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症状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ey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儿童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症状型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形成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留置中心静脉置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症状型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将患儿分为血栓组、非血栓组,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症状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结果

105例中心静脉置管患儿,男∶女为68∶37;年龄8.5个月~13岁,平均年龄(5.5±4.0)岁;血栓组7例,非血栓组98例,非血栓组和血栓组患儿年龄[(5.7±4.1)岁vs.(2.5±1.8)岁]、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6.1±2.3)d vs.(8.9±2.1) d]、静脉营养应用大于7 d比例(11/98例 vs.5/7例)、静脉应用甘露醇大于7 d比例(7/98例vs.4/7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营养应用大于7 d和静脉应用甘露醇大于7 d是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症状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OR 50.703(95%CI 3.258-789.056)、OR 15.590(95%CI 1.196-203.146),P<0.05]。

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症状型深静脉血栓是深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起病隐匿,血栓一旦脱落容易导致肺栓塞等急症,并且影响患儿预后甚至延长住院时间。静脉营养应用大于7 d和静脉应用甘露醇大于7 d是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症状型深静脉血栓发病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近年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作为研究的最为透彻的骨诱导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本文对BMP进行了一个简单概述,并着重介绍其在小儿骨科中以相关外科手术为基础,辅以BMP治疗包括病理性骨折在内的一系列骨折时的疗效,及BMP在临床应用中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综述其研究进展。
期刊
@@
目的探讨儿童泌尿系统梗阻畸形外科手术中联合内镜治疗儿童泌尿系统梗阻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小儿外科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收治的17例儿童泌尿系统梗阻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的患儿临床资料。男13例,女4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5.9岁,左侧14例,右侧3例。肾积水、UPJO合并肾脏结石11例,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合并肾盂内结石3例,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合
期刊
目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 DBP)孕晚期染毒诱导子代雄性大鼠发生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 ARMs),探讨形态学变化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孕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在怀孕天数第12~18天,每日分别给予DBP及大豆油850mg/kg灌胃。出生后(PND)1d统计雄性仔鼠肛门闭锁发生率,测量雄性仔鼠体重和肛门生殖器距离(A
早在1963年Usher就报道,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中早期使用碳酸氢钠能降低病死率[1]。1964年Dawes等[2]报道,输注碱性溶液能延迟出生时窒息猕猴的死亡时间,似乎更加
期刊
@@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引导联合聚桂醇灌注治疗小儿单纯性肾囊肿临床疗效,寻找小儿单纯性肾囊肿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合适的应用药物。方法回顾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经彩色超声、CTU明确诊断为单纯性肾囊肿患儿51例,其中28例为聚桂醇治疗组,采用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并注入聚桂醇,无水乙醇灌洗法23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1年两组疗效情况。结果51例患儿均穿刺注药成功,治疗后3个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膜外血肿伴颅骨骨折及头颅血肿时通过头颅血肿穿刺抽血对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2013年我科收治的4例新生儿硬膜外血肿伴颅骨骨折及头颅血肿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