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逝者的声音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700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五好友围坐桌边,伴一壶清茶。或慷慨激昂或低声倾诉,讨论的话题种种,却无一不是生的意义,生的价值。极少提起死亡这类让人避忌的字眼。可谁都清楚,每个人都有再也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言,要离开这世界的时刻。日本影片《入殓师》通过描写入殓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去观察各种各样的死亡,凝视围绕在逝者周围的充满哀伤的亲人们。展现出死亡的意义。继而从中体会到亲情、友情、爱情,感悟这些生的意义。
  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刚刚分期贷款购买了昂贵的大提琴,加入管弦乐队没多久,即得到了“乐队解散”的消息,买琴的贷款变成了沉重的债务。无法承担在东京的高额生活费。大悟和妻子美香决定回到老家山形,住进母亲留给自己的旧屋。一天大悟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招聘广告:NK代理公司,帮助旅行,年龄不限,高薪,实际工作时间短。丰厚的条件吸引了大悟,当他找到NK公司面谈的时候,社长佐佐术并未询问大悟的条件便决定聘用他,这让大悟十分惊奇,再三询问工作内容,社长才告诉他是入殓师的工作,大悟一时难以接受,社长却让他干干看,哪怕是一周也好,并且拿出了当天的工资让大悟收下。经过思想斗争的大悟勉强接受了这份工作,回到家却不敢告诉妻子真相。
  刚开始工作,收敛遗体时身体的不适感,对妻子和朋友隐瞒自己的工作时的心虚,这些都折磨着大悟。让他非常难受。大悟在工作中开始接触到了各武各样的逝者,易装癖的男子,中年妇女,独自生活的老奶奶,被家人亲满唇印的老爷爷……不断看到亲人们面对逝者时悲痛的情景。再看佐佐木社长认真虔诚的为逝者送行,最后得到家属真诚答谢的时候,大悟渐渐体会到了八殓师这份工作的意义。正当他开始享受这份工作的时候,幼年的老朋友得知他的职业后,在街头相遇也不愿意与他握手,不许自己的家人和他打招呼,甚至面带郡视地劝他重新找份正经工作。妻子美香也意外地发现了他的真实工作,不许他的手碰自己,哭着求他换工作,不善言辞的大悟不知该如何告之妻子这份工作存在的意义,于是妻子用离开威胁他辞职,大悟却仍未被动摇决心,依然认真工作着。
  冬季萧瑟的小镇,灰色压抑的雪天,大悟得知好友的母亲去世了,那个一直很喜欢他关照他的老人不在了,大悟自然承担下了入殓工作。他认真地为老人擦拭身体,换好衣服,将佛珠戴在老人手上,并为老人系上她生前最喜欢的围巾。之后按传统请亲人同逝者告别,这时候他的朋友流着泪满怀歉疚地对他说:“谢谢你。”一起来参加仪式的妻子,在这一刻,终于明白了丈夫坚持这份工作的原因,渐渐开始理解大悟,支持大悟。
  职业本不分贵贱,可现实中人们习惯了将不同职业划分等级,同时将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也划分等级。大悟用认真诚恳的态度对待逝者,并未因为自己之前是大提琴手,便轻视这份职业,轻视逝者。他用娴熟的技法,轻柔的动作,赋予逝者宛如安睡的面容,优美安静,不仅使活着的亲人们更好地缅怀逝者,欣慰彼此,即使最后一刻也未留遗憾。更减淡了生者的哀伤,去除死亡带来的阴霾,让人觉得,死,不是离开,而是另外一段人生旅途的开始。小林大悟用他虔诚的心,聆听逝者的声音,并传达给生者,教会人们再次体会生命的意义。
  本片起源于男主角的扮演者本木雅弘的愿望——“我想演入殓师”。本木雅弘在一次旅行中,参加了一个名为“从这个世界出发”的仪式,那次体会带给他的感动令他铭记心中,于是,他对入殓师的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多方努力下,开始了本片的制作规划工作。著名的电视剧作家小山薰堂几经考察研究,着重从“入殓师举止之美”下笔,完成了现在的剧本。本片由执导《王生义士传》、《我们都还活着》等日本代表性电影的导演泷田洋二郎执导,泷田非常善于用细节打动人。整部影片的色调配合故事情节,十分细腻地诠释了影片的主题。从开始恢宏明亮的演奏大厅,到小镇灰褐色沉闷压抑的天空,到最后男主角在庄内平原的绿草地上拉琴的情景,显示出导演的匠心独运。
  本片的配乐则是请来了著名的配乐大师久石让。久石让曾为宫崎骏的多部动画片配乐,《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千与千寻》等都出自他的手笔,与北野武合作的《坏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为了配合主人公大提琴手的职业,久石让创作了大量以大提琴为主的乐曲,以衬托出主人公心境的变化。并且用大提琴名家古川展生,和来自NHK交响乐团及东京交响乐团主席阵的十三位演奏者,组成了豪华的古典乐器组合,演奏的水准和效果自是极具震撼力。
  金融危机下,这样温情脉脉,没有过多惊险刺激场面,甚至有些平淡的影片,非常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影片最后蓝天下碧绿的平原,微风撩起小草新绿的尖角,大悟面带微笑拉着大提琴,不禁让人心生希望。
  尊重,珍惜,理解,死亡也能带给人生的感悟。
其他文献
林下诸贤。嵇康长得最帅,刘伶长得最丑。  刘伶瘦小干巴,身高六尺,不到一米五,“容貌甚陋”,有次喝醉酒之后,与人发生冲突。那人捋出袖子伸出拳头准备“修理”刘伶。刘伶也把衣服撩起来,不过他不是来动武的,他露出历历可数的一排排肋骨,慢条斯理地说道:“你看看,我这鸡肋骨上有您放拳头的地方吗?”那人大笑着离开了。刘伶及时的自嘲,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免了一顿皮肉之苦。  刘伶要酒不要命,有一次他乘鹿车出游,除
期刊
我是冷血吗?    何炅哥哥你好。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有很多话想跟你说,也许,不跟你说,我就找不到人说了吧,所以,你不要介意,一定要耐心看完我的信,好吗?最近,我爸爸妈妈离婚了。不知道为什么,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一点难过的心情都没有,甚至是没有半点反应,好像这件事情和我无关一样。我很平静地上课下课。何炅哥哥,我是不是很冷血?  我不想回家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宁愿在寝室里待着也不想回去。可是
期刊
我国古代有一个传说,魏晋时一位名叫刘伶的诗人,他在河北饮了中山国的名酒,这种酒“出门倒,千日醉”,结果使刘伶一醉睡了三年才苏醒过来。  外国却流传着另一件轶事: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曾经亲口说他每天只需要睡眠4小时就够了。所以他才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研究发明。  一个是一睡三年,一个是每天只睡4个小时,一个是传说,一个是事实,都是和一般人的睡眠和清醒的习惯不同的。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这也是现代
期刊
“吸血鬼”在鬼怪故事中让人们毛骨悚然、心惊胆战,然而自然界中不存在“吸血鬼”,却存在贪婪的吸血动物,蚊子、虱子、跳蚤、蚂蟥等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为了饱餐一个肚皮圆,它们有的不惜丧命,它们吸血成性并不足怪,最为奇特的是自然界存在一种吸血动物,吸饱血后,身体膨胀100倍。  老百姓俗称这种动物为草爬子,它的学名称为蜱,常披着壁虱和扁虱这两个马甲。一到春季,栖息在户外、草地、森林中的草爬子就来了精神,白
期刊
一个职业运动员,必须明白“职业”二字的含义。职业运动员除了要像业余运动员一样在赛场上奋力争夺胜利,奔向奥林匹克向往的更高更快更强外,还应该用漂亮的技术动作、精彩的比赛场面来取悦买票看球的观众。因为职业运动员的收入和买票看比赛的观众有着直接关系。简单言之职业体育是集合了竞技体育和表演的秀。这种高水平的表演秀以NBA职业篮球为最,而NBA最能秀的球队非洛杉矶湖人队莫属。  洛杉矶湖人队之所以获得该殊荣
期刊
相比“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接下去的这一句——“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就要默默无闻得多,然而它却点明了全词的核心。词的主人公并非是什么多情公子,而是大雁。金代诗人元好问在途经山西某地时,曾经碰到猎人捕雁。一对大雁中一只被杀,一只逃脱,但逃脱者并不离开,“竟自投于地而死”。元好问被这事感动,买下双雁合葬一处,还写下了这著名的《雁丘词》。  曾经有媒体评选出了“2008感动中国十大
期刊
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公共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着一行金色大字:“永远铭记象鼻虫在繁荣经济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象鼻虫是一种害虫,阿州人为什么要给这种害虫立碑鸣谢呢?一种小小的害虫又怎么与“繁荣经济”挂起钩来呢?  这源于一场灾难。  阿拉巴马州土质肥沃,气候宜人,是美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全靠种植棉花。1910年夏,一场特大的象鼻虫灾害狂潮般地席卷了阿州的所有
期刊
为名人作传的电影多如牛毛,真正精彩的却少之又少,因为要想在两个小时内展现一个人波澜壮阔、摇曳多姿的一生,不是易事,而电影《美丽心灵》做到了。这部荣获8项奥斯卡提名,最终夺得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女配角4项大奖的电影,记录的是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一生。  电影开头,就是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才俊聆听一个教授的讲话,地点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这座爬满常春藤的
期刊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开始是不吸烟的,直到1492年哥伦布到达西印度群岛海滨时,看到当地印第安人将干燥的烟叶卷成筒状点燃吸食,冒出烟雾并散发出一股刺激性味道,人们才开始学着吸了起来。到了16世纪中叶,烟草很快传到了世界各地。1887年卷烟机在英国问世,从此卷烟的生产飞速发展。  同样,我国的古代人也不吸烟,16世纪末烟草才传入我国。到明朝崇祯末年,吸烟盛行。到清朝,此风更盛。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香
期刊
在超市里,你看见一个熟肉制品的标签上写着:防腐剂(亚硝酸钠),而另一个产品成分完全一样,只是写着“不使用防腐剂”,而代之以“芹菜粉、活性菌培养物”。如果后者的价格要贵10%,你会买哪一种?  对于许多人来说,多付10%的价格去购买这样“全天然”的食品,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个现代工业饱受指责,人们纷纷追逐“天然食品”的时代,任何“天然”的大旗都可以带来滚滚财源。  那么,什么是“天然食品”?它是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