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中蒙边境区首次发现长尾黄鼠皮蝇蛆及寄生蝇预警监控

来源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2009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准噶尔中国-蒙古国(中蒙)边境区鼠类皮蝇蛆感染特点,为防控人兽共患蝇蛆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2019-2020年在准噶尔中蒙口岸边境线区用一日弓形夹法捕鼠,检查并采集体内外寄生虫,用形态学方法鉴定皮蝇蛆幼虫,分析长尾黄鼠皮蝇蛆病流行特点及风险预警.结果 在中蒙红山嘴、塔克什肯边境线区,339只鼠类中有49只感染皮蝇蛆,其中21只红背?中有2只感染皮蝇l龄幼虫,感染率为9.52%;318只长尾黄鼠中有47只感染皮蝇蛆,感染率为14.78%.在长尾黄鼠体表采集各期蝇幼虫102只,感染强度为2.17.皮蝇蛆在6月出现,7-8月为侵袭高峰,9月末消失.皮蝇蛆主要寄生于宿主腹部和四肢根部,少数在背部皮下.感染长尾黄鼠蝇蛆病原鉴定为双翅目皮蝇科狂皮蝇属平颜狂皮蝇(Oestroderma schubini)的3龄幼虫.结论 在准噶尔中蒙边境线区首次发现长尾黄鼠皮蝇蛆病,对监控人兽共患蝇蛆病及致病蝇种传播风险预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对四川省广元市中华按蚊3种杀虫剂的靶标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检测抗药性相关的基因变异,为该地区的按蚊化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8年9月采集于四川省广元市龙潭乡建设村的35只中华按蚊雌蚊去除腹部后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获得乙酰胆碱酯酶(ace)、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和γ-氨基丁酸受体(rdl)基因片段序列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对比参照品系基因序列,此次检测的35只中华按蚊个体中,20.00%的个体存在抗性突变,其中ace抗性等位基因(119S)频率为5.71%,VG
目的 应用微卫星DNA检测中国雷氏按蚊群体的遗传差异和结构,探讨群体遗传分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用吸蚊管人工吸取成蚊,依据形态与核糖体DNA第2内转录间隔区分子特征鉴定雷氏按蚊,对9个微卫星位点进行基因扫描,基于微卫星DNA的片段长度多态性,计算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差异,Structure软件推论分支数,并计算有效群体规模.结果 在17个采集地获取雷氏按蚊216只,合并为9个群体进行分析.雷氏按蚊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范围为3.22~7.44,平均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范围分别为0.48~0.71和0.33~0
目的 了解安徽省登革热媒介伊蚊的密度、季节消长及分布,为登革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9年5-10月,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2015年5-10月采用双层叠帐法,对全省16个市登革热媒介伊蚊进行监测,分析伊蚊的密度和分布.利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不同孳生地容器指数(CI)差异采用F检验.结果 2015-2019年白纹伊蚊幼蚊BI在8.87~12.05,CI在7.21~9.17.BI和CI峰值主要出现在7-9月.闲置容器是主要孳生地,占孳生地调查总数的47.9
目的 调查了解黑龙江省黑河市部分地区啮齿动物体表寄生恙螨的种类组成及分布.方法 2015年9月中旬在黑河市瑷珲区、逊克县、五大连池市采用鼠夹法捕获啮齿动物,捡取体表寄生恙螨;依据形态特征鉴定恙螨种类,通过形态特征和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鼠和鼠兔种类;计算各地区、生境的啮齿动物种类构成、带恙螨率、恙螨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巢式PCR检测鼠恙虫病东方体病原核酸.结果 本次共捕获啮齿动物170只,包括2目3科6属8种.逊克县的火山地质公园以红背?(38.26%)、满洲里鼠兔(34.78%)和棕背?(14.78%
目的 掌握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州)12个县(市)消除疟疾后传疟媒介按蚊分布情况,评估当地疟疾输入再传播风险,为巩固当地消除疟疾成果和制定当地消除疟疾后防止输入再传播技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7-9月,将每县海拔分为高、中和低3层,每层选1个自然村为调查点;采用全通宵诱蚊灯捕蚊法和半通宵人诱捕蚊法,在每个调查点的东、西、南、北、中各选取1间畜房或人房为观察点,每月每个调查点连续3晚进行全通宵诱蚊灯捕蚊,同时在低海拔调查点每月开展l晚半通宵人诱捕蚊.结果 2017年7-9月共捕获按蚊13种,其中中华按
目的 了解杭州市消除疟疾后传疟媒介按蚊种群及密度现状,为消除疟疾后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及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19年选取杭州市10个区(县、市)为传疟媒介监测点,采用诱蚊灯法、人诱法、勺捕法分别进行传疟媒介成蚊种群及成蚊、幼蚊密度监测,同时收集2016-2020年杭州市间日疟确诊病例个案调查资料,对传疟媒介及疟疾疫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19年各监测点采用诱蚊灯法共捕获各类蚊虫1686只,传疟媒介按蚊中仅发现中华按蚊(116只,占6.88%),主要分布于
疟疾是经媒介按蚊叮咬传播的媒介生物传染病,曾给我国造成沉重的疾病、经济和社会负担.经过长期卓有成效的疟疾控制和消除行动,2021年6月我国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从新中国成立初的“除害防病”爱国卫生运动,到20世纪80年代的“媒介蚊虫综合治理”,到21世纪初提出的“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再到消除疟疾阶段的“疫点处置媒介按蚊控制”,70余年来我国媒介按蚊防控策略不断演进创新,防控技术不断更新完善,在我国消除疟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我国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防控疟疾输入引起再传播流行风险,仍面临巨大压
目的 了解现场中华按蚊与孳生地水体的细菌菌群组成,分析其间的差异性.方法 采集上海市嘉定现场的中华按蚊雌蚊,分为未吸血雌蚊(A)和饱血雌蚊(B)2组,以及孳生地水样(W),分别提取宏基因组DNA.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16S rDNA V4变异区.整理统计测得的序列数目和操作分类单元(OTUs),分析细菌菌群的组成和丰度、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以及菌群组成在群落间的变化率,并与其幼蚊(L)进行菌群结构的比较.结果 获得优质序列数和精简后OTUs数分别为129056和2622
目的 了解杀蟑胶饵在施药后不同时间的失水率及适口性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称重法与取食行为分析法,对3种市售常见胶饵(胶饵P有效成分为2.15%吡虫啉,胶饵W和胶饵S有效成分均为0.5%呋虫胺)在20 d内失水率及其对德国小蠊适口性进行量化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法比较上述胶饵的失水率和适口性差异.结果 3种胶饵点布于室内环境20 d后,水分挥发主要集中在点布后第1天内,P、W和S失水率分别达到(39.73±0.05)%、(32.49±0.04)%和(22.99±0.1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目的 评价簇鬃客蚤在不同媒介效能评级模型中的鼠疫传播效能.方法 采用蚤类传播鼠疫的媒介效能实验技术方法获取簇鬃客蚤媒介效能指标,以Wheeler(1954)、Kartman (1956)和Macdonald修正的媒介效能模型计算簇鬃客蚤媒介效能.结果 以Wheeler(1954)和Kartman(1956)的媒介效能模型评价,簇鬃客蚤的媒介效能为0.02;以Macdonald修正媒介传播流行病学模型评价的媒介效能为3.2,高于该模型判定支持动物鼠疫流行2.0的指标.结论 蚤类的鼠疫媒介效能实验应以实验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