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BRA1基因变异相关癫痫的临床表型特点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GABRA1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表型特点。

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癫痫患儿,并通过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发现GABRA1基因变异的11例患儿(男4例、女7例),回顾性总结其临床表现、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特点。

结果

11例患儿中,10例为新生变异,1例为遗传性变异。2例患儿携带相同的变异,6例患儿携带国际未报道的新变异。癫痫起病年龄8(3~14)月龄,其中1岁内起病10例,1岁后起病1例。癫痫发作类型多样,其中局灶性发作10例,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3例,肌阵挛发作3例,痉挛发作2例。有5例患儿具有多种发作类型。9例发作有热敏感特点,其中6例因发热诱发癫痫持续状态。2例具有光敏感特点。11例患儿脑电图显示背景异常5例,发作间期有异常放电6例。所有患儿的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未见明显异常。9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临床诊断为Dravet综合征5例,婴儿痉挛症2例,不能分类的早发癫痫性脑病1例,其余3例为局灶性癫痫。11例患儿末次随访年龄为8月龄~12岁,8例癫痫发作已缓解6个月~8年,其中1例已停用抗癫痫药物。

结论

GABRA1基因变异中新生变异较遗传变异常见,其导致的癫痫多数在婴儿期起病,癫痫发作类型多样,局灶性发作最为常见。多数患儿发作预后好,但普遍发育落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断及其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4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脊髓MRI和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明确SDAVF的部位和瘘口的位置。14例患者均行经半椎板入路SDAVF切除术。采用改良Aminoff-Logue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期间的脊髓功能。结果14例患者术后行脊髓血管
患儿 女,9岁,因"肢体无力2年3个月余,加重7个月"就诊。临床表现为逐渐进展的不对称性肌无力,病初因存在部分类似肌炎的表现而误诊为炎症性肌病,后根据免疫治疗反应欠佳考虑为遗传性肌病。基因检测发现FHL1基因c.311G>A,p.C104T,为已知杂合新生致病性变异,进一步对肌肉组织行甲萘醌-硝基四氮唑盐染色,发现胞质内蓝紫色包涵体,最终确诊还原体肌病。
期刊
报道上海第l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患儿的诊治经过。患儿 男,7岁,因"发热3 h伴咳嗽"以及父亲被确诊2019-nCoV感染的肺炎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负压病房。经过对症治疗后治愈。儿童2019-nCoV感染临床表现相对成人较轻,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重要的途径。本例患儿虽然症状轻,但恢复期连续2次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提示需要观察轻症儿童病例在恢复期无症状排毒的传
期刊
期刊
目的对1个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西安市儿童医院心内科2018年10月确诊的1个HoFH家系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共20人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并在家系内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家系成员杂合突变携带者和未携带者的基因型与表型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为7岁10月龄男性患儿,生后尾骨处皮肤可见圆形
脑性瘫痪(脑瘫)是终生性疾患,主要问题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其严重程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从可独走到不能抬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瘫尚无法治愈,也没有明确的策略预防,对症康复是改善脑瘫运动障碍的关键,但尚无一致性的可操作的治疗推荐意见。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讨论并提出儿童脑瘫运动障碍的康复建议,以期规范和指导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与管理。
期刊
目的探讨SGCE基因变异导致儿童期起病的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分型。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共同收集的9例经全外显子组测序方法以及多重链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确诊的SGCE基因变异导致的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患儿进行随访,对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9例患儿中男4例、
儿童晕厥在临床常见,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童晕厥诊断关键技术的建立、诊断程序及个体化治疗新策略的提出,显著提高了儿童晕厥的诊治水平。基于研究成果,我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儿童晕厥诊治指南与专家共识,并在国际期刊颁布了儿童和青少年晕厥指南,充分发挥了中国在国际儿童晕厥诊治领域的引领作用。今后尚需进一步开展儿童晕厥的流行病学研究,优化儿童晕厥预警体系以及干预与预防新策略,进一步推进儿童晕厥事业的发展。
期刊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是早产儿BPD最严重的并发症,是BPD患儿后期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日益受到关注。肺血管发育异常和重构是PH发生的病理基础。对中重度BPD患儿进行监测和筛查肺动脉压力,可早期诊断BPD相关PH,对BPD相关PH早期防治、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由于BPD相关PH为慢性过程,持续时间长,治疗仍然比较困难,主要药物是肺血管扩张剂,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有待更
期刊
1例主诉为"活动后胸闷、胸痛2 d"的13岁7月龄患儿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经病史询问、心脏彩超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川崎病、右侧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成功于局部麻醉下进行经皮腔内冠状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