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螺钉取出困难应对策略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a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仍是治疗四肢骨折的主要方法之一.钢板在骨折愈合后作为异物不宜长期存留于体内,应予取出[1].而有时钢板螺钉的不易取出会使手术陷入进退两难境地[2].1992年2月~2004年12月收治钢板取出困难病例22例共计22块钢板、56枚螺钉.均应用断取螺帽法及改进改锥法顺利取出。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使用腘绳肌腱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部分重建、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的疗效差异.方法 本研究共包括56例ACL重建病例,其中部分重建11例,单束重建25例,双束重建20例.所有患者术前及随访时均进行IKDC2000、Tegner和Lysholm评分以及常规KT-2000和后推KT-2000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9.84±5.03个月(13~22个月).对
我们报告五组Ⅰ或Ⅱ级论据的研究,来调查髋部骨折后延迟外科治疗对结果的影响.与早期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比较,延迟手术患者表现为住院时间延长,痛苦增加,术后躯体功能可能减退.总之,校准潜在的致混淆因素后显示,延迟手术与死亡率增加无关,与术后并发症也无关。
期刊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自2000年3月~2005年3月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37例,根据AO-Weber分型:B型11例,C型26例.通过关节镜修整软骨缺损的关节面,取出游离体,1/3管型钢板固定外踝,螺钉固定骨折的内踝和后踝.在关节镜监视下准确复位仍有残存不稳的下胫腓联合,并用螺钉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获
颈椎多发性骨折的诊断、分型和手术治疗均有其自身特点,尤其是颈椎多发性骨折并四肢多发性骨折易漏诊或延迟诊断,以至于影响疗效,甚至导致死亡,为临床工作者带来诸多难题与风险,也提出新的挑战。
期刊
近日,德国蒂尔贝格大学运动极限领域专家约翰·安马尔教授从14种运动科目的角度,研究了各项体育比赛目前的世纪纪录,从而推算出了人类运动的极限。他表示,目前很多项目的世界纪录已经接近人类运动的极限。而中国选手刘翔保持的110米跨栏12秒88的世界纪录则可以再缩短半秒钟。
期刊
目的 验证抗感染活性骨(ARBX)一期同步植骨治疗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 方法自2001年9月至2008年9月,采用ARBX一期同步植骨治疗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24例,对其中获得10个月以上系统随访的18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随访时间10~63个月,平均23个月.18例患者除3例骨髓炎未治愈外,其余15例骨髓炎完全治愈:感染彻底控制无复发,骨不连、骨缺损获得骨修复.本组完全治愈率为83.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多发性创伤、尤其是伴有骨盆骨折患者的急救和早期处理成为提高重症创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环节.本期以"骨盆骨折的处理"为主要内容集中发表一些文章,请大家各抒己见,通过自己临床经验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国内以及国际上关于骨盆骨折早期处理的热点和动态,供同道学习和仿效.文章内容涉及骨盆骨折创伤控制的基本手段、微创治疗骨盆骨折、控制骨盆骨折的出血、早期准确确定二次手术时机的方法
期刊
大腿疼痛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目前对于大腿疼痛的发生机制还存在争议,因此至今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为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本文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大腿疼痛的有关问题做系统的探讨。
期刊
患者 男,36岁.因上腰部斧砍伤3 h急诊入院.检查:上腰部后正中L1-2平面可见12 cm长横行斧砍伤创口,创缘整齐,局部污染不重,双侧骶棘肌横断呈外翻状,局部出血较多(图1)。
期刊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ipsilateral femoral neck and shaft fractures,IFNSF)于1953年由Dalaney和Street首次报告[1]以来,文献报道逐渐增多,由于其处理的复杂性及挑战性,日益受到骨科医生的关注.我们总结自2000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20例IFNSF患者,分析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