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y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我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观念陈旧、目标性不强、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等。在新的世纪,应该遵循幼儿学习和获得语言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语言教学活动,遵循以下六个原则:语言运用情景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整合性原则、主体活动性原则和大量感知、积累儿童文学精品的原则。幼儿语言教育应主要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正确说普通话,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引发幼儿对阅读与书写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幼儿以后的学习继续做好准备。
  【关健词】语言 表达能力 兴趣
  一、一日活动中,可以帮助幼儿积累和运用词汇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环节都隐含着教育契机,幼儿语言学习如何如何合理渗透在一日活动当中去。比如在晨间接待的时候,教师与幼儿个别交谈:今天天气怎么样?引导与帮助幼儿运用语言表达:今天天气晴朗,天空是蓝蓝的,阳光真温暖等;午餐活动的时候,随手拿一个面包,就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看、闻、摸、尝、等方法,鼓励幼儿用恰当的语言形容面包,如香喷喷的面包,甜甜的面包、松软的面包等。深秋时节看到偶尔飘落的落叶,教师说出“小树叶像蝴蝶翩翩起舞”的诗句,再问幼儿“小树叶还像什么呢?”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争先恐后的地说出“树叶像金黄的贺卡飞到小朋友的手心”“树叶像小飞船飘在蓝天上”“树叶像降落伞慢慢降落”等优美的诗句。
  二、幼儿园里的美丽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中国和外国有很多经典的童话故事中蕴藏着无数美的教育,语言的丰富美、人物的心灵美、故事的情节美等,无不吸引着幼儿、为了营造这种文学作品欣赏环境,让幼儿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教师们在幼儿园楼道里精心布置的《拔萝卜》《小猫钓鱼》《白雪公主》等童话王国。教师利用一日活动环节,组织幼儿欣赏,让孩子们快乐的遨游在童话王国里,用童心与故事里的人物对话,充分体验童话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这些故事里,幼儿不仅学会了许多优美的词句,而且还渐渐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做事不能三心两意”“做人不但要有美丽的外表,更要有美好的心灵”等道理,激发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有一个好的文学欣赏过程,可以提高幼儿文学语言能力
  我们的幼儿园注重从小培养幼儿的文学欣赏能力,教师们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年龄特点、已有的语言经验、各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一些诗歌、故事、散文等,引导幼儿欣赏学习、传统文学作品欣赏活动往往采用先引导幼儿完整欣赏作品,再感受理解作品活动模式,这样容易使幼儿的思维局限于原始教材内容,束缚幼儿对语言的运用。教师努力改变教育观念,力求从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成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大胆创造者。比如:秋天到了,秋风吹得树叶轻轻飞,吹得红旗迎风飘,教师发现幼儿对“风”这一自然现象很感兴趣,因此在大班年级选择了散文《风在哪儿》,引导幼儿感受作品优美意境,清晰的语言。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一起到大自然中找风,与风儿游戏,感受风给大自然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具有动感的电脑动画,鼓励幼儿自由讲述,在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最后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散文;活动过之后,再将幼儿带到大自然中,让幼儿更深沉层次地感受风吹河水、落叶的优美意境。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将“教”与“学”融为一体,成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还提出了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你们听了这篇散文有什么想说的?这篇散文美吗?风还在哪儿?你能试着用好听的话说一说吗?”大自然是生动的活教材,大自然赋予了幼儿创作的灵感,幼儿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句;风吹得河水轻轻的流,叮咚叮咚的弹着琴;风吹得柳条飘呀飘,像孩子们在跳舞……
  四、各种各样的区角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运用区角活动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的空间,比如:用旧台历制作成故事书供幼儿创编故事,用信纸袋制作纸袋木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用语言形容某一实物、某个人、某一乐曲、某一图画等,鼓励幼儿主动和小伙伴交流,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设置图书角供幼儿欣赏、阅读,激发幼儿对图书的爱好,启发幼儿大胆运用丰富的词汇看图意讲述,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创设语言小舞台,为了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他们大胆自信地表演,我们还用录音录下孩子讲的故事,鼓励孩子们在欣赏中学习、在评价中提高。
  由于幼儿的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很多幼儿运用语言还很稚嫩,有时候一句话可以让人大跌眼镜,但是我们在这个时候就要以幼儿的思维去欣赏它,用幼儿的心灵去肯定它,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积极的去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幼儿扩展经验,为幼儿提供移动的发展条件。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学习语言,去感受语言可以表达的每一个意思,让幼儿喜欢上语言,喜欢上运用语言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周兢.论幼儿园整合课程中的语言教育[J].幼儿教育.2003(07).
  [2]陈月霞.以文学作品为框架构建幼儿语言教育课程[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04).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广洋湖镇中心幼儿园)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课文原文】  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大家跟老师去郊外游玩。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农田里,稻子黄了,高梁红了,棉花白了。  大家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图文对照,读准全文。2.情感目标: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3.能力目标
【摘要】案例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将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需要传神的案例,案例材料的选取是否恰到好处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高中政治教学中选取案例时不应局限于教材,应拓展视野,多元化采集案例,丰富教学案例,活化课堂教学。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选取案例资源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与看法。  【关键词】案例 多元化 高中政治  一、通过新闻报道选取案例资源  
在绰约多姿的洋兰世界中,兜兰属植物(Paphiopedilum)无疑是最具特色的类群之一。其花朵的最大特色在于那酷似拖鞋头的兜状唇瓣及特别发达的背萼,前者奇特雅致的形态与后者千
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而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得到全面的、均衡的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
的数,而2/3是表示这样2份的数,所以1/3<2/3;同样道理2/5<3/5。(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比较)  生3:1/3是1个1/3,2/3是2个1/3,2个1/3要比1个1/3多,所以1/3<2/3;同样道理2/5<3/5。(根据分数单位的多少进行比较)  生4:1/3和2/3的分母都是“3”,1/3的分子“1”不到分母“3”的一半,2/3的分子“2”超过了分母“3”的一半,所以1/3<2/3;
说到字词教学,很多中学语文老师都会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这是“小菜一碟”,所以很多老师在处理课后生字词的时候,就是简单的抄写,最多再加上相应的默写,处理完生字词教学,
【摘要】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初,我们体育老师最大的任务就是进行广播操的教学。这是一件让我们感到十分头痛的事。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站在那不长时间,就会不听你的指挥,左顾右盼。理解能力较差,有的协调性很不好,即使你喊破喉咙,再三练习,反复强调,他们照样是同手同脚而且做得有滋有味。如何让一年级的新生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适应小学生活,并具有一定质量地参与到广播操的教学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我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乡下孩子》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作者以“乡下孩子”的眼光,捕捉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组诗情画意的乡下孩子游戏、劳动的图画,营造了美好的意境,从而赞美了乡下孩子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全诗共4小节,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生活的情景,“欢畅的黄鹂”比喻孩子们的活泼快乐,“盛开的野菊”比喻孩子漂亮可爱,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
[教材简析]《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上的一首诗,它富有浓浓人情味,烈烈生活情,全诗有两条线:明线:叙事线——送蝈蝈";暗线:情感线——献爱心,教学本诗,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里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如今,新课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