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开车上班都要思考在路上碰到的各种交通问题,特别是每每遇到禁行的标志,我就要想,这个禁行标志是合理的吗?为什么在遇到局部交通堵塞的时候,管理者首先想到的是设一些禁行的标志?其实,在很多场合,取消禁行标志往往使这条线突然变得通畅。
如果把这个例子推论到经济生活的话,可能会得到许多相似的结论。我曾经写过许多鼓吹解除管制的文章,于是就有朋友问,难道管制真的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吗?我说现在的关键问题并不是管制到底有没有些许好处,而是我们现阶段的管制实在太多。如果管制有什么好处的话,那么我们已经充分地享受过了,并且仍旧在享受着,现在的主要矛盾是管制太多了,以至于只要放松一点管制,我们就能享受到很大的好处,在现阶段,无论哪个行业,只要是放松管制,就绝对错不了。
有人不断在探讨中国加入WTO之于中国发展的意义,笔者认为,加入WTO对于中国最大的意义在于管制的逐步解除,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中国的改革到了一定的程度必须借助外力才能有更大的进展,这几乎是许多人士的共识。WTO规则就是一个很好的外力推动器,进入许可管制的放松将导致无数外国公司轻松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推动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而关税壁垒的降低将使无数商品以低廉的价格出现在中国的货架上,百姓将过上更加优越的生活。在向外放松管制的同时,对国民经济活动的管制也必然放松,因为在很多领域原来是对某些企业禁止的,既然对外国人都开放了,哪有对国内居民禁止的道理。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有关管制的理由,最基本的想法是,管制是为了维护秩序,管制是为了保护民族工业,甚至是为了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但是回过头来我们发现,凡是受到保护的工业都是最脆弱的,这个行业的秩序和信誉是最差的,相反那些早已解除管制的行业却逐步长大。汽车行业与家电行业就是两个最鲜明的例子。尽管国家对汽车行业投入了巨额资金,在政策上也给予了最优惠的政策,严禁其它厂商进入该行业,即使这样,在已经加入世贸的时候,来审视一下我们这些可怜的汽车业的家底,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叹息的不是这些企业不争气,而是我们这种严格管制使多少企业丧失了成长的机会。反观我们的家电行业,当年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同样是很大的,但是经历了这么多年,家电企业甚至已将国外某些产品逐出了中国市场,加入WTO,这些行业受到的冲击将是最小的。
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现在中国经济界遇到的最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因国有股减持问题所引发的股市急跌。实际上股价下跌并不是什么太重要的问题,关键是目前我们仍然找不到有关解决问题的方案。细观目前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归结起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政府管制。首先,现在主要问题是上市公司的质量太低,为什么会低,因为有资格上市交易的股票,都是政府部门指定的,真正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有资格上市,可以说,政府管制人为地限制了资本市场企业的素质。其次,在国有股减持的问题上,有关方面坚持国有股应当以净资产为底价溢价出售,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价格管制,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设立价格底线的结局就必然导致供大于求,由此导致市场价格急跌就不足为奇了。看来,管制往往成为办不好事情的根源。
回首中国20年改革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经济前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放松管制的过程,如果量化一下分析,还会发现,经济成长的速度与放松管制的限度是成正比的。回想当时铁板一块的政府管制状态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我们禁不住会问:为什么我们那时候不象现在这样这放开手脚?但同时还应当这样想一想,再过10年来看现在的状态,我们是否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认为当前的某些管制是多么的没有必要和缺乏效率!
作者简介:
谢金文:1969年生,现任《中国经营报》总编助理、《金周刊》主编、财经专栏作者。曾在《中国经营报》开设"财经开讲"、"财经时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