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策略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c573332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落实,写作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也引起了教师的重视。写作偏向于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分值占很大比例。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在以后的社交和工作中也大有益处,最重要的是,写作是反省和提高的重要途径,学生经常写作,能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语文是学生运用较多的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两种能力。本文立足于小学作文分类指导教学,提出几种可行性的策略。
  写作是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文字,展現客观事实和表达思想情感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输出知识的主要途径。作文能充分体现学生在遣词造句、结构安排、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还能端正学生的处世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学生要虚心求教,努力提高写作能力,以应对千变万化的作文题目。但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看,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强,没有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学生由于一直写不好,渐渐对写作失去了兴趣,面对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干脆东拼西凑,甚至懒得写。这样的写作态度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长此以往,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一、加强写作指导
  作家果戈里说过:“外貌和动作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想要写好文章,人物形象一定要鲜明,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才能吸引读者的目光。人物描写是指描写人的相貌、穿戴等,以此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而外貌描写是指细致地描写人的容貌、神情等,能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好地表达中心。
  例如,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前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展示雷锋叔叔的图片,提问学生图片上的人是谁、你了解雷锋叔叔吗、知道雷锋叔叔的事迹吗、在你心目中雷锋叔叔长什么样……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大胆思考和想象,如有的学生说,雷锋叔叔戴着一顶军绿色的帽子、短短的头发等,描绘出雷锋叔叔的样子。还有的学生说,雷锋叔叔乐于助人,听过雷锋叔叔雨天送人回家的故事,是学习的好榜样……
  二、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要加强指导,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很多学生不了解阅读和写作的紧密关系,对阅读和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同,或偏重阅读,或偏重写作,就是没有将二者结合起来,这是错误的学习方法,其根本原因是不了解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应该如何写作,只有多思考,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写作的真谛,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告诉学生要边阅读边思考,而是要教授在阅读过程中思考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实践,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天长日久,学生定能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很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生活经历有限,没有足够素材,对作文题目的理解不到位,不利于提高作文水平。
  教师要将阅读和写作有效整合,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选修课文《拉萨古城》,学生读到描写拉萨古城景色的句子时,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古城的样貌,并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用这些写作技巧的好处是什么、怎样才能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写作技巧,积累了大量好词佳句,写作时就不愁了。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想象的内容写在作文中,大胆抒发真情实感,以充实作文内容。
  三、分解动作
  为了让文章更吸引人阅读,可根据需要加入动作描写,让笔下的人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提高观察能力,认真观察身边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再潜心思考恰当的动词。人物的动作往往是内心的自然流露,最能表达当时的感情。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以便让作文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例如,三年级的《东郭先生和狼》写东郭先生藏狼,并不是简单地写“藏”,而是用了大量笔墨分解了东郭先生“藏”的动作:他倒出书,把狼往口袋里装,捆好塞进口袋,又装上书扎紧袋口。这一系列动作描写把东郭先生的形象展示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吃饭的时候观察家人吃饭的动作,比如吃饭喜欢用哪边嚼食物、是狼吞虎咽还是细嚼慢咽、是只顾闷头吃还是边吃边说;还可以观察家人走路的习惯,同样是走路,有的人喜欢悠闲地迈着八字步,有的人则风风火火……有了大量的观察积累,可以让学生用一段话描写某位教师走上讲台开始上课的一系列动作,并分析这个教师的个性特点。分解人物动作,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把观察到的内容写进作文中,作文会更耐读。
  综上所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在以后的社交和工作中也大有助益。写作还是学生自我反省和提高的重要途径,经常写作,能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输出知识的主要途径。作文内容能充分体现学生在遣词造句、结构安排、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还能端正学生的处世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
其他文献
作文是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让学生“望而生畏”,让教师“绞尽脑汁”,让家长“无计可施”。其实,“作文”没那么可怕,只要学生肯走近它、琢磨它、掌握它,写作会成为一件乐事。如何让学生不惧怕写作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 降低“门槛”,让孩子敢写  低、中年级的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只要孩子勇敢表达、语句通顺,就应该肯定、表扬,让他们尝到写作的甜头,进而乐于表达。然后,教
期刊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教师要加强指导,在小学这个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提供丰富、多元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知、表达,在不断积累中突破自我,落实个性化写作教学,促进学生表达能力不断提升。本文从素材积累、情境创设以及实践活动三方面具体阐述,谈谈对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的拙见,以抛砖引玉。  一、素材——着眼生活,养成习惯  “巧妇难为无米之
期刊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然而,在作文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没有提升,作文教学的效率也不能保障。新课改对作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要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创新写作教学方法、提升作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等,以
期刊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基石,教师应将行知理念贯彻到教学始终,让生活和教育相辅相成,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弱、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等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作文教学,落实生活化教育理念,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获得写作的灵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全面提升作文水平,提升作文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