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厌倦败坏了你的生活

来源 :优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e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你还年轻,30岁多一点,走在街上,甚至有人帮你当成20多岁的小姑娘——面对这样的赞美,转瞬的开心之后,就是沮丧和自问,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老了呢?你有时特别讨厌生活的琐碎,你想有一天远离人世,到没有人世烦忧的世外桃源生活,“吃差点,穿差点,住差点,都行!”
  也许你的职场生涯正在经历着7年之痒,讨厌办公室,讨厌同事,看着刚刚参加工作的小妹热情似火地工作,你在纳闷,“工作中真的有值得热火朝天的事情吗?”
  也许你刚刚结婚两三年,你还没有弄明白他哪年大学毕业,毕业于什么大学什么专业,你已经感觉到对婚姻的厌倦。
  你的生活正被厌倦困扰;你在为工作烦心;你正在偷偷地检视自己的婚姻生活。
  但铁的事实,正在说明,你正走向情绪的泥沼,厌倦这个情绪杀手近在眼前。告别厌倦,才能唤回生活的激情,才有工作的活力,填实婚姻的黑洞。
  
  别让厌倦搅乱生活
  
  她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专业是天体物理,她对文字和语言有着很高的天赋,在网络上拥有相当数目的读者。去年12月初,她用英文写:“这一年,我居无定所,尽在打发日子。我游手好闲虚度时光,又消极又不忿又痛苦。这个圣诞节,也许我不配有礼物,或者爱情,或者空白支票什么的……”
  2007年中国农历新年到来的时候,她在美国公寓里自杀。年仅23岁。
  她对生活有着很高的期望,却有着很深的失望。她最后厌倦了生活。
  对生活的厌倦,并不是短期内造成的。厌倦,往往是抑郁症的先兆,如果对生活的厌倦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很有可能导致厌世而选择自杀。根据世界银行1996年《全球疾病负担》一书报告,中国有1620万严重抑郁症患者。
  抑郁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的精神疾病。
  
   一、单调狭小的生活
  
  每天8点起床,然后为老公和孩子准备一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早餐。出门、上班,下午6点,下班回家,继续准备晚饭。吃了饭,简单收拾一下家务,看会电视,就寝。第二天依然如此,偶尔有旅行,但很少,偶尔有购物和娱乐活动,大多是由老公作陪。
  这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生活单调,交际圈子狭小,除了老公之外,没有什么可以交心的朋友。如果你对现状不满意,而且你也想就此安稳下去。那么你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抑郁患者,你的生活并不会因此而安稳。
  
  □告别厌倦:“我要释放!”
  
  1:注意睡眠、饮食和运动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好的健康状态,才能获得较好的精神状态,请注意饮食规律,定期参加运动。很多女性为了达到减肥效果,控制饮食,其实这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2: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
  
  当你的生活发生变化,情绪渴望得到抒解时候,如果有一个可以完全信赖的人,无论是亲戚、配偶或朋友,你们的交流可以成为情绪的释放口。努力结识新朋友,与老朋友经常保持联络。
  
  二、没有目标和方向
  
  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按时购物,按时休闲。你的生活看起来很有规律,其实有的时候,你发现自己变成了木头人,或者成了一台机器,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平静太幸福,生活往往就会变得愁闷,“谋生艰难的男女,可能是很苦的,但不会烦闷,有钱的男女,不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而等待着声色之娱时,便烦闷了!”所以,没有什么目标和方向,会变得很可怕。当我们有一天意识到自己生活的平淡,也许,我们会厌倦这样的生活,想努力改变,却找不到合适的渠道。
  
  □告别厌倦:“我很快乐!”
  
  


  从小处开始的目标
  也许,我们没有救世的伟大理想,也许我们没有更巨大的人生意义。你的目标只是做一个规规矩矩的普通人,其实,普通人的生活也可以多姿多彩。如果你了解葡萄牙,你会发现这个国家有很多以佩索阿的名字命名的建筑和街道,佩索阿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他生前只是一家银行的会计,毕生端坐在那个叫拉多雷斯大街的一所办公室里,过着两点一线的平凡而单调生活,但他揣摩同事和一些普通人的思想和生活,以此获得乐趣。
  还有我们知道的大画家达芬奇,他生前的生活也并不如意,他的一些才华并没有得到认可和赏识,他画画,把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知晓的物理、数学等方面的东西加入绘画里,旁人看来是一幅画,而在画里有很多玄机,他的这些小聪明为他的创作和人生,增加了很多小乐趣。
  为生活制造一些小欢乐,能够维持我们良好的生活状态。
  
   三、执著,还有一种叫法叫一根筋
  
  执著可以让我们专注于一件事情,它对实现自我价值至关重要,但有时,它又会让我们变得固执。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宁死不屈,执著专注,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等等,却忽视了“过满则溢,过刚则折”的道理。
  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遇到工作进展不顺的情况,甚至夫妻关系难免发生矛盾,或个人爱好得不到满足等等问题。如果把所有的赌注都与自尊心联系起来,执迷其中,永远也走不出大森林,建议你多交朋友,工作中和生活中多与人合作,多人的意见,可以避免孤注一掷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第二部分
  别让厌倦掀翻你的工作
  
  
  你喜欢办公室吗?固定下班的时间到了之后,你是否会在办公室里逗留?工作之外,你是否会想到工作的事情?你是否想过辞职?如果有可能和条件,你是否愿意上班?
  也许,你有意无意地成了厌倦工作的那类人。
  不久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一份调查,调查显示:有七成的中国职场人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工作倦怠,包括感觉工作压力大,缺乏冲劲和动力,刻意与和工作相关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等症状。其中70%的受调查者有轻微的工作倦怠;同时出现两种症状的受调查者有39.22%,属于中度的工作倦怠;还有13%的受调查者则出现了严重的工作倦怠。
  “干一行厌一行”,真的在我们身上应验了。难道所有的工作都让人不愉快?
   也许你想过换一个工作,换一个工作环境,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新的工作干了一段时间,厌倦情绪又来了?难道你就一直换工作?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一、枯燥和单调是厌倦情绪的滋生地
  
  所有的工作,都有一种共性,就是工作的重复性和单调,如果长久地做同样的工作,哪怕工作本身再有趣,你也会觉得厌烦,从而对它失去兴趣。甚至提到工作,你会感到心理紧张,甚至为工作焦虑和沮丧。
  如果对工作已经有了这样的厌倦情绪,特别容易灰心丧气,看不到解脱的希望。长期积累,不仅职业的挑战性降低,激情减退。
  
  □告别厌倦:“我很快乐!”
  
  如何告别对工作的厌倦情绪,心态调整很重要。所有的工作,干上两三年,哪怕你从事着环游世界的工作,在长期的工作中,虽然眼前的风景长新,甚至让你连连惊叹,但环游时乘座的各种交通工具和办理的各种手续,也会让你对这份工作感到厌倦。工作就是重复,从工业革命诞生以来,它就伴随着各种职业产生。它是职业的先天性病症,不管你从事的工作多么有趣。
  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为自己增加点小的趣味显得至关重要,以老工作的新方式,来阻断单调和枯燥工作的渠道。如果你是文员,在写电子邮件时候,可以在信尾加一句:“最近,城市一直飘雨,天有些凉了,城外已经是‘秋入横林数叶红’了,请保重身体哦!”短短一句话,不仅为你的刻板单调的工作增加了小乐趣,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别致的关心。
  
   二、没有成就感是厌倦情绪的推动器
  
  调查显示,接近50%的工作倦怠者在从事工作前4年容易产生这样的状态。这是什么呢?无论是你是一个第一次参加工作,还是一个跳槽从事新工作,因为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改变,开始时,你对工作有很高的兴趣,也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和激情,你以为自己“年轻了几岁”,但接下来不久又被厌倦情绪附身了。
  因为职业环境的改变,你要从头做起,哪怕你的职位较高,也要从事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容易对现实工作产生不满意的情况,哪怕有小小的成就,也很快容易被这样的不满情绪浇灭。
  
  □告别厌倦:“你真行!”
  
  什么才是成就感?工作中的成就感包括你获得的物质收入,因为工作出色你获得的鼓励和晋升机会,除了别人给予你的肯定,成就感还包括你在付出过程中的自我感受。如果你在正常工作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这样的情况很难发生,但你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工作。完成这项工作是你份内事,领导只在乎结果。这项工作带给你的效益和平时没有困难发生的工作一样,然而完成它的瞬间,你的心理感受却远远超过了平时的工作,因为你从自己的努力中获得了成就感。
  从自己身上获得成就感,是战胜厌倦情绪的重要武器。如果你喜欢帮助他人,你并没有想过要获得什么回报,为什么对工作就在乎那么多回报呢。成就感,在内心中,要努力挖掘它才行。我工作,完成得出色,完成之后,不妨自己夸奖自己几句,“你真行,你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我们在对自己的肯定中告别厌倦。
  
  三、单位机制不完善,慢慢倦怠和厌倦
  
  76.6%出现工作倦怠的受调查者选择了这一原因。你想努力把工作做好,也许为工作付出很多,最后却没有获得物质上或者精神的相应回报。慢慢地,对工作产生了厌倦心理。
  另外有68.3%的调查者觉得在公司的内部沟通困难,甚至不满意上司的工作方式,也有人觉得公司不公正,公司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有一些问题。
  福利制度差,不讲人情,分工不明确,人际关系复杂,自己的一些好的想法与建议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工作负担过重等等。
  这些都是容易让我们对工作产生厌倦的原因。
  
  □告别厌倦:“所有的公司都一样!”
  
  到目前为止,你换过几份工作?你有什么体会没有?很多人的体会是从A公司到B公司,再到C公司,对公司的抱怨一直存在。从A公司到B公司时,觉得B公司的收入高,但到了B公司才发现,B公司反而没有A公司的管理人性化。再从B公司到了C公司,虽然收入差不多,管理也人性化,但到了C公司才发现,领导的工作方式比较自我,听不进去好的建议。
  这山望着那山高,从远处看过去,所有的山都绿油油的,到了山上,才发现山上也有很多杂草。每个山头都有每座山的好与不好,“所有的公司都一样”,优点与确定并存。如果你把公司当成一个朋友,它有缺点也有优点,这个我们早就知道,但为什么我们的关系维持这么多年呢?像对待朋友一样看待公司和职业,也许情况要得多。
  
  睡眠充足可以缓解对工作的厌倦
  
  据《印度时报》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睡眠不足会使人疲倦、脾气暴躁,并且会在第二天早晨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这对于女性而言尤其明显。研究项目负责人、佛罗里达大学管理学系学者布伦特·斯科特说:“在缺觉状态下,暴躁易怒是很自然的表现。但如果说缺觉会让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满,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
  斯科特说,研究显示:睡眠不足造成的影响在女性身上尤为明显,与男性相比,缺觉的女性更易感到疲劳和产生厌烦心理,而且也不易保持注意力和快乐感。
  
  ■厌倦才是真正的第三者
  
  你和他相恋多久了?你们是否像以前那样甜蜜。 “七年之痒”是个舶来词,原意是说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个年头都会不以人的意志出现一些问题,有人将其定性为婚姻必然要经过的阶段,有人否认它的存在。
  因为情侣相处时间的增多,慢慢开始忽略对对方的关爱,这似乎是绝大多数情侣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伤心时,抚今追昔,觉得他变了,有的时候,甚至像离他而去。
  离开他,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消除厌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有效的沟通可以消除厌倦
  
  婚姻专家指出,最大的离婚理由,不是婚外情,而是夫妇二人不能配合,不能再生活在一起。
  当初那么爱他,想着与他白头偕老,现在为什么不像与他再继续了呢?因为你们的沟通出了问题。俗话说,“熟人不讲理”,刚刚恋爱的时候,你们互相尊重对方的感受,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你们慢慢地不在考虑对方的需要,不再选择表达的方式,在对情感的表达上,也不再加以掩饰。忽略和伤害,给你们的相处造成了困难。
  沟通是双方的,当你开始厌倦对方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这段时间,给予了对方什么?而对方又给予了自己什么?思考一下,从相识到现在,究竟是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再针对这样变化和问题,和他好好聊一下吧。
  哪怕你需要一个拥抱,一个笑容,一个亲吻,都可以告诉他,和他谈谈,别让一些小小的不满积攒起来,汇集成大的不满。
  另外,请不要给对方和自己过高的期待,过高的期待会与现实形成反差,造成双方的压力。配偶不一定是你结识的异性中最好的最优秀的,但可能是最适合你的,这就足够了。
  
  ■迁就会让你更厌倦性生活
  
  和情侣相处久了,除了情感上的厌倦之外,性生活的厌倦也出现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如饥似渴地盼望着过性生活,现在的性爱,变成了一种常规性项目。哪怕,往日曾经让你倍感舒爽的刺激,现在也失去了效力。
  其实,对待性生活,要慎重对待,如果双方没有好的状态,请开诚布公地告诉对方,不要为了满足对方的感受,而委曲了自己。这样的迁就,只能让性生活越来越糟糕,最后导致厌倦性生活。
  如果你现在已经有了性厌倦的感受,性厌倦不是生理上的疾病,也不是心理上的疾病,只是双方的进行协调,就可以回复在以前的状态。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Great Chinese classics and translations,published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The“Chinese Classics”series published by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is a collection
期刊
“10.1黄金周”,  不管你有什么打算,  无论是去旅行,  还是在家休息,  都是一个机会静下心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    1.“我不去旅行,工作太累,旅行也累,我只想什么人都不见地休息一下。”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真的很累了,身心俱疲,甚至时刻担心自己要崩溃了。工作和生活已经压得你喘不过气来。针对这样的状况,闭门休息,并不是很好的办法,7天之后,你又开始重复以前的生活,很快,你又会身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Ancient Chinese sages have said, “Food is what matters most to people.” Eating is the first necessity for human survival. It is also a lifestyle. In addition to allaying one’s hunger, eating connote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