、60米短跑第一名,我就知道她与别人不一样”孔华友说。
相濡以沫 家里人一直支持她
坚强的小静,是个非常孝顺的女孩。每次放假回家,小静总会粘着年近80岁的奶奶,而每次打电话回家,她总不忘过问奶奶的身体。在刚上省队的时候,梁小静曾经想放弃,而放弃的原因,就是因为家中父亲病重需要照顾,虽然运动事业上刚有点成绩,她却放不下家庭。
她的想法却遭到家人的反对,纷纷要求她留在省队继续训练。而其中最反对的就是她病重的父亲。小静父亲一直都支持着女儿的运动事业。从10岁她到县城的体校进行训练起,父亲就一直支持她。而每次她在县城参加比赛,父亲都会开着摩托车,骑车近一个小时到运动场捧场。小静的哥哥梁雀平,为了让小静放心训练,退伍后放弃继续读书,外出打工帮补家计。记者从她哥哥口中得知,他们的几个堂兄弟和梁小静共同建了一个Q群,每天都和小静在上面聊天,并不断地为她加油。
记者在梁小静的微信上看到,家人在她夺得青奥会金牌后打电话给她说家里为她感到骄傲,而她却更多地注意父亲是否会旧病复发。她写道,“心里特别难受,父亲真的很辛苦”。
伯乐赏识 身高1米53却拿世界冠军
挑选短跑选手,田径教练一般考虑运动员的身材条件以及步频。一般优秀的田径选手,都具备手长脚长的特征,这样能在跑动中迈出更大的步伐。而梁小静作为一名短跑选手,身高只有1米53,市队和省队的不少教练曾对她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产生过质疑。虽有个子矮小的“不幸运”,但她却幸运地碰上人生中多个伯乐,县队教练李秋影、市队教练杨金花、省队教练钟少婷,都认为她有成为出色短跑运动员的潜质。在多名教练的力荐下,她最终进入省队,并代表了国家参加赛事。
有了伯乐的赏识,梁小静不负期望,平日基本都在省队训练,只有在新年和年中才回家,两次加起来时间不到十天。在不断地努力下,仅在今年她就收获了亚洲青奥会田径赛和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女子100米2枚金牌,更在近日的南京青奥会上夺得金牌。
梁小静在赛后采访中表示,“她有今天的成就要感谢家人朋友以及教练团队的支持与帮助,这个奖牌不仅是属于她自己的,更属于那群支持和帮助她的人”。
未来目标 希望站上成年奥运领奖台
從2012年开始进入省队训练短跑,到南京青奥会夺金。梁小静的省队教练钟少婷最有发言权,是她一直在支持和鼓励着小静。由于身高只有1.55米,当初让小静进入省队存在异议。“当时确实有一点质疑,不过我们看好的就是她步幅频率特别快,特别灵活。”钟教练笑言,两年前招入小静时年龄很小,原本希望她在长身体的时候能长高一点。“没有想到来了两年身高没有长起来,成绩反而起来了。”
决赛上,年轻的小静没有感觉到紧张,她说:“因为没有压力,教练就说跑出训练水平。”对于未来的目标,17岁的梁小静直言希望能够站在成年奥运会的领奖台,“毕竟这只是青年奥运会,我希望在成年组的奥运会上向看台挥手。”她憧憬着奥运会:披着五星红旗,收获全场观众的呐喊、喝彩!
2014年8月23日下午,在南京青奥会的田径赛场上,来自肇庆市怀集县的梁小静夺得了田径女子100米金牌。这是中国获得的首个奥运级别的百米金牌,梁小静成为第一位在奥运级别赛场百米跑道上夺冠的中国人,誉为百米赛道上的“女飞人”。比赛结果一出来,这个身高仅1米53的小姑娘迅速进入到人们的视野,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而在她的家乡,她更是一夜之间成为街知巷闻的人物。
意志坚定 穷人孩子早当家
梁小静的家乡沙子寨是怀集县岗坪镇关塘村委会下属的一条自然村,处在圩镇旁边。与圩镇上繁荣的集市相比,旁边一条不起眼的小路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沿着这条泥泞的杂草路,我们左拐右拐来到梁小静的家——座两层楼高的石砖房。记者原以为这座房子就是梁小静成长的地方,但是她的伯父告诉我们,“这座房子是早两年几个亲戚帮忙凑钱盖好的,以前他们一家六口人,就住的是只有两间房的泥砖房。”
能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获得冠军,很多人给梁小静冠上“天才”的称号,而在她的家人眼中,小静能获得冠军,一方面是家人自豪的“运动基因”,另一方面是从小体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小静从小家庭条件拮据,住在堂伯家是常事,而堂兄梁恩平与梁小静来往较为频繁。在他眼中,小静从小就非常懂事,表现出坚强的性格。“小静很懂事,很小的时候就帮忙家里干农活,也会帮我们家干活,她个子小却愿意做很多,在干活过程中从不需要别人帮忙。”而据她的小学体育教师孔华友讲述,小静在训练中虽然有时扮下娇气,但内心很坚强。当时和小静一起上省队的还有一名同县的女孩,那个女孩因为不堪强度训练而选择回乡,没能坚持下来,而从小能吃苦的梁小静却一直坚持到今天。“五年级时参加校运会、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比赛时,也一直是100米、60米短跑第一名,我就知道她与别人不一样”孔华友说。
相濡以沫 家里人一直支持她
坚强的小静,是个非常孝顺的女孩。每次放假回家,小静总会粘着年近80岁的奶奶,而每次打电话回家,她总不忘过问奶奶的身体。在刚上省队的时候,梁小静曾经想放弃,而放弃的原因,就是因为家中父亲病重需要照顾,虽然运动事业上刚有点成绩,她却放不下家庭。
她的想法却遭到家人的反对,纷纷要求她留在省队继续训练。而其中最反对的就是她病重的父亲。小静父亲一直都支持着女儿的运动事业。从10岁她到县城的体校进行训练起,父亲就一直支持她。而每次她在县城参加比赛,父亲都会开着摩托车,骑车近一个小时到运动场捧场。小静的哥哥梁雀平,为了让小静放心训练,退伍后放弃继续读书,外出打工帮补家计。记者从她哥哥口中得知,他们的几个堂兄弟和梁小静共同建了一个Q群,每天都和小静在上面聊天,并不断地为她加油。
记者在梁小静的微信上看到,家人在她夺得青奥会金牌后打电话给她说家里为她感到骄傲,而她却更多地注意父亲是否会旧病复发。她写道,“心里特别难受,父亲真的很辛苦”。
伯乐赏识 身高1米53却拿世界冠军
挑选短跑选手,田径教练一般考虑运动员的身材条件以及步频。一般优秀的田径选手,都具备手长脚长的特征,这样能在跑动中迈出更大的步伐。而梁小静作为一名短跑选手,身高只有1米53,市队和省队的不少教练曾对她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产生过质疑。虽有个子矮小的“不幸运”,但她却幸运地碰上人生中多个伯乐,县队教练李秋影、市队教练杨金花、省队教练钟少婷,都认为她有成为出色短跑运动员的潜质。在多名教练的力荐下,她最终进入省队,并代表了国家参加赛事。
有了伯乐的赏识,梁小静不负期望,平日基本都在省队训练,只有在新年和年中才回家,两次加起来时间不到十天。在不断地努力下,仅在今年她就收获了亚洲青奥会田径赛和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女子100米2枚金牌,更在近日的南京青奥会上夺得金牌。
梁小静在赛后采访中表示,“她有今天的成就要感谢家人朋友以及教练团队的支持与帮助,这个奖牌不仅是属于她自己的,更属于那群支持和帮助她的人”。
未来目标 希望站上成年奥运领奖台
從2012年开始进入省队训练短跑,到南京青奥会夺金。梁小静的省队教练钟少婷最有发言权,是她一直在支持和鼓励着小静。由于身高只有1.55米,当初让小静进入省队存在异议。“当时确实有一点质疑,不过我们看好的就是她步幅频率特别快,特别灵活。”钟教练笑言,两年前招入小静时年龄很小,原本希望她在长身体的时候能长高一点。“没有想到来了两年身高没有长起来,成绩反而起来了。”
决赛上,年轻的小静没有感觉到紧张,她说:“因为没有压力,教练就说跑出训练水平。”对于未来的目标,17岁的梁小静直言希望能够站在成年奥运会的领奖台,“毕竟这只是青年奥运会,我希望在成年组的奥运会上向看台挥手。”她憧憬着奥运会:披着五星红旗,收获全场观众的呐喊、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