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和肿瘤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y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和特异结合蛋白的复合体,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和完整.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序列.端粒酶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调节端粒酶为基础的基因治疗为抗肿瘤的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研究端粒酶的活性表达及其调节和作用机理,对肿瘤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与成人相比,儿童银屑病有更泛发、更严重的倾向,而大多数抗银屑病疗法又因有破坏性和不可逆的副作用而限制了在儿童中的使用;卡泊三醇治疗成人银屑病已证明是有效、耐受性好和可接受的,某些研究亦证明了它在儿童银屑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它对体内钙平衡影响的研究则尚缺乏,该研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定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
皮肤肉芽肿性血管炎作为疱疹后的一种反应性表现不常见,以往只是作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的一种迟发的并发症报道的。作者报告3例疱疹后呈带状分布的持久性、伴疼痛的丘疹损害,经组织病理证实为小血管肉芽肿性血管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主要侵犯女性。研究提示雌激素与此病的易感性相关,雌激素依赖性作用如增强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和抗体反应在病情加重方面起一定作用,但增强免疫应答和性别特异性疾病的表现的机理不清楚。作者试图用鼠狼疮模型来确定是否在T细胞转运模式上的性别特异性差异能影响疾病临床表现的严重性。
期刊
黄褐斑的治疗除避免易患因素、口服和外用避光药外,局部治疗以Kligman的改良配方(4%氢醌、0.05%维A酸和0.05%倍他米松)效果显著,但高浓度氢醌及(或)长时间使用可产生副作用。0.1%~0.4%甘草提取物LPT-40与0.05%维A酸和0.05%倍他米松联合治疗产生了满意效果。其它方法如化学剥脱似乎能产生协同作用。Silk Touch二氧化碳激光机在难治的真皮型黄褐斑显示出良效。
1991年以来对麻风高流行区居民的麻风杆菌感染情况和带菌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与麻风患者并无接触史的一些居民血清中抗麻风杆菌抗体阳性,且鼻腔粘膜亦带有麻风杆菌,这一事实不仅对麻风的感染源主要是接触未经治疗的麻风患者这一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还提示作为感染源的麻风杆菌亦有可能存在于生活环境中的某些地方,为此作者首先对居民生活用水中是否存在麻风杆菌进行了调查.
期刊
报告1例56岁男性Felty综合征,1991年患者左小腿发生撕脱伤并成功地进行了皮肤移植,供体部位是患者自身的左大腿伸侧。1995年12月患者在因特网上见到米诺环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消息,并要求参加了试验治疗。
近红外-傅里叶(NIR-FT)拉曼分光镜是根据分子吸收红外光后引起振动能级的跃迁,而这一能级的跃迁是和某种特定的化学键的振动频率相关这一原理工作的。因此,它可根据分子中不同官能团和化学键的红外光谱来分析化合物的结构和构象。
都柏林念珠菌是近年来主要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口腔中分离出的一种新的念珠菌,因为其表型和基因型与白念珠菌等其它念珠菌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而成为一个独立菌种。现就其生物学性状,耐药性和流行状况等几方面加以概述。
通过对皮肤利什曼病、链尾丝虫病、皮肤血吸虫病、裂头蚴病、溃疡型分支杆菌感染、潜蚤病和皮肤蝇蛆病等临床上较少见的7种感染性皮肤病的文献复习,就其病原体、免疫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静脉性溃疡是与下肢长期存在的静脉高压有关的慢性损害。治疗方法有对受累肢体的包扎压迫、用自体皮片移植和外科重建来纠正或改善静脉畸形,但前者收效甚微,后者需要住院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