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体是酸性还是碱性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198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流行的健康话题中,无数次听到“体质的酸性化是万病之源”,“所有的肉类都属于酸性,绝大部分的蔬果类都属碱性”,“癌症只能在酸性身体中形成”等等。周围的朋友们也无数次地问我,该如何获得碱性体质,以至于不得癌症。有空儿时,我会耐心地给他们解释解释,可常常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一个一个给朋友们叙述。不妨今天写出来,供大伙儿自己阅读吧。
  人体内的水维持着体内一切物质的平衡
  大自然是如此的奇妙,人们惊奇地发现,地球有70%的面积被水覆盖,人体70%由水组成。
  只要是生物,一定离不开水,只要是细胞,一定在“水”中生存。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水的含量差别较大。水生的植物和动物的身体内,水的含量往往比较多。例如,水母的身体里水的含量竟占体重的97%。人体存活之所以离不开水,是因为人体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人体的水可以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的水维持着细胞内的物质与细胞外物质的交流,人们是看不见的。
  细胞外的水可以看到的有血液(占体重的8%),淋巴液、脑脊液、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关节液等。
  身体内所有的液体都是在一刻不停流动循环着,通过这样的流动方式,带给每个细胞存活所必需的养料,同时,带走多余的废料,维持着细胞始终处于最佳的生存环境。
  在医院里,我们可以时时刻刻体会到这种循环的存在和运作。比如,抢救病人时,从血管内注入药物,几秒至十几秒就可以起作用了,也就是说,药物在几秒钟内就可以达到细胞内,可见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
  每个“正常”人体内的酸碱度时刻都维持在平衡状态
  既然人体每个细胞都在液体的“浸泡”中并时刻保持平衡,那么,每个细胞内的酸碱度(也称PH值)也就可以随时抽血检测出细胞内的PH值了。
  在医院里,常规血化验中就有此项。
  人体血液PH正常值为7.35-7.45之间,PH 大于 7.45 为碱中毒( alkalosis ),低于7.35 为酸中毒( acidosis )。
  就是因为有全身血液流动的循环,时时处处维持在7.35-7.45之间。当血液PH低于6.9或高于7.7时,就会发生生命危险。可见,体内的PH值对于生命是何等的重要。
  如此重要的PH值身体,是如何精妙地时时秒秒维持一生的呢?
  说起来很复杂,尤其需要具备中学化学知识并做过实验就能理解和认识清楚了。简单来说,是通过两个主要的环节来实现的:
  一是肺的呼吸,控制二氧化碳呼出的多少,主要是排出碱保留酸。
  二是肾脏排出氢离子(H+)的多少,主要是排出酸保留碱。
  由此可见,只要肺的呼吸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正常,呼吸不间断,排尿不间断,血液里的酸碱度就一定维持在7.35-7.45之间,血液酸碱度正常,全身所以细胞的PH值也就正常了。
  在医院里,对于肺部毛病影响呼吸的病人和肾脏毛病影响排尿的病人,医生都习惯查血液的PH值是否还能维持平衡,一旦发现偏酸或偏碱,就需要采取纠正偏酸或偏碱的药物和方法,解除酸碱的不平衡。这是任何内外科医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食物的酸碱性不可能影响到细胞的酸碱性
  我们说身体的PH值在7.35-7.45之间,是指血液、淋巴液、脑脊液、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关节液等看得见的液体和看不见的细胞内容物。正常人体为了与大自然交融和生理功能的要求,不同的部位可以有不同的Ph值。比如人的唾液PH值在6.2-7.4之间,胃液PH值在1-2之间,胆汁PH值是7.4,胰液PH值是8.2,小肠液PH值是7.6,大肠液PH值是8.2。这一系列消化液的不同PH值,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完全彻底有效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有用成分——强酸性的胃液是为了杀菌和降解食物的分子结构。肠道的碱性有助于消化吸收。
  再比如男性精液的PH值是7.8-9.2,女性宫颈的PH值是7.0-8.5,都偏碱性,因为精子在碱性环境中活性最高,受孕机率则最大。
  人体排出的液体中变化最大的是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的PH值在 4.8-7.4 之间,多数人尿液呈弱酸性,PH约为6.5左右。之所以尿液的PH值不稳定,正说明了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体内酸碱度稳定的平衡,也就是说,如果食物中的酸多了,身体就要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酸性物质,于是尿液PH值就偏酸性,反之,食物中的碱多了,尿液就偏碱性了。
  由此可见,无论你从食物中获得的是酸还是碱,到了胃里,在强胃酸的混合后,都变成酸性的,到了肠子中,又遇到了碱性的胆汁胰液肠液的混合,又都成了碱性的。从肠子里吸收到血液中,如果酸性分子多了,肾脏工作量加大,多排出一些酸;如果碱性分子多了,肺就多呼吸一些,多排泄一些碱,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竭力保持体内的PH值在7.35-7.45之间,让每个角落的细胞“愉快舒适”地存活着!
  还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对于“酸性体质容易患癌症”之说,我可是有自己的实验依据。想当年,当我还是研究生时,做过“癌细胞原代培养”的工作,就是从癌症病人切除的癌块中取下癌细胞在培养瓶里养活它们。这时候对于培养液来说,PH值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条件,无论是酸了还是碱了,癌细胞都不能“痛快舒适”地生长,只有合适的酸碱度才能活得好。原因很简单,因为癌细胞就是人体自己的细胞的一种,它们的存活与同人体的正常细胞需要同样的酸碱度。
其他文献
那些去除黑眼圈的方法靠谱吗  整形:包括手术与非手术(微整形)两种方式。有资质的医生才能完成整形的工作;您若是想快速得到彻底的治疗,直接到医院咨询医生。  外用药剂:氢醌、维甲酸、类固醇等药品,包括化学剥脱术,都要由皮肤科医生指导使用或操作,不要自行尝试或到美容院处理。  偏方:热毛巾、冷汤匙、小黄瓜……冷热刺激到对血管型黑眼圈可能有暂时改善,但不是长久之计;况且刺激可损害皮肤屏障,加重皮肤炎症,
期刊
夏天到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不少人已经换上了清凉的夏装,色彩鲜艳的防晒衣更是在今年夏天“火”了一把,受到爱美人士的青睐。那么,夏季穿衣哪种衣料可防暑?哪种衣料可防晒?哪种颜色最能吸收热量?怎样着装既凉爽又健康?……尽管夏季的着装相对简单,但是里面却有不少学问。  衣料  ——轻质布料:防暑降温  炎炎夏日,当衣服单薄到已经无法再省略的时候,就要从衣料上下功夫了。而在众多衣料材质中,丝、棉、麻等天然
期刊
年轻人记忆力衰退是亚健康的表现。研究表明,我国有70%左右的年轻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脑力透支、熬夜、负性情绪是影响现代白领健康的主要隐疾。这类人群常常抱怨自己记忆力不好,实质上这种记忆力减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脑记忆力通路结构受到损伤,而是焦虑或抑郁情绪障碍导致的一种假性记忆力下降。   24岁以后记忆力会逐渐减退  丢三落四的毛病一直让杜小莉很苦恼。“有时候,只是跟朋友聊天而已,就把手机落在她办公
期刊
从染色花椒、毒生姜到近期曝光的镉大米、毒皮蛋,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摧毁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公信力。食品安全是关乎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依法重典治乱绝不手软,才能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保健食品广告90%以上虚假违法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对2012年全年和2013年1月-3月期间全国118个省级电视频道、171个地市级电视频道和101份报刊的监测数据,保健食品广告
期刊
正常服药的高血压患者成了低血压  王大伯今年76岁,有十多年的高血压病史,一直规律地服用降压药物,每次到医院配药时,他也会量一下血压,看看是不是稳定。最近几天,王大伯经常会觉得头晕、乏力,人也特别会出汗。昨天上午,他刚回到家,就突然感觉浑身不舒服,家人一看他脸色苍白、满头大汗,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为王大伯测量血压后发现严重偏低,收缩压只有50mmHg,考虑他为低血压造成的短暂性脑缺血。  询问病
期刊
孙菊生老人生于1913年。出身于书香世家的他,自幼随母习画,10岁参加了北平艺社,13岁又加入了湖社画会,人称“神童”。在书画界,孙老画猫是极有名气的,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位蜚声画坛的“猫王”,曾是辅仁大学物理系研究生中的佼佼者。从1942年起孙老先后在几所大学教授任教,桃李满天下。孙老在诗词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每画皆自题有诗词,画就诗亦成,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业余习画的物理学教授,“一不留神”
期刊
深夜来临,挣扎和恐惧就拉开序幕,意识已经模糊,脑袋快要爆炸,眼睛还是无法关闭?  是什么让你睡不着  还记得失眠从何而来吗?对绝大多数失眠患者来说,这不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身体特质,按照专家的解释,它是源自于错误的行为和想法。错误即意味着违背了本意,可能事业上的一次打击,情感上的一次变故,身体上的一些不适,让你陷入彻夜难眠的状态,这些是每一个成年人必须要面对的挫折,它一定会来,并且不止一次。可能你已经
期刊
小满之后,易致腹泻;夏日受凉,易致腹泻;滥用抗生素,易致腹泻……为什么呢?这很可能是“肠道菌群”因某种原因“失调”了!  人体是个“细菌动物园”  人类刚出生时,体内无菌。但在出生2-4个小时后,就会有微生物进入身体定居繁殖。在人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皮肤、口腔、鼻腔、咽喉腔、眼结膜、肠道及尿道等部位,都有它们的身影。  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微生物大都生活在肠道里,其中大多数是细菌。据估计,
期刊
“酒界泰斗”秦含章夫妇有自己独特的长寿经验。一日三餐有讲究,健身动作经常做,培养兴趣不放松,爱情滋润到永远是他们的养生秘诀。  “酒界泰斗”秦含章老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工业发酵与酿造技术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1908年2月19日出生。其夫人索颖,我国著名营养学专家,1922年7月出生。二老为什么如此长寿,请看他们的养生经。  一日三餐  每天安排五顿餐,少吃多餐是
期刊
一年之中,我们的皮肤暴露在外最多的时候就是夏季,这个季节,不仅有炎热的气候、毒辣的阳光,还有户外防不胜防的蚊虫叮咬及繁殖迅速的真菌。而针对夏季最多见的蚊虫叮咬引发的皮炎、日光性皮炎、真菌感染引起的足癣、股癣等这几类所带来的皮肤损伤,很多人为了图方便,习惯于自行购药解决这些皮肤问题所带来的瘙痒、发炎等困扰。但是,医生提醒大家,外用药使用不当反而会使皮损症状加重,即便是为了暂时缓解症状,用药时也不能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