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保存了60多年的粗布党旗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15088151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依涧乡侯家庄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全村200多口人,这200来个山民举着一面党旗从解放前走到了现在。这是一面普普通通的党旗,象山里人一样质朴;这又是一面极不普通的党旗,比共和国的年龄还要大。
  1948年,侯家庄村成立支部时,5个党员每人凑了3升小米,背上进城把米卖了,扯成布,秘密找来党旗的样子,村里妇女们依样手工做下一面党旗。这面党旗用两块红粗布拼接起来,镰刀斧头的图案用的是黄粗布,整幅党旗符合比例规格,一针一线手工裁剪缝制。
  1948年7月,晋中战役胜利,平遥县全境解放。党员们兴高采烈地把党旗亮出来,高高地挂了起来。
  全村党员和老百姓把这面党旗看成了命根子,商定要让村里最有威望的党支部书记保存它。1969年,支书侯夺权郑重地从老支书手里接过这面叠得整整齐齐的党旗,又用红布一层一层包起来,放在自己家箱子的最里边。要用党旗时,他才打开箱子拿出来,小心地挂起来,用完后,抖一抖叠整齐再放回箱子里,党旗一点也没有污损,保存得很整洁。
  随着岁月的更替,党旗也在几代人手里进行了传递交接,每一次党旗的交接都是一次生动的党课。党旗一代一代往下传,党旗的故事一代一代往下讲。每年新学年,侯夺权便会给孩子们讲党旗的故事。新媳妇嫁到这个村,人们也要给她讲一讲党旗的故事。侯家庄村党支部和这面粗布党旗的故事在全县流传开来,成为全县党建史上光辉的篇章。(责编 王兵)
其他文献
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二者是相交相融的,在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与深度都有逐步提高,但是,随之也带来越来越多的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测量工作是建筑施工中较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事实过程中,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误差允许范围内的精度由于仪器和人为的影响不容易控制,而且易出现隐蔽性错误,本文希望通过测量误差的来源进行分析研究,浅谈在不同的条件下测量带来的误差及控制措施。
人民调解制度,是在纠纷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在依法设立的群众性的人民调解委员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采用居间调解方式(如对纠纷双方进行斡旋
随着我国公证业的发展与《公证法》的出台,公证制度在法学理论和法制实践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我国公证事业发展较为落后,公证立法严重滞后,导致了公证机构性质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