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新方法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抵抗地震灾害这个课题一直深受学者们关注,土木工程中抗震设计是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是近来较为热门的抗震设计思路,由于该技术在计算机分析上较为复杂,一般工程设计人员常产生畏难情绪,期望有相对简化一些的设计方法出现。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介绍了新方法的具体步骤,此种方法为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工程设计人员进行结构设计时可参考本文。
  关键词:消能减震;黏滞阻尼器;新设计方法;工程实例;
  Abstract: The earthquake resistance has been well received by scholars in civil engineering, seismic desig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structural design. Design of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 become more popular in recent seismic design .Because of the technology in computer analysis is complex, general engineering designer often have the fear of emotions, they expect to discover relatively simplified design method.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design method of structure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s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some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paper can help the engineering designer .
  Keywords: energy dissipation ;viscous dampers;new design method; engineering example;
  中圖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0 引 言
  自抗震理念建立后,人们在传统抗震方法—即利用结构自身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抗震的方法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使其日益丰富和完美,在建筑抗震领域发挥了很大作用,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科研水平的提高和震害经验的丰富,人们对传统抗震理念和方法所具有的局限性,如抗震潜力有限,震后使用的保障能力不足以及造价高昂等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和发展了一些新的抗震理念及方法,消能减震技术即为其中之一,该技术因其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不高、效果良好的特点而广受关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1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新方法的提出
  特别是最近十多年间,国内外均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不同于传统的提高结构本身的刚度来抵抗地震的抗震设计方法,结构(消能减震结构)振动控制的方法是通过消能装置来减少地震能量输入到上部结构或直接消耗地震能量降低或减轻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1],此外在目前常用的推算分析中对于附加阻尼器的消能减震结构的处理比较复杂。
  当采用黏滞阻尼器进行结构消能减震设计时,可在初步简化设计中近似忽略其附加质量和附加刚度作用,即假定=[0]、=[0],即:
   (1)
  对于式(1),可直接采用隐式Newmark迭代法求出结构时程反应,或者通过Fourier参数变换,应用离散Fourier变换法进行求解。式中值得一提的是:当结构附加黏滞阻尼器处于弹性状态时,恢复力项为弹性;而当结构振动进入弹塑性阶段,则恢复力项也出现非线性。显然,对于消能减震结构设计而言,该式仅余下附加阻尼一个不确定项,因而可由此作为附加黏滞阻尼器支撑设计的切入点[2]。基于这一思想,此处针对附加黏滞阻尼器结构消能减震设计提出一种简化设计方法。
  新的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法—降度设计,这种新方法与常规设计方法有所不同,常规方法以满足原设防烈度(或性能目标)要求为目的去设置和选用消能器;而降度法则是以降低设防烈度(降半度或一度)为目标去设置和选用消能器。消能减震结构降度设计方法相对常规方法具有目标相对明确,操作相对简单的优点,既可适用一般要求的新设计,也可用于抗震加固设计,其设计步骤如下:确定主体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主体结构设计分析,设定黏滞阻尼器减震结构性能水准,阻尼器支撑布置与参数设计,减震控制效果分析,局部构件验算,成本分析和综合效益评价等。
  
  2 工程实例分析验证
  2.1 工程实例分析
  采用可模拟阻尼器单元的有限元软件ETABS建立模型,并将结构在小震、中震、大震下情况下计算分析,然后与8度设防下地震作用对比。
  原结构是按照比当地设防烈度低一度进行的结构构件截面抗震设计,因此减震后结构不仅需要满足在9度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的要求,同时需要减震结构在9度地震作用下的楼层剪力小于未减震结构在8度地震作用下的楼层剪力。只要9度下的剪力能满足这一要求,结构总体上就无需重新进行设计和截面调整。
  未减震结构在8度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采用单方向输入,由于截面设计依据小震作用,因此只验算小震作用。下表列出了小震作用下二者基底剪力的对比:
  各层剪力时程包络数值如下表(单位kN):
   x y
  楼层 8度减震前 9度减震后 误差率 8度减震前 9度减震后 误差率
  12 2024.78 1843.82 8.94 1844.93 1021.64 44.62
  11 3741.72 2061.36 44.91 3361.63 2801.05 16.68
  10 5084.74 2967.96 41.63 4516.84 4182.53 7.40
  9 6025.7 5474.14 9.15 5334.75 3907.27 26.76
  8 6589.81 6860.66 -4.11 6188.07 4532.85 26.75
  7 6880.34 6471.65 5.94 6922.36 6115.34 11.66
  6 7867.84 8142.95 -3.50 7594.31 7005.74 7.75
  5 9320.29 9503.78 -1.97 8071.96 6968.01 13.68
  4 10568.6 10142.86 4.03 8389.12 6670.24 20.49
  3 11402.19 9658.3 15.29 9071.6 6668.6 26.49
  2 11567.07 9825.88 15.05 10116.58 7556.97 25.30
  1 10163.44 8595.58 15.43 6030.79 5841.47 3.14
  由此对比可见,在小震情况下, 9度地震下加设阻尼器后的结构楼层剪力均小于原设计结构在8度地震下的楼层的剪力 (个别点的误差在5%以内)。只要9度下的层间剪力能满足这一要求,结构总体上就无需重新进行设计和截面调整。阻尼器减振后,保证了整体结构在遭遇9度的多遇地震下的结构承载的安全性,可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和增加结构地震安全性的双重目标。
  2.2 对比分析得到结论
  通过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采用72个粘滞阻尼器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基底剪力明显减小,小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降低40%以上,基底剪力降低50%以上,达到了规范的要求;大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降低20%以上,基底剪力降低40%以上,使结构的地震安全性明显提高。也可以看出,阻尼器可以在不改变结构自身刚度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是消能减震的理想方案,由此可见只要设计合理,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仍能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说明在此工程中采用的降度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3 本文的研究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与现行规范和规程有所不同的粘滞阻尼器减震结构简化设计方法,即所谓“降度法”。其与现行方法的主要差别是:现行方法是与原设防烈度下首先假设附加阻尼比进入结构计算,之后通过多次迭代确定最后附加阻尼比和阻尼器布置方案,最终用静力弹塑性或动力弹塑性方法完成减震结构的设计;简化方法则是在降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结构的无控(即无阻尼器)设计,之后,通过在其中设置阻尼器并经弹塑性分析,证明设置阻尼器后的减震结构满足原设防烈度下的各项技术要求(含附加阻尼比的限值要求),从而完成减震结构的设计。两种方法相比,简化方法具有思路清晰,操作方便,易为一般设计人员接受的优点。
  工程实例证明:降度设计方法不仅适用于以剪切变形为主且变形较大的框架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如本文实例中采用机械放大装置)也可适用于变形较大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参考文献
  [1]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邓小武.粘滞阻尼消能减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及应用[D].长江大学.2012.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含DEAD框解旋酶41 (DDX41)基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慢病毒包装将稳定过表达DDX41或特异敲低DDX41的短发卡RNA (shRNA)重组质粒转染至HepG2.2.15细胞系,筛选和建立稳定过表达或敲低DDX41的细胞株;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敲除DDX41的HepG2.2.15细胞株;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DDX4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通路验证;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
目的 一株抗破伤风毒素鼠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方法 从实验室前期以破伤风类毒素为抗原筛选得到的6株稳定细胞株中选取4E12进行制备及鉴定,首先将4E12细胞株扩大培养后腹腔注射BALB/c小鼠制备腹水,经Protein G柱和PD10脱盐柱两步纯化鼠源单抗;其次通过SDS-PAGE电泳检测抗体纯度并通过分型试剂盒鉴定抗体轻重链亚型,免疫印迹法鉴定抗体结合区域及表位类型,非竞争ELISA法测定抗体亲和力常数以及小鼠中和实验评价抗体中和活性.结果 获得能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4E12,其细胞培养上清效
目的:探讨育龄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创伤后成长现状,并分析家庭关怀度和反刍性沉思与PTG间的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RRI)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对102例育龄期SLE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PTG总分为(58.81±12.21)分,处于中等水平。路径分析示:家庭关怀度对PTG有直接正效应,并通过目的性反刍对PTG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为0.65。结论:育龄期SLE病人PTG待提高;病人PTG水
血小板生成素(TPO)可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成熟,是血小板生成的主要调节因子.随着TPO的发现并纯化,重组人TPO(rhTPO)分子、TPO受体激动剂在各个领域的研究迅速展开.rhTPO分子虽具有较好的促血小板生成活性,但由于存在明显的抗体中和反应,中止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开发应用,目前进行研究的rhTPO是我国科研工作者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内表达的TPO分子,并未发现抗体中和反应.TPO激动剂与TPO无序列同源性,可与TPO受体结合并激活信号转导,从而导致血小板的增加.该文主要围绕rhTPO分子和TPO受
目的 可视化分析2015—2020年《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发表文献的关键词,总结杂志近5年研究主题的历史演进以及热点趋势,为期刊选题策划、约稿和挖掘优质稿源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2020年发表文献,采用Citespace5.7.R2软件对文献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499篇.出现频次排名前5位的关键词为抑郁症、抑郁、精神分裂症、焦虑、认知功能,中心度排名前5位的关键词为反刍思维、双相障碍、失眠、儿童、生活质量.研究领域主要为情
目的 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1年3月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和SPSS 21.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8篇文献,涉及24个穴位,3种证型,腧穴使用总频次202次.总使用频次前3的腧穴为关元、神阙和子宫
目的:对消化道癌症病人化疗期间不同症状体验进行症状群的研究,为进一步采取症状群联合干预方案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肿瘤科化疗的207例消化道癌症病人,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安德森症状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病人的症状体验,进行分析和分类;并分别根据症状发生率和严重度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比较和分析症状群的稳定性。结果:消化道癌症病人化疗期间存在多种症状,发生率最高的症状为疲乏,其次为食欲下降、口干;相对较严重的症状为食欲下降,其次为疲乏、恶心;症状造成的困扰依次为对一
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在精神分裂症病人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179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血清性激素中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将其分为观察组(n=92)和对照组(n=87),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估病人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并进行风险评估。比较两组病人的PANSS评分、NOSIE评分及风险评估结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PANSS阳性症状评分和NOSIE总消极因素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
目的 制备α-芋螺毒素GI抗血清,为其中毒救治提供有效手段.方法 构建包含α-芋螺毒素GI、PADRE和破伤风毒素C片段(TTC)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原核表达GI-PADRE-TFC融合蛋白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抗体滴度,并测定其对小鼠的抗毒活性.结果 获得GI-TTC融合蛋白69.5 mg.GI-TTC融合蛋白免疫小鼠第5次免疫后血清对GI、GI-BSA的抗体滴度分别达到1∶102400及1∶204800.100、200 μl融合蛋白抗血清
目的 探讨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简称青航校)学员飞行适应能力与视力、屈光状态和隐斜等医学选拔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空军招收飞行学员(简称空军招飞)医学选拔标准是否合理,为空军招飞医学选拔标准修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2所青航校2020届毕业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学员进行飞行适应能力评估,按空军招飞医学选拔相关要求进行体格检查,对不同飞行适应能力评分的学员身高、体质量、视力、屈光状态及隐斜等医学选拔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飞行适应能力达标的学员裸眼视力(P=0.003)和屈光状态(P=0.027)医学选拔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