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湿地芦苇各器官生态化学计量对土壤因子的响应

来源 :生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a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解植物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对土壤因子的响应,对预测脆弱而敏感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至关重要.以敦煌阳关湿地优势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实验分析,研究芦苇不同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芦苇各器官C、P含量为叶>根>茎,N含量及N∶P为叶>茎>根,C∶N为根>茎>叶,C∶P则为茎>根>叶.叶、根C含量显著高于茎(P<0.05),叶、根C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根、茎和叶N、P含量及C∶N、C∶P和N∶P差异显著(P<0.05);芦苇根N:P<14,叶片N:P>16,茎N∶P介于14~16;C含量在各器官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根与茎、叶N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与茎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茎与叶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盐分与芦苇根和茎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P含量与茎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效P与根、茎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P是影响芦苇根、茎化学计量的主要因素,土壤盐分是影响叶片化学计量的主要因素,芦苇趋向提高各器官N含量来应对高盐、低P的土壤环境.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In this paper,to analyze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jection angles and aperture ratios (AR) of the primary hole and the side hole on the film cooling performance o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为我国特有物种,也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野生大鲵多栖息在山区溪流里,喜穴居,怕光怕声,以鱼蟹等水生动物为食,从数量上看,以陕西秦岭山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以长白山5种林型土壤(硬阔叶林、红松阔叶林、次生白桦林、长白松林和蒙古栎林)为对象,利用原位培养连续取样法研究了冻融过程中5种林型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及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冻融期5种林型土壤是CO_2和N_2O的源。次生白桦林和红松阔叶林土壤CO_2和N_2O的平均通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型。除硬阔叶林外,各林型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含水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但不同林型的土壤CO_2排放对水
母岩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发育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其特性。本文对分布在海南省11个市县的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发育的槟榔园土壤养分含量及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土壤养分与母岩及土层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槟榔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受母岩历史继承性因素影响;火山岩发育的土壤有机碳(SOC为17.67 g·kg~(-1))、全氮(TN为1.48 g·kg~(-1))、全磷(T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