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气巴氏杆菌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来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41306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建立产气巴氏杆菌(P.aerogenes)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P.aerogenes 16S rR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及TaqMan探针,并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P.aerogenes 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标准曲线结果显示,质粒标准品在4.7×106拷贝/μL~4.7×101拷贝/μL和Ct值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2,扩增效率为98.29%.利用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P.aerogenes、溶血性曼氏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等36种常见猪、牛、羊细菌病原检测均为阴性结果,特异性强;该方法对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PA的最低检测限为47拷贝/μL,敏感性高;该方法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在1.58%~2.55%,重复性好.利用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和细菌分离方法对46份流产猪、牛和羊胎儿的样品进行P.aerogenes检测,结果显示前者的阳性检出率为23.91%(11/46),传统分离方法的阳性率为15.22% (7/46),两种方法总符合率为91.30%.本研究首次建立P.aerogenes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猪、牛和羊P.aerogenes的感染提供了敏感、快速和高通量检测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相互嵌套影响的不断深入,科学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发展的瓶颈.无论是科学研究本身,还是科学建制和科学政策,都处于变化之中.因此,需要深入认识科学知识生产的新规律,重新理解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的互动关系,拓展科学研究的疆域.文章分析了对科学研究进行再认识的原因,从对象、功能和方式3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科学研究的新内涵,并提出了适应科学变革的政策建议.
我国东北黑土地经过60年高强度利用和不合理耕作导致其有机质减少、碳氮严重失衡、微生物群落失稳等一系列退化过程,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黑土有机质含量降低是黑土退化的核心问题.生物是一切有机质的源泉,生物驱动的有机质动态平衡是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稳定及土壤质量的基础.然而,东北水热资源限制致使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质转化困难,制约了黑土质量提升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黑土粮仓)”设立了“黑土地产能和质量提升的现代生物学技术”攻关任务;
科研人员对科学有着较其他群体而言更为深入的理解,是科学传播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主体.科学资助机构作为科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续开始关注并致力于推动科研人员参与科学传播,从而加强科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文章调查了国外一些主要科学资助机构在推动科研人员参与科学传播方面的举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科学资助机构的定位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尝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开源已成为全球科技进步至关重要的创新渠道.开源创新体系建设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中国作为全球软件价值链和高新技术产业链必不可少的一环,需要更完善的开源创新生态.文章在系统梳理欧美先发国家开源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开源生态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开源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在过去 20 年中,全球经历了几次传染病暴发,如埃博拉出血热(EBHF)、甲型 H1N1 流感、非典型肺炎(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寨卡病毒病,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些传染病在人类健康、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全球性影响.本文整理 1996—2018 年的 SciVal 和 Scopus 数据进行学术分析,输出趋势主题,以期加强对传染病暴发的认识.
期刊
据新华社北京 11 月 7 日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发布.该意见提出,到 2025 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下降 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 87.5%,地表水Ⅰ—Ⅲ 类水体比例达到 8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 79% 左右,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
期刊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伪狂犬病毒(PRV)的流行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内蒙古某猪场采集疑似患猪伪狂犬病(PR)的猪脑组织,处理后采用PRV gE基因特异性引物经PCR鉴定后将阳性样品分别接种MDBK细胞和Vero细胞,分别进行病毒的分离,对分离的病毒测定病毒含量(TCID50).PCR结果显示,组织样品为PRV野毒感染.病料样品接种MDBK细胞和Vero细胞盲传4代后均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病毒含量为108.8 TCID50/mL.表明分离到1株PRV,命名为HS01株.采用PCR分别扩增分离病毒的gE、gC和TK
为建立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PCV2 ORF1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反应体系中引物和探针终浓度分别为0.7 μmol/L和0.25 μmol/L,且退火温度为59℃时,ddPCR方法具有最佳的扩增效率(96%).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ddPCR方法除了对PCV2检测结果为阳性外,对PCV1、PCV3和其它常见猪病病原的检测均未见阳性微滴,特异性较强.以10倍倍比稀释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UC57-NA-ORF1为模板,利用建
为了解鸡源大肠杆菌携带毒力基因数量、血清型与致病性之间的相关性,本实验收集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粪便、垫料、死鸡肝脏等病料样品,分离纯化鸡源大肠杆菌,利用PCR方法进行phoA基因鉴定和18种毒力基因(aatA、papC、tsh、fimC、mat、ibeB、vat、yijp、ibeA、ompA、neuC、cvaC、iss、iroN、fyuA、iucD、irp2、chuA)检测,随机抽取150株分离菌进行O抗原血清型鉴定.选择携带不同毒力基因、且已鉴定出O抗原血清型的鸡源大肠杆菌32株,进行鸡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国际合作的重要渠道,新时期应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形成了“科学研究—人员交流—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总体布局,合作总体布局不断完善,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合作模式不断优化.新形势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要适应全球化趋势和科研范式转变,构建全球化创新网络,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以及应对全球挑战和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因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模式与管理方式亟待创新.世界主要科技强国科学基金都建立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国际合作资助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