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胃镜下表现对照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old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胃镜下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胃镜诊断下4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来获取胃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关性,从而确定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结果 胃镜下诊断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血管透见或结节状表现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为90.47%;黏膜呈颗粒状表现确诊符合率为78.57%;对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血管透见或结节状表现病理诊断符合率为42.85%,与胃镜下诊断结果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病理诊断与胃镜下诊断中,两者具有差异性,需要从两者诊断方案的结合中来提升确诊率。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诊断 胃镜下表现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表现为单纯性萎缩、萎缩伴增生两种类型,单纯性萎缩黏膜以白为主,血管透见度高,皱襞变平或消失;萎缩伴增生在胃镜下表现为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表现。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病理学分析与胃镜下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来提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效果,提高胃癌患者存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入住我院胃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2例,男性2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5.8岁,并对所有患者的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验,排除消化道溃疡、消化系统肿瘤,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2 胃镜下表现诊断标准
  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诊断依据上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分为两种表现类型。一种是胃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另一种是胃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
  1.3 病理诊断标准
  对所有患者的黏膜组织进行活检,以10%甲醛溶液进行固定,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内镜医师需要对取材部位、病史及内镜所见信息提供给病理医师。在诊断结果分级上,轻度表现为炎症细胞较少,分布于黏膜浅层区域;中度表现为炎症细胞较为密集,位于1/3至2/3黏膜层之间;重度表现为炎症细部密集,几乎占据整个黏膜层。参照固有腺体萎缩程度,轻度表现为固有腺体减少1/3,中度表现为减少1/3至2/3;重度表现为仅存留少数固有腺体,甚至消失。参照肠上皮化生腺体多少,轻度表现为肠上皮化生细胞取代胃黏膜细胞约1/3;中度表现为替代程度约为1/3至2/3;重度表现为超过2/3的胃黏膜细胞被肠上皮化生细胞替代。
  1.4 统计方法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分析,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本组42例胃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满足病理学诊断的确诊患者为31例,符合率为73.8%。其中伴有上皮内瘤患者8例,伴有肠上皮化生患者23例。通过对42例患者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检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胃镜下表现符合黏膜出现皱襞变平或消失,血管透见的患者有14例,而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例,约占42.85%;其中伴有上皮内瘤变患者2例,约占14.28%;伴有肠上皮化生患者3例,约占21.42%。符合胃镜下表现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患者15例,而病理分析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14例,约占93.33%;其中,符合伴有上皮内瘤变患者5例,约占35.71%;符合伴有肠上皮化生患者8例,约占57.14%。在所有患者病理诊断分析结果中,符合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白相为主,血管透见,以及符合黏膜呈现颗粒状或结节状的病理诊断结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38例,符合率为90.47%,利用胃镜下表现黏膜呈现颗粒或结节状并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为78.5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利用胃镜来分析黏膜皱襞表现,以及血管透见,其诊断确诊率较低,但与病理学分析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发展为胃癌,国外对胃癌的分型通常表现为不同阶段,如健康人体的胃粘膜表现、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表现、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表现、肠上皮化生表现、肠上皮内瘤变表现,直至胃癌。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多伴有肠上皮内瘤变及肠上皮化生表现,进而发展至胃癌。因此,从胃镜下表现来及早发现,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利时机,特别是在早期干预上,有助于降低胃癌的发生率。据报道,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提升,其原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有关;同时,加之胃萎缩,以及肠上皮化生表现,也与患者年龄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利用胃镜来通过观察胃镜下胃黏膜表现,并从胃黏膜病理检查中来提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据相关文献报道,利用胃黏膜活检切片来观察下层腺体的变化,参照国际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来进行判断。在本组胃镜下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符合率为78.57%,还有21.43%的误诊率。因此,仅仅利用胃镜检查结果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不确定性。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具有多种表现,仅凭某一表现还不具备确诊性,但却可以提供重要参考。利用病理活检切片观察,国内很多文献将胃黏膜皱襞表现、结节状表现作为判定慢性萎缩性胃炎阳性率的标准,但由于胃黏膜本身的粗糙不平,不同医师在视觉判定上存在差异性,可能对胃黏膜自身的表现特征存在主观性认定,与病理诊断结果产生差异。不过,利用胃镜下观察胃黏膜表现,以及病理活检切片检查来综合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高的确诊率。
  衡量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结果,随着我们对胃黏膜皱襞变化,红白相间、血管透见,以及胃黏膜颗粒状、结节状的变化的不断研究,胃镜下胃黏膜表现在临床上可能伴有肠上皮化生及肠上皮内瘤变等症状,特别是肠上皮化生表现更为常见,对萎缩性程度具有影响。同时,对于胃镜下胃黏膜诊断结果与病理检验结果对照来看,由于胃镜下观察存在一定局限性,加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表现、参照标准把握不准确,很容易带来误诊或漏诊。所谓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理变化较慢,而在胃镜下,不同时期下的胃黏膜皱襞表现又存在差异性,因此很难进行确诊。另外,由于胃镜系统本身分辨率不同而带来清晰度差异,也给医师诊断带来干扰,特别是在不同年龄、不同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差异下,对病变的表现结果难以准确判断。由上可知,利用胃镜观察来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过程中,在有条件下辅以病理活检法,来提升病变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李华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相关性研究[J]. 中外医疗. 2013(10).
  [2] 王蕾,朱薇,陈楚弟,张亚历.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准确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13).
其他文献
本文以公共管理创新为基本依托,探究现阶段政府公共管理行政效率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策略,旨在为后续的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效能,切实落实深化行政改革的战略布局提
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是指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公务员的政治理论素养是身为一名公
如何发挥党员在党内事务中的参与、管理、监督权利,是各级党组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党的建设发展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努力提高党员意识,参与素质、切实拓宽参
【摘 要】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氯硝西泮治疗酒依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酒依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戒断症状评分(CIWA?AR)、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戒断症状评分、HAMD及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目的:针对常规检验及生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作用进行临床应用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17-2018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一共100例.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医务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八大报告的主题和灵魂,并作为中心线索贯穿于整个报告之中。十八大报告不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内容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而且深刻地解读了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和历史启示,深刻阐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牢
【摘 要】英语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规避的趋势,并且在当今社会,英语已经被公认为全球范围内最通用的语言。尤其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文化教学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文化意识的灌输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他国的文化现象,同时对于其语言的学习也将会有一定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英语全球化 高中 英语 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党委的宣传工作必不可少.党委的宣传对于企业发展和职工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给党委宣传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优势,同样也
2014年10月的46号文件拉开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大幕.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体育产业如何发展.2016年7月9日温网决赛期间,2016网球产业峰会论坛成功举办,来自政界、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