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IT职业选择的基点

来源 :软件工程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寓言:主人家里养了一条狗和一头驴。狗除了每天送走和迎接主人之外什么也不干,但却深得主人的喜爱,而驴则是在主人离开家之后开始下地干活,每天都不闲着且十分辛苦,可主人从来也不喜欢和亲近它。驴感到非常迷惑。有一天,驴终于想明白了,啊,原来狗是因为会讨好主人而得到主人的优待,我为什么不可以向狗学习呢?于是,第二天,驴没有下地干活。太阳落山的时候,主人从外面回来了。驴抢先一步来到主人面前,竖起前蹄扑向主人,主人被驴的举动惊呆了,继而举起木棍把驴痛打了一顿。驴感到很疼、很委屈。它更加迷惑了,为什么我迎接主人却遭到惩罚,而狗迎接主人却得到优待呢?
  每一类动物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将选择何种生活方式。人对他所处环境的适应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有主观能动性。我们在选择环境同时也能改造环境。但人的选择能力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把一个人引向事业和人生成功的彼岸,也可以使人们误入歧途。如果选择要和盲从为舞,那将是何种结果呢?
  
  IT择业中的心理误区
  
  当前,在IT择业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心理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趋众心理:IT业作为一种高科技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发展空间极其广阔,前景一片光明,IT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丰厚,在当今社会,这是一个令世人非常羡慕的职业。这些职业特有的优越性就成为一种吸引力,同时也是一种不可抗拒的间接性的外在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进入这一行业。社会上近年来与IT有关的各种培训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但是,如果因趋众和追赶潮流替代个人对职业的理性选择,我们则注定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浮躁心理:如果说有人搞几年IT业务就已经烦燥得不能忍受,那又如何理解那些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直在这一领域辛勤工作的IT人呢?显然,烦躁、郁闷不是IT这一职业本身的必然产物,而从业者本人急功近利,本来基础就不够好,又想在短期内取得成绩等主观因素才是更为重要的原因。IT人的浮躁心理就是一种加工机制,以浮躁的心理对待所从事的工作,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厌倦和难以承受的心理反应。
  虚荣心理:有些IT从业者,所以选择这一行,是由于这一职业能够满足其虚荣心。他认准的是这一职业所能够给他带来的经济收入,较体面的社会地位。而并非真心喜欢、热爱这一行业。以这样的目标和心态进入这一竞争激烈、变化迅速、压力较大的行业,一个人能坚持多久呢?有些人只是看到IT业表层好处,而很少想到或压根就没有想到,这行业的挑战性与艰苦性。当今大学生在选择职业和单位时,往往把单位的工资待遇,名气及稳定性等作为择业的重要指标,而很少考虑自己的个性是否适应这一岗位,很少想到自己在这一岗位上能做出什么贡献。以这种虚荣心理进入IT行业,他的适应、坚持都会出现问题。
  
  认识自己,选择适合的
  
  在古希腊特尔斐地方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古神庙,门前的一座石碑上刻着一行字:“认识你自己”。仅有五个字,却表达了无比深邃、无比丰富的人生哲理。职业选择不可避免地要和“认识你自己”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解自己,立足自身个性特点,是我们取得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起点。心理学家总结出一条人生定律: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人生的成败与其个性心理特点关系非常密切。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指每一个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结合。个性心理特征是支配人的行为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是人生中所有行为背后的支配力量。具体包括人的动机、兴趣、信念、理想等;而个性心理则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兴趣对未来职业选择有重要的影响。据心理学研究有关资料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能发挥他的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疲劳;相反,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的人,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也较容易疲倦。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等于叩响了成功的大门,为日后登堂入室、建功立业做了充分的准备。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要认识自己的性格,就必须把握性格的特征——态度特征:表现在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特征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分为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坚毅性;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人的性格中所体现出来的对行为起支配作用的情绪控制能力的特点;性格的理智特征:在知觉上可以分为主动观察型或被动观察型,记录型或解释型,罗列型或概括型;在记忆上分为理解型或机械型,直观形象型或逻辑思维型,幻想型或现实型。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一个人的独特性格。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倾向适合不同的事业。
  择业前,我们必须充分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从个人实际出发、选择自己合适的职业。如勇敢、果断、应变能力强的人可以选择企业管理工作,严谨认真、逻辑推理能力强的人可以选择科学研究工作等。如果你能找到这一最适合你的职业,你将离成功很近。如果你一生都未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你将离成功越来越远。和气质相比,性格更具后天可塑性,社会环境对个人性格的塑造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培养和强化相应的优良的职业品格,增进职业成效。
  
  “天堂”、“地狱”由个性定
  
  在网上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郁闷的IT人”。该文作者在文章中发出劝告说:“如果你还在憧憬着有一天进入IT圈子,过过比特与字节围绕的生活,我奉劝一句:早点洗洗睡吧,忘掉这个愚蠢的构想。如果你身在IT圈子,时刻被比特与字节围绕,那么我也劝你一句:还是早点抽身,离开这个非人的行业,不然再回首就太晚了。”
  在IT业还广泛流传着一套顺口溜,形容IT人的生存状况:“起得比鸡还早,吃得比猪还差,干得比驴还累,下班比小姐还晚,装得比孙子都好,赚得比民工都少。”
  今年四月份,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先生因过度劳累猝死健身房。杨的英年早逝在IT界引起巨大振动与强烈反响。众多IT人在网上展开讨论并发表看法。其中一个IT人士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有时候死亡并不是什么悲哀的事情,至少能永远地休息了。”有人据此评论说:“如果有人这样与你交流对生死的看法,你能猜出他的职业吗?错了,他不是什么哲学家,更不是什么世外高人,这只是一位IT企业的员工在杨迈逝世后留在BBS上的感言。这并不完全是牢骚和抱怨,也绝对不是逃避,而只是发自内心的最真实的想法。”
  以上这些来自互联网上的表达,不禁让人听起来心惊胆战。难道IT业真的成了人间地狱,令人望而生畏,唯恐避之不及?而IT人也真的成了高科技的殉葬品?我个人认为,这样的结论纵然有多少事实作为其论据,也无法合乎逻辑的推出。因为如果上述结论可以成立的话,那么岂不意味着IT业、IT人将没有理由继续存在下去,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让自己身处地狱。更何况不是还有许多特例吗?比如,比尔·盖茨。IT业怎么从“天堂”变成了“地狱”?我认为,这里存在着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人的“个性”。
  你适应、胜任、喜欢的职业就是“天堂”。否则,这一职业就将成为“地狱”。一个职业是“天堂”还是“地狱”并不仅仅取决于这一职业本身,还要取决于你的个性是否与这一职业相吻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累,往往不是工作本身的辛苦造成的,而是由于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或厌倦心理所导致的。当今中国IT人的郁闷、“悲惨”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工作本身的辛苦和压力,还要考虑从业者是否真的对此行业有兴趣、有热情以及其个性是否真的适应这一领域。
其他文献
汇编语言系统是硬件开发人员不可缺少的工具。由于工业应用的需求,在纯DOS环境(DOS6.22及以下DOS操作系统)下开发调试仍然是硬件开发者的日常工作。目前,纯DOS下的常用汇编语言系统是微软提供的宏汇编Masm系列及BORLAND公司提供的Tasm系列,其中以Masm6.11及Tasm5.0最为普及。但是,从事汇编程序设计的人都知道,这两个都没有很好地集成开发环境IDE。Masm6带有一个pwb
期刊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概念不断出现,我们IT学子的生活也伴随我们的社会一起“奔腾”,就连我们的沟通语言都发生“技术突变”。  一日,刚下课,同寝室的小张建议去打球。我们听后无语,因为一心想回去睡觉。小张生气说道:“你们都‘死机’了啊?连个反应都没有。”我说:“好累啊,好想进入‘休眠状态’啊!”小吴也说:“回去休息一会儿吧,调整一下资源,否则没精神就不cool了。”,众人皆回寝室,休眠、调整。
期刊
2004年是网络游戏崛起的一年,MMORPG大作不断,单机游戏的市场空间越发狭小。不过,当你被林林总总的网络游戏折磨过神经、消磨了意志之后,回到自己的电脑前,喝上杯茶,轻轻松松地享受一下单机游戏的乐趣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何况还有那么多公司为开发一款你所喜欢的游戏而不断奋斗呢?  现在我们就来对2004年上市的优秀单机游戏进行一次小盘点,如果你正在玩的是不错的游戏,是我们所没有提到的,请来信告诉
期刊
自从联想演绎了“蛇吞象”这一出大戏之后,一时间各方反映非常强烈,笔者一直关注IT行业的发展变化,因此,想借助传统的SWOT方法,对这一大事件进行多角度评述。当然,笔者不想对联想的购买决策进行评论,只希望通过对并购之后的局面的分析,能够和关心该事件的朋友们进行交流。    STRENGTH:长处    无论如何,这次并购都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极大地提升了联想在全球的知名度。其它方面,由于本次收购的
期刊
MP3播放器MP3(MPEG Audio Layer3)是一种以高保真为前提下实现的高效压缩技术。它采用了特殊的数据压缩算法对原先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使数码音频文件的大小仅为原来的十几分之一,而音乐的质量却没有什么变化。拿我们常用的标准CD-ROM来说吧:一张CD唱盘存储的音乐与一盒卡带差不多,若用MP3格式来存储,则可存上百首,这就是它的魅力。    存储容量容量是MP3播放器的关键指标之一,分
期刊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那是一个理想的绽放,是一种人生追求的显现。当网络悄无声息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又拥有了更多到达理想的方式,我们可以实现从前未曾想过的神话。网站CEO,这个在网络时代似乎代表个性、富有、成功的称谓,头顶了太多闪亮的光环。这使得很多大学生觉得成为一个网站CEO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可是,我们可以看到,依然有那么多用艰辛缔造梦想,用信念持守梦想的网络先锋走在这
期刊
北京一家颇具实力的游戏制作公司前不久以8000-20000元的月薪招聘网络游戏专业制作人员,该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在的专业网络游戏技术人员那都是‘金领’啊。”   然而高薪却难觅专才。移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的副总裁顾卫永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曾在去年初招聘游戏专业人才,可是有四五年工作经验、能够独立开发游戏软件的高手一个都没找到,最后他们只好到上海招聘了5个人,不得已将研发中心搬到了上海。  网
期刊
提起IT认证,对于大多数的高校学生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能拥有一张IT认证证书是他们的一个梦,并幻想着拿着它如何轻松地迈入IT企业,而与IT认证相关的培训和考试活动,就成了许多培训机构赖以生存的主营项目。但近几年来IT认证证书就如同一块鸡肋,让那些曾经憧憬拥有它的人:“想说爱你不容易”。    认证培训——曾经的宠儿    IT认证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微软、IBM
期刊
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招聘方,您最看重大学生的哪些方面?  李印杲(以下简称李):我们主要看重大学生的这些方面:一是再学习能力: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特别快,要求我们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中国有句古话叫“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已经换成了“学不到老就活不到老”。一个人不具备再学习的能力,他就失去了生存竞争的能力,就会成为社会的弃儿。二是知识价值化的能力:知识并不就代表着价值,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运用才
期刊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就业这一关似乎越来越难以跨越。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怨天尤人只能消磨掉自己的信心,我们应该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本期访谈我们采访了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林丛先生,林丛先生曾经在摩托罗拉中国总部工作了八年,担任人力资源高级经理,有着丰富的人才录用工作经验。对于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成功就业,他表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