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列车消毒管理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vcxzx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423-02
  随着高速旅客列车的的快速发展,做好应急状态下旅客列车的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科学合理的消毒,能有效的杀灭、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减少疾病的发生,为旅客提供安全的出行环境。
  1 做好消毒管理意义重大
  1.1 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在传染病的防治上,消毒主要是控制传播途径,清除或杀灭物体表面的有害微生物或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从而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所以,要做好列车环境消毒,防止传染病借铁路传播,必须在应急状态时,抓好列车车厢的消毒管理。。
  1.2 降低粉尘防止呼吸道病
  车厢内内空气中的飞沫及尘埃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在喷雾消毒中,形成的气雾滴能黏附空气中的颗粒,引起沉降,从而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使旅客能呼吸到新鲜空气,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对人呼吸道的刺激和损伤,避免诱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1.3 增加湿度,降低温度
  车厢内的消毒,可以提高舍内空气的湿度,通过蒸发散热降低车厢内温度,在夏季高温季节可降温3-4℃,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有效减轻热应激。
  2 消毒管理的误区
  2.1 忽视消毒前的清扫工作
  消毒前的清扫工作,可以将环境中90%的病原微生物清除掉,之后喷洒常规的消毒药,可降低95%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如坚持同时做好清扫和消毒工作,则基本可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因此,车厢内消毒应遵循以下基本程序:清扫然后喷洒消毒药液。
  2.2 盲目消毒
  科学的消毒程序一般分为定期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三种情况,而且按照从先内后外、上到下的顺序进行,不可杂乱无章,车厢内的消毒不应只是简单的喷洒一番,应重视门窗、供水管道及等死角的消毒,防止这些地方变成了病原菌繁殖的场所。
  2.3 消毒药剂量不当
  在配制消毒药液时,注意消毒液添加量,防止消毒液浓度过大过小。禁止边加水边加消毒液,加水过程中要设专人看守,防止消毒液从消毒桶中溢出。
  2.4 过分依赖消毒
  不要认为消毒后就一劳永逸,而忽视日常管理、环境控制以及综合防疫措施,造成疫病预防的有效性降低。
  3 如何进行有效的消毒
  3.1 合理选择消毒药物
  消毒药物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消毒的目的、对象、疫病流行趋势,依据高效、广谱、经济、副作用小的原则选择药物。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类:氯类副作用小,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多作饮水消毒;季胺盐类,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多作设备的消毒;甲醛对细菌、病毒均有效,但作用缓慢,有腐蚀性,多作棚舍的消毒。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药的敏感性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形成芽胞的微生物对消毒药敏感性差,因而所用药物的浓度及作用时间都要增加。大多数的消毒药对细菌有作用,但对细菌芽胞和病毒作用很小,因此在消灭传染病时应考虑病原微生物的特点,正确选用消毒药。
  3.2 保持消毒环境适宜的温度
  除高温消毒完全依靠温度作用来杀灭微生物外,其它各种消毒方法亦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消毒剂的杀菌效力与温度成正比,温度增高,杀菌效力增强,因而夏季消毒作用比冬季要强。当采用熏蒸消毒方法时,在温度15℃以下时会降低消毒效果,在25℃~40℃環境温度条件下的消毒效果最好。
  3.3 保持消毒环境适宜的湿度
  环境湿度对熏蒸消毒的影响较大,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甚至导致消毒失败。利用甲醛、过氧乙酸进行熏蒸消毒时要求湿度在60%~80%。另外,大部分消毒剂干燥后就失去了消毒作用,溶液型消毒剂只有在溶液状态时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另外,紫外线在相对湿度为60%以下时,杀菌力较强,在80%~90%时,杀菌力下降30%~40%,这是因为相对湿度增高会影响紫外线的穿透力。
  4 注意事项
  4.1 要确保人身安全
  常使用的消毒药对皮肤粘膜具有刺激性,故应避免与皮肤接触,消毒时带上耐酸碱的手套;防止溅到眼睛,引起眼结膜损伤。
  4.2 消毒剂要轮换使用
  在选择消毒药时,要多种轮换,交叉使用,防止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常用的消毒药有醛类、氯制剂、复合酚、含碘化合物、季铵盐类。每周更换其中一种消毒药,可以针对不同微生物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探讨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加强医院感染宣传和培训,加强重点环节和重点科室的监督管理;结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使各项医院管理制度得以顺利实施,控制医院感染;结论: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感染汁;控制;管理;预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
期刊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中的作用。方法:用Ox-LDL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LR
医疗增加值(medical Value added MVA)指医院业务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剩余部分,相当于企业的边际利润,反映该时期医院经济增加值.MVA=业务收入-日常运行成本(变动成本)[1].
【摘 要】目的: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加强再生物品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从消毒供应中心这方面堵截院内交叉感染,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期刊
目的:在首次发现转化生长因子III型受体( TGFBR3)在心肌细胞中存在较高丰度表达的基础上,探讨TGFBR3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以及其生理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技术检测
【摘 要】为了减少脑卒中患者翻身中的风险因素,提高住院患者的安全性。将2011年9月-2012年5月的各种脑卒中患者,运用根因分析方法进行近端原因、根本原因分析,制订翻身的评估、监控机制,改进翻身方法,选择规范化健康宣教,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和医护间合作。2012年7~12月对改进效果进行追踪。结果显示,翻身风险意外由2011年1~6月的37%下降为2011年 7~12月的11%.有效地降低了翻身
期刊
目的 分析成都市成华区2015-2017年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成都市成华区2015-2017年中小学校和
【摘 要】目的:探讨药房高危药品的有效管理方法,确保日常用药安全。方法:归类整理并记录药房所有的高危药品,合理建立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培训和督导。结果: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力度有所加强,使患者的用药安全有了更大的保障,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风险,确保患者就医质量。结论:通过对药房高危药品的合理管理,能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增强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责任心及安全意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
期刊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422-01  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针指导下,走过了五十多年坎坷的历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还面临着较多困难,存在着经费补偿机制不足、医疗专业队伍不稳定、医疗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医患关系的矛盾等一些问题及不确定因素,需要管理者去思考、去探索、去改变,如何提高
期刊
目的:从血管内皮细胞(VEC)通透性角度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促进单核细胞跨内皮迁移的机制。方法及结果:单核细胞跨内皮迁移实验和TEER结果表明,C.pn感染可促进单核细胞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