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法框架下创新激励机制的构建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但创新需要激励,包括企业激励、市场激励、政府激励和产权激励。专利法框架下的创新激励机制属于产权激励,包括私人创新激励机制和社会创新激励机制。我国专利法框架下创新激励机制的构建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创新价值的背离和专利法自身缺陷所造成的对创新的阻碍。因此,我国专利创新激励机制的构建必须坚持创新价值、克服亲专利倾向,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私人激励机制建立应以我国专利保护制度和职务发明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社会创新激励机制应注意提高专利质量、防范专利陷阱。
其他文献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中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
在经过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院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中的探索和尝试,提出了一些以培养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模
文章通过探索将技术交易的服务终端前移,为企业量身打造技术服务,定制专属的发展规划,帮助企业真正成长为创新主体;同时带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校企合作,争取能在技术
?Россияв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регионе:перспективыинтеграции?一书为经济类科学著作,主要研究亚太各国的政治
大学科技园及技术转移在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何构建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当前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当前,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着制度和考核机制偏离创新方向、科技体制改革不够深入、企业创新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创新激励
微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应紧扣学生的“趋微”心理,大胆变革固有的教学模式,关注语文教学内容、时间和场合的“微”,积极创设阅读“微环境”,编撰晨读“微文本”,开展教学“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