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上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t_al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前纵裂入路在鞍上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中的应用,并比较与其他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上脑室内外型大型颅咽管瘤患者,分析手术技巧及术后效果.结果 肿瘤全切20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15例,尿量增多17例,2-7周后好转,术后1周内视力好转15例.随访6-60个月,肿瘤复发2例,均为12个月内复发.结论 前纵裂入路可直视下处理肿瘤在垂体漏斗部位的粘连,是鞍上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较好的手术入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及治疗组(n=30),且各组分第1、3、5、7、14天共5亚组(n=6) 视交叉前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HE染色鉴定模型,压力机动仪测量基底动脉外径,Western blot检测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结果 手术组较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变化显著(P<0.01),手
患者 女,35岁.反复癫痫发作16年余,再发3h急诊入院.于2000年5月外院诊断"颞叶癫痫",局麻下行左侧海马伽玛刀治疗,治疗参数(中心剂量40Gy,周边剂量25Gy等剂量曲线50%),术前查MRI片未见异常(图1),患者未提供外院伽玛刀定位影像资料.术后早期癫痫症状稍减轻,后病情反复,多次到当地医院就诊、遵嘱服药后症状无好转.治疗后1年复查MRI见水肿样改变(图2).为了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入院
期刊
病历摘要患者女,58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1h"于2012年6月18日23:05急诊入院.受伤时左颞枕部着力,伤后无昏迷史.既往体健.入院查体:嗜睡,GCS 14分.左侧颞顶可触及一4 cm×4 cm头皮血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直接、间接光反射灵敏.双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颈软无抵抗,脑膜刺激征(-).头颅CT显示右颞叶脑挫裂伤,右额颞薄层硬膜下血肿,右外侧裂
期刊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SAH动物模型后,根据大鼠脑底大血管的病理改变,研究亚低温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血管痉挛时脑内大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 (1)选择成年SD大鼠作为模型动物,采取改良的枕大池二次注血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于二次注血后第5天进行研究,亚低温组用冰袋全身降温治疗另两组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2)应用激光多普勒(LDF)监测大鼠皮层脑血流的变化以及脑底大血管的病理改变证实血管痉挛的发生
患者女,44岁.因头痛、头晕3个月,入住我院.既往史:20年前,该患者怀孕期间,因脑囊肿在当地医院治疗,恢复良好.查体: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敏感.颈软无抵抗,四肢未见肌肉萎缩和震颤.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CT:见右额叶,边界呈椭圆形的均一高密度钙化灶(图1a).MRI:右额叶病灶呈多个囊性改变,病灶边界清晰,可见占位效应,水肿不明显,病
期刊
目的 比较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和经颞叶皮质入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壳核出血的优劣性.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壳核出血病例73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经外侧裂岛叶进入血肿腔,B组经颞叶皮质进入血肿腔.对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操作、血肿清除量与再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两组术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手术操作比较,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进入血肿腔更容易、血肿残腔止血更顺利、对意外发现血管病变处
对待小儿神经外科的特殊对象,广大小儿神经外科医师都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努力营造欢快、活泼的环境和气氛,尽量消除孩子在医院的恐惧感。图为鲍南教授在儿童活动室为患儿做术前评估.
期刊
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建议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数位一致。数据图及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影像图应标注左右;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
期刊
收集统计我院神经外科与骨科从2000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复杂寰枕畸形67例影像学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随访4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43例,女24例,年龄10~65岁,平均年龄32.6岁.病程3个月-13年,平均4.5年.4例曾有轻微外伤.2.影像学检查:术前46例拍摄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侧位片判断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情况,所有病例均行颅颈交
期刊
目的 探讨颞下-经岩前硬膜外入路操作中定位内听道的方法.方法 国人成人尸头湿标本10例(2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红、蓝硅胶灌注动、静脉系统.颞下-经岩前硬膜外入路开颅.掀起中颅窝底硬膜,暴露并磨除岩尖骨质,保留内听道(IAC).观察并测量颞骨颧突起点后缘(TOZP)、岩浅大神经(GSPN)、弓状隆起(AE)、棘孔(FS)与内耳门前缘、后缘的解剖关系.结果 颞骨颧突起点后缘、棘孔及内耳门前缘所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