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病毒Pig/HLJ/2018株CP2475L编码蛋白pp220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来源 :猪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he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洲猪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自2018年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的养殖业造成巨大的冲击。pp220蛋白是非洲猪瘟病毒CP2475L基因编码的多聚蛋白前体,其经过酶解加工后形成病毒主要的结构蛋白。文章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分析了pp220蛋白的基本理化特性、跨膜区、信号肽、优势B、T细胞抗原表位和构建了基于pp220蛋白的遗传进化树,通过分析结果,文章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基础数据进行了补充,以期能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基础信息和指引。
其他文献
非洲猪瘟自2018年8月份传入我国东北地区以来,给我国养猪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多省份、多地区的许多猪场相继发病,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和生猪出栏数量大幅下降,由此造成猪肉价格明显上涨,给以猪肉为主要肉食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面对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部分猪群定殖,短时间内难以清除,疫情点状发生将长期存在的新特征,农业农村部适时调整防控政策,着力推出了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工作。
为探索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疫苗联合免疫在猪场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实验室和猪场临床效果评估,通过实验室对疫苗混合后的物理性状、疫苗效价变化进行探讨,证明联合免疫的可行性;分别选取40日龄的保育猪(2 500头)、后备母猪(1 000头)、经产母猪(1 000头)作为试验对象,将其分成5组(即:A、B、C、D、E组)通过检测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抗体效价来评估猪群的临床免疫效果。结果显示,3种疫苗联合免疫后效果不受影响,免疫副反应率比较低,猪只免疫次数以及人猪接触频率显著降低,特别是猪群进行二免后抗体效
2019年霞浦县兽医实验室参加由福建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试验,进一步提升病原学检测能力,全面提高试验操作技术人员的试验水平,有效指导生猪养殖场做好生物安全防范,加强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茶树油是从互叶白千层的新鲜枝叶中提取出来的挥发性精油,具有抗菌、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改善肉质等功效,是一种安全、高效、绿色、无配伍禁忌的天然药物饲料添加剂。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人员希望从植物中寻找抗生素的替代品,茶树油作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有效的天然抗菌剂之一,有望成为一种可缓解全球抗菌药物危机的天然抗菌剂,得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文章就茶树油的性质、功能以及在猪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茶树油在养猪业的推广应用与研究提供依据。
文章分析了猪场臭气的主要成分、成因及危害。从产生源头、产生过程、末端处理三个方面对目前应用于规模猪场的臭气控制及减排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同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规模猪场除臭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规模猪场臭气控制及减排技术的集成和发展提供思路,为实际养猪生产中臭气控制和减排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
鹅圆环病毒(Goose circovirus,Go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鹅群感染后可造成法氏囊、脾和胸腺淋巴细胞减少,从而易继发多种条件性病原二次感染,危害极大。本文从鹅圆环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基因组特征、致病性及诊断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我国养猪生产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养猪生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产业逐渐并入了发展快车道,迈入了从传统养猪生产向现代生猪产业转型发展的阶段。生猪产业现已成为保障民生、助农兴农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近几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生猪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动下,生猪产业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生产质量大幅提升,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龙头企业带动明显,现代化要素逐渐凸显,全产业链逐渐完备,生猪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广阔。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逐步提高,对猪肉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生猪检疫工作是保障猪肉质量的重要程序,也是保证猪健康生长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分析生猪产地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及展望。
文中对农村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阐述与分析,并提出应对的对策。
犬瘟热病毒(CDV)基因组编码6个结构蛋白,其中N基因编码的N蛋白已被证明存在较多的抗原表位,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本研究通过临床病料分离CDV,并对该病毒的N基因进行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