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炭子冲:刘少奇同志故居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ei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少奇的家乡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乡的小山冲,这里群峰环绕,林木茂盛,风景秀美。从明清开始,当地老百姓就以伐薪烧炭为生,所以大家就把这个小山冲取名炭子冲。
  炭子冲东侧的山坡下,有一处坐东朝西的普通农舍,前面是一口清澈见底的池塘。背后是郁郁葱葱的青山,非常安静宁和,这就是刘少奇同志故居。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就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
  刘少奇同志故居始建于1871年,是一栋土木结构的普通四合院,共有房屋21间半(因堂屋与一夏姓邻居共用,故只有半间),其中有瓦房16间半,茅草房5间。1959年被湖南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经修整对外开放,“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严重破坏。1980年3月5日重新对外开放。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观者2300多万人次,其中部级以上干部1万多人次,海外观众50余万人次,胡锦涛、江泽民、李长春、贺国强等100多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都曾专程前来参观。
  刘少奇,名绍选,字渭潢。因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故被称呼为九满,又叫九伢子。
  刘少奇8岁时开始上私塾。在离家不远的柘木冲受启蒙教育。柘木冲的塾师叫朱赞廷,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乡亲们都很尊重他。朱赞廷根据姜子牙垂钓渭水而遇文王的历史故事,给刘少奇取名刘渭潢,这是刘少奇第一次改名。当时私塾里有学生30多人,刘少奇是其中年龄最小的。却最肯用功而守规矩,品学兼优。
  刘少奇从小就特别爱看书,家里的书读完以后,他就到附近藏书较多的村民家里借书来读。刘少奇自己有一间小小的“书房”,虽然简陋,却安静宁和。他借到书后,就躲进里面通宵达旦地阅读。母亲发现他经常通宵看书,十分心疼,怕他累坏了身体,每夜只给他半盏灯油。那时没有电灯,半盏灯油只能用一个半小时左右。这样一来,晚上看书就受到了限制。但他想出了一个“借光读书”的办法。当时,家里的碾房请了人碾米,经常要忙到半夜。每晚上半夜,刘少奇就去碾房看书,那半盏灯油留到下半夜才用。
  与炭子冲一山之隔的首子冲,是刘少奇同学周祖三的家。周祖三的父亲周瑞仙曾留学日本,是同盟会会员。周瑞仙喜欢购置新书刊,家里藏书较多,不但收藏了经、史、子、集之类的古书,还有当时乡村里极少能见到的数学、化学、物理、历史、博物等新书和一些新小说、新剧本。刘少奇经常到周家借书看,周瑞仙见刘少奇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而又有志气,就让刘少奇常到家里与儿子一起看书。刘少奇读起书来往往入迷。有一天,北风呼啸,天气很冷,周祖三的妈妈给正在看书的刘少奇送来了一盘炭火。刘少奇全神贯注地读书,炭火把棉鞋烤糊了也不知道。周瑞仙夫妇在隔壁房间闻到气味赶过来时,刘少奇的鞋子已经着火了。
  因为刘少奇这样酷爱读书,小小年纪就成了炭子冲附近人人皆知的有学问的人了。同辈的人钦佩他,老一辈的人赞扬他,大家还送给他一个“刘九书柜”的美名。很快,这个雅号就在炭子冲附近一带传扬开了。
  如今,炭子冲的老人经常给后辈讲述“刘九书柜”的故事,激励后辈勤学向上,继承伟人美德。
  刘少奇生性善良、正直,从小就勤俭朴素,乐于助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认识到了贫富差别而造成的社会不平等,激起了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他经常关心和帮助穷苦乡邻,深得乡里敬重。据刘少奇少年时代的伙伴回忆,他看到一些穷人家里没有柴烧。经常请他们到自己家的山上砍柴,对孤寡老人,他还经常把自家的柴送给他们。刘少奇家里有一个小杂货店。卖粮食和酒。家里忙的时候,经常叫他去帮忙。刘少奇利用站柜台的机会。常常慷慨解囊,资助那些穷苦乡亲。有时贫穷的乡邻想方设法凑了一点钱到他家籴米、买酒,他总是瞒着家人,把米装得满满的,把酒盛得足足的,多给东西少收钱,或者干脆不收钱。乡亲们也为刘少奇这种慷慨大方,助人为乐的美德所感动,给他取了个“刘九千岁”的美名。
  刘少奇在私塾读书时就表现出了勤学善思、善良正直、注重友情的优秀品质,他学习的自主性很强,而且善于独立思考。每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寻根问底。非要弄清楚不可。他读过的每本书上面都有密密麻麻的注解。14岁时,他帮哥哥往双狮岭送米。途中看到一个小庙上写有“惠止南国,戴如北辰”的对联。一路上,便在心中反复默念着这8个字,百思不得其解。请教了很多人,他们虽然经常看到这几个字,但没有想過它的含义。一回到家,刘少奇立即钻进了自己的小“书房”,翻检古书,查了大半天,仍然没有弄清楚这几个字的含义。接着,他又到周祖三家,和伙伴们讨论了半天,也没有弄明白。他想放弃了。但抬头看到书桌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座右铭,于是下定决心要解读这幅对联。开饭时,姐姐叫他吃饭,他应了一声便继续翻书,全家人等了半天也没有见他出来吃饭,妈妈又让嫂子去叫,嫂子刚走到小“书房”门口,便听到刘少奇高兴地大叫:“找到了!找到了!”原来刘少奇查阅到了《论语·为政第二》中孔子所说的“为政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一段话,明白了“戴如北辰”的意思是说当官的为政廉明,多做善事,就会得到百姓的一致拥护,就像众多小星星拥戴北极星一样。接着他又从《诗经》中找到了“惠止南国”的出处和大意。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全国震动。当时刘少奇的六哥刘云庭就在长沙新军中当兵,也参加了部队的起义。刘云庭回家时带回来一些革命传单和书籍,刘少奇如获至宝。他从中了解到了辛亥革命的情况。也弄懂了不少革命道理,毅然剪掉了头上的大辫子,立志为国效力。
  1913年,刘少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设在宁乡县城的玉潭学校,‘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进校以后,他以“春风无意去,明月几时来”的诗句,勉励自己珍惜时光,刻苦学习。他的学习成绩在本年级始终名列前茅。在求学期间,他曾赋诗一首:小树两边栽,浓荫绿上阶;他年成大树,便是栋梁材。刘少奇立志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跃然纸上。
  玉潭学校的梅冶成老师,是对刘少奇一生影响较大的人之一。在梅冶成的教育下。刘少奇开始思考救国救民的大问题。他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有过勿惮改”的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政府签订了“二十一条”。消息传开,举国上下一片激愤。刘少奇和同学们举着“勿忘国耻”的牌子,浩浩荡荡地冲上街头。他们散发传单、进行演讲,到各商店铺栈,检查和封存日货,向商人们宣讲“国耻”。劝导他们一致行动,抵制“仇货”,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者。   刘少奇为了表明誓死保卫中华民族的抱负和决心,将自己的名字“渭潢”改为“卫黄”,用他自己的话说“卫黄,保卫的卫,炎黄子孙的黄。就是要尽力保卫炎黄子孙的意思”。这次改名是刘少奇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社会政治十分黑暗的现实生活刺激下,断然作出的决定。“卫黄”二字充溢着他的反帝爱国思想,也展示了他的政治抱负。
  在玉潭学校的3年,既是刘少奇学习新知识的3年,也是他接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启迪的3年。毕业时,他已经有了较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识,从一名同情劳苦人民、富有进取精神的善良少年,成长为一名立志变革社会的青年学子。
  1919年,刘少奇离开炭子冲,离开湖南。刘少奇对炭子冲一直魂牵梦萦。直到1961年5月3日,刘少奇才回到阔别了40余年的家乡——花明楼公社炭子冲大队,仍然住在自己小时候住过的房子里。他将近40年没有回过老家,这次回乡,他不是衣锦还乡,而是到家乡了解农村真实情况,为中央制定政策寻找依据。通过在长沙县天华大队的调查,他对湖南农村的“先进”是个什么状况已经有底了,那么普通的乡村情况又怎样?公共食堂是个什么情况,群众困难到底有多大?他要通过自己的实地调查了解情况。
  在老家,刘少奇有几位农民通讯员,其中一位叫黄端生,一位叫成敬常,都是他儿时一起玩耍的伙伴。1953年8月,刘少奇曾特邀这几位少年农友到北京作客,请他们谈农村的情况。离京时,刘少奇还特邀他们作自己的通讯员,叮嘱他们每年至少要直接给他写一两次汇报。两人回乡后,老老实实照办了,但自1959年后。刘少奇再也收不到他们的来信,联系不知为什么中断了。这次回乡调查,刘少奇首先约见的就是这两位少年伙伴。
  成敬常和黄瑞生都得了水肿病,以致刘少奇几乎没有认出他们来。他紧紧拉着他们的手:“成二爹,黄八老倌,8年不见了,都好吧?”
  成敬常激动地回答:“刘主席好!”
  “成二爹,农民没有饭吃,是的吧?”刘少奇边问边递烟。
  成敬常连声回应:“是的,是的。”
  “农村搞得这样,1953年在北京交给你们的任务为什么没有完成呀?”
  “应该要完成,近两三年向主席写信报告过情况。”
  “写信来了,我怎么没有收到?”
  “我们确实写了,不敢讲假的。”成敬常是个忠厚人。
  刘少奇明白了,信被干部扣压了。他嘱咐秘书:“一定要查一查,人民有通信自由,查明原因严肃处理。”
  谈到这几年的生活困难情况,刘少奇心情非常沉重:“这几年,听说搞得很不好,社员吃不饱饭,病了很多人,死了一些人,田土荒了,不少,工作搞得很不好,我是回来看看,回来晚了,对社员不起。现在政策还没有搞好。政策要大家來讨论。你们答应就办,你们不答应就不办。”
  “这几年拆了不少房子,冲里的茅屋还是要盖起来,不盖起来,住得离田太远,没有人打招呼,田土都荒了,竹林也没有人照看。你就不要起房子了,就住我那个房子好不好?”
  成敬常觉得要是住到旧居,会有很多不方便,“这里往来参观的人太多了,卫生不好,招待不好,怕难得搞。”
  刘少奇当即说:“纪念馆不办了,20年、30年以后再办。”
  当时,刘少奇的祖传老屋已办成刘少奇同志旧居纪念馆,省委领导劝阻他。刘少奇坚决地说:“现在农村不少人没房子住,连睡觉、做饭的地方都没有。我们怎么好意思搞什么纪念馆呢?赶快把纪念馆撤了,把房子腾出来,分给那些没房住的社员!”不久,蒋泽、黄端生、夏光明、夏兴芷、夏光玉、黄义和等6户居民住进了旧居,空余的房间则按照刘少奇家人在这里生活时的原状陈列,对观众开放。“文化大革命”中,随着刘少奇遭受不公正待遇,旧居也被迫关闭,并遭到造反派的破坏。但是,家乡人民勇敢地承担起保护旧居的责任,机智斗争。住在旧居的村民都说这是自己的房屋,不许造反派破坏。刘少奇旧居这才得以历经“文革”劫难而幸存。
  在旧居住了6天6晚后,刘少奇离开炭子冲,再也没有回过旧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灵杆菌多糖对内毒素所致小鼠休克死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昆明小鼠分别腹腔注射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内毒素)60mg/kg或10mg/kg制作内毒素中毒休克死亡模型和内毒素
张际春是湖南宜章人。早在1922年,他在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听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讲演,并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并于1926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从1928年起,就在红军、八路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担任政治领导工作。他很早就从事教育工作,从1925年起,就在小学和师范学校当教员。后来,又在红军第二步兵学校、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和抗日军政大学担任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侵藏急先锋寇松积极主张侵占西藏,周旋和谈,白厅则从英帝国整体利益出发,主张缓进。因此“身居高位”且性格倔强的寇松自然与白厅之间有诸多不同与不和,对藏“前进政策”即为主要
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原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甘肃省委书记胡继宗,是一个极有文化素养的领导干部。他一生爱书如命,用功读书是他的第一需要。
以适宜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代化信息环境这一社会大背景为切入口,从几个侧面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呈现的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服务功能的几点设想.
保护管束制度是台湾刑事制裁措施中极具特色的非拘禁性质的罪犯处遇方法.其广泛适用于其他保安处分之替代、受缓刑宣告者、假释出狱者以及少年事件之处理.作者力图通过对该制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受众调查的结果,分析了藏族题材电影在藏族地区的传播效果,提出了加强民族地区影院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以及增加资金投入,在质和量
工布响箭具有鲜明的藏民族文化特色,它是在西藏古代弓箭的基础之上发展变化而来,它最初的基本功能是用作狩猎、传递信号和报警,并作为战争的武器。随着社会的发展,响箭从生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