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京剧默片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531313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最早的电影是无声电影,又叫默片。作为国粹的京剧,其实与电影结缘极早。1905年,就有一名叫任景丰的沈阳籍留日学生从日本学得拍摄技术,回国在北京琉璃厂土地祠开办丰泰照相馆,通过购买的法国制造的木壳手摇摄影机和14卷胶片,尝试拍电影。首次拍摄的是有"伶界大王"之称的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内有"请缨"、"舞刀"、"交锋"等片断,谭鑫培演老将黄忠。摄影师是刘仲伦,因无灯光设备,为了利用日光,是在丰泰照相馆的露天广场上拍摄的,拍摄时不分镜头,演员一直演下去,摄影也一直拍下去,直到一盒的胶片拍完。镜头的处理上只能是远景、全景,镜头一直不动。前后共拍了3天,拍成影片3本,每本200尺,片长约半小时。这是我国拍摄的第一部京剧艺术片,也是我国的第一部默声电影。以后,丰泰照相馆还拍摄了谭鑫培的《长坂坡》,名武生俞菊笙和朱文英合演的《青石山》、《艳阳楼》,俞振庭的《白水滩》、《金钱豹》,许德义的《收关胜》等京剧片断。尽管这些京剧艺术片都是无声片,但当先后在北京的大观楼戏园和吉祥戏院放映并运往江苏、福建等地放映时,却很为轰动,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191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派赴欧美考察印刷、电影事业的鲍庆甲回国后,就正式成立了“活动影戏部”,聘请曾任基督教会报刊编辑的陈春生任主任,请装订部工友任彭年当助手。任本人爱好戏剧,也经常登台串演京戏和文明戏,他后来和当年武侠电影明星邬丽珠结婚。他的儿子任意云后来也成了编导。摄影师是照相部的技工廖恩寿。1920年,商务印书馆影片部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拍两部“古剧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这两部戏是梅先生经常演出并得到观众欢迎的剧目。《春香闹学》中,梅兰芳饰春香,李寿山饰陈最良,姚玉芙饰杜丽娘。为了适应无声电影的特点,压缩唱词而改用字幕插在片中。另外,还加强了动作性,把春香逛花园的暗场戏改为明场表演。由于拍摄条件较差,镜头大半用全景、远景,片上时有模糊的景象。梅先生在这场戏中表演了打秋千、扑蝴蝶、拍纸球等很多富于舞蹈性的优美身段。影片的服装和化妆以及道具都和舞台上一样。花园一景,是借用苏州河畔一座私人花园实地拍摄的。由于摄影师当时是初拍“古剧片”,没有经验,竟把洋房也拍了进去,闹出了笑话。《天女散花》是最早拍摄成电影的一出完整的京剧。梅兰芳主演天女,姚玉芙饰花奴,李寿山饰维摩。整个影片三场:第一场“众香国”,迦兰来传法旨,命天女到维摩那边去散花问疾。第二场“云路”,表现天女单行歌舞。第三场“散花”,天女在云台隐隐出现,向文殊与维摩谈道处,大散花片。天女御风而行的镜头中,画面上还叠印了移动的云彩,以增加气氛和美感。
  1921年,由江苏南通张謇筹资十万创办的中国影戏制造公司,首拍影片京剧《四杰村》,由南通伶工学校演出。该片除在上海、南通、南京等地放映外,还远运美国纽约上映。
  梅兰芳先生的剧目,后来还拍过两次默声片。1924年,上海民新影片公司将梅兰芳演出的《西施》、《霸王别姬》、《上元夫人》、《木兰从军》、《黛玉葬花》等五出戏中的“羽舞”、“剑舞”、“拂尘舞”、“走边”等片断,拍摄剪辑成一部两本长的戏曲短片。但短片放映时间极短,就是梅兰芳本人也没有看到,生前曾一直引为遗憾。就在这一年的9月,梅兰芳带剧团到日本演出,应日本宝冢电影公司之邀,拍摄了《廉锦枫》的“刺蚌”一场。
  默片时期的京剧艺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形象资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京剧的繁荣景象。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直到1935年,古代有声影片公司才拍摄出中国第一部有声京剧艺术片——谭富英和雪艳琴合演的《四郎探母》。
其他文献
针对单家寺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后期蒸汽利用率低的状况,研制开发了石油磺酸盐蒸汽增效技术,该技术具有洗油、降粘的功效,可广泛应用于前置液和伴蒸汽注入及井筒降粘。不仅降低
老北京人喜欢找乐,娱乐的内容十分丰富,除了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外,还有许多通俗的群众性娱乐活动。    养飞禽    过去老北京茶馆很多,养鸟人提着鸟笼到茶馆坐坐,说是喝茶,实际是亮亮自己的鸟儿,虽说提笼架鸟成了游手好闲的代名词,可见养鸟作为北京人传统爱好,已很普遍。一般玩叫鸟和打弹鸟、叼旗鸟的较多,王公贵族养的观赏鸟多出自江南,一身美丽的羽毛,不善于鸣叫,称南鸟。有鹦哥、俗称鹦鹉。分大、中、
北京天桥市场早在明代即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就形成了。那会儿天桥附近有不少河流,翠柳依依,河水滚滚,遍地纵横,风景秀丽,很像江南的水乡,是北京南部的一片风景区。每逢三月阳春,游人众多。在天桥的大桥附近,有酒楼、茶肆、饭馆等商业和一些游艺场所。当时的市场在石桥西北边,即今天铺陈市、草市一带,有“日旦市”、“穷汉市”、“蒸饼市”等。    一、 天桥东市场的形成    清朝道光年间至光绪年,因天桥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