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天津市作为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近年来科技进步水平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对天津市科技进步发展水平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天津市 2001—2010 年的科技进步效率进行评价,针对天津市科技进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为其实现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进步;效率;超效率DEA;天津市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094-02
引言
天津市作为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科技进步综合水平位居前列,其中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加,科技活动直接产出成果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长足进步,科技进步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科技进步是天津经济增长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科技进步的效果。本文对天津市科技进步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天津市 2001—2010 年的科技进步效率进行有效性评价,力图分析天津市科技进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天津市科技进步发展水平的现状分析
(一)科技投入
天津市将科技投入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天津市科技活动人员总量达到151 702人,比2005年增长65%。其中,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科技活动人员达到20 790人,比2005年增长72.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2010年达到49 591人,占全社会R&D人员的比重从2005年的55.0%上升到2010年的60.3%,提高了5.3个百分点。
天津市科技经费投入不断增加,财政科技拨款从2005年的13.6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3.25亿元,增长了217%;R&D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72.9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2.56亿元,比2005年增长215%,占GDP的比重达到2.52%,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3位。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明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科技规划年度目标,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科技产出
“十一五”期间,天津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明显提高,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3,直接产出取得丰硕成果,自主创新水平明显增强。反映自主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增长速度最快,2010年,天津专利申请受理量为25 14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7 656件;专利申请授权量为10 99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 933件,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2010年,天津市签订技术合同9 541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119.79亿元,跃居全国第6位。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1%,高于全国0.91%的平均水平。
(三)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天津市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近年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科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开发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技术和产品,对天津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增长,为构筑自主创新高地提供引擎。2010年,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 78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4%,占全市工业产值30.6%,实现增加值1 328.3亿元,增长23.95%。2005—2010年间,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了123%,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118%,利税增长了136%。
二、模型、变量及实证分析
对研究对象效率的评价方法很多,由于很难从科技进步的投入与产出之间找出显著的函数关系,因此,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天津市2001—2010 年的科技进步效率进行有效性评价。
(一)超效率DEA模型
超效率DEA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在对该决策单元进行效率评价时,将其排除在决策单元的参考集之外。对于DEA有效的决策单元(效率评价值为1),超效率模型将其生产前沿面进行重新计算推移,使得最终计算出来的效率值大于经典CCR模型效率值;而对于DEA无效的决策单元(效率评价值小于1),其生产的前沿面不会发生变化,评价结果与CCR模型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超效率DEA模型能够区分出DEA有效的决策单元之间的差异,能够对所评价的决策单元进行有效的排序。
(二)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天津市科技进步效率进行评价的关键是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利用天津市统计年鉴与科技活动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保证投入指标间的相对独立及产出指标间的相关性。本文建立了以下评价指标体系:
投入指标:科技活动人员;研究与试验发展折合全时人员;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产出指标:专利申请授权量;科技成果;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本文选择天津市2001—2010年科技进步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评价的同类决策单元,数据来源于《天津市统计年鉴》(2002—2011)和《天津科技统计年鉴》(2002—2011)。
(三)实证分析
超效率DEA方法不需要考虑量纲,无需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化处理,因此,运用EMS软件对2001—2010年天津市科技进步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其效率变动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天津市科技进步的整体效率呈现出有波动的上升趋势,只有2005年的超效率值小于1,但也很接近有效,其他年份的超效率值均大于1,这表明天津市科技进步的效率较高。通过超效率DEA分析得到2001—2010年天津市科技进步效率从高到低的排序是:2010、2001、2002、2004、2006、2003、2009、2007、2008、2005。
三、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津市科技进步总体水平较高;用超效率DEA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其科技活动效率活动水平也较高,但与真正实现“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科技支持力度
天津市科技投入资金总量规模与北京市、上海市相比偏小。2005—2010年间,天津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尽管逐年有所增加,但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仅在3%上下,分别低于北京2 个百分点、上海 1.5 个百分点,而且经济规模的差距也直接影响了对科技的支持力度,造成天津科技投入规模偏小。因此,应该拓宽渠道,多方筹集科技发展需要的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科技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
(二)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生力军,天津市科研人员与其他创新城市相比,高端人才比例偏低,人才结构有待调整,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还没有发挥出来,应建立具有吸引力、能发挥创造力的科技活动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以重大科技项目和大专院校为载体,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园区和大中型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培养、激励和评价机制,吸引和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三)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天津市企业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比重等指标排名靠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单一,因此,应注重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企业、高校、市场和社会的连接机制,实现高校、科研机构的知识资源与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充分对接,建立和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资源向企业技术创新顺畅流动和转移的社会机制,繁荣技术市场,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路径,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参考文献:
[1] 仇国阳.区域科技进步监测指标体系和优化与重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9):137-142.
[2] 何锦义,刘树梅.关于修订全国科技进步监测指标体系的设想[J].统计研究,2007,(7):44-48.
[3] 吴延兵.用DEA方法评测知识生产中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7):67-79.
[4] 王金祥,王卓.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城市效率评价[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2-64.
[5] 肖静,程如烟,姜桂兴.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研发效率国际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9,(6):89-92.
[6] 陈燕武.基于复合 DEA 和 Malmquist 指数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J].运筹与管理,2011,(6):196-204.
[责任编辑 仲 琪]
关键词:科技进步;效率;超效率DEA;天津市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094-02
引言
天津市作为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科技进步综合水平位居前列,其中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加,科技活动直接产出成果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长足进步,科技进步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科技进步是天津经济增长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科技进步的效果。本文对天津市科技进步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天津市 2001—2010 年的科技进步效率进行有效性评价,力图分析天津市科技进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天津市科技进步发展水平的现状分析
(一)科技投入
天津市将科技投入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天津市科技活动人员总量达到151 702人,比2005年增长65%。其中,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科技活动人员达到20 790人,比2005年增长72.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2010年达到49 591人,占全社会R&D人员的比重从2005年的55.0%上升到2010年的60.3%,提高了5.3个百分点。
天津市科技经费投入不断增加,财政科技拨款从2005年的13.6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3.25亿元,增长了217%;R&D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72.9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2.56亿元,比2005年增长215%,占GDP的比重达到2.52%,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3位。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明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科技规划年度目标,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科技产出
“十一五”期间,天津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明显提高,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3,直接产出取得丰硕成果,自主创新水平明显增强。反映自主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增长速度最快,2010年,天津专利申请受理量为25 14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7 656件;专利申请授权量为10 99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 933件,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2010年,天津市签订技术合同9 541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119.79亿元,跃居全国第6位。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1%,高于全国0.91%的平均水平。
(三)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天津市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近年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科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开发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技术和产品,对天津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增长,为构筑自主创新高地提供引擎。2010年,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 78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4%,占全市工业产值30.6%,实现增加值1 328.3亿元,增长23.95%。2005—2010年间,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了123%,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118%,利税增长了136%。
二、模型、变量及实证分析
对研究对象效率的评价方法很多,由于很难从科技进步的投入与产出之间找出显著的函数关系,因此,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天津市2001—2010 年的科技进步效率进行有效性评价。
(一)超效率DEA模型
超效率DEA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在对该决策单元进行效率评价时,将其排除在决策单元的参考集之外。对于DEA有效的决策单元(效率评价值为1),超效率模型将其生产前沿面进行重新计算推移,使得最终计算出来的效率值大于经典CCR模型效率值;而对于DEA无效的决策单元(效率评价值小于1),其生产的前沿面不会发生变化,评价结果与CCR模型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超效率DEA模型能够区分出DEA有效的决策单元之间的差异,能够对所评价的决策单元进行有效的排序。
(二)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天津市科技进步效率进行评价的关键是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利用天津市统计年鉴与科技活动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保证投入指标间的相对独立及产出指标间的相关性。本文建立了以下评价指标体系:
投入指标:科技活动人员;研究与试验发展折合全时人员;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产出指标:专利申请授权量;科技成果;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本文选择天津市2001—2010年科技进步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评价的同类决策单元,数据来源于《天津市统计年鉴》(2002—2011)和《天津科技统计年鉴》(2002—2011)。
(三)实证分析
超效率DEA方法不需要考虑量纲,无需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化处理,因此,运用EMS软件对2001—2010年天津市科技进步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其效率变动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天津市科技进步的整体效率呈现出有波动的上升趋势,只有2005年的超效率值小于1,但也很接近有效,其他年份的超效率值均大于1,这表明天津市科技进步的效率较高。通过超效率DEA分析得到2001—2010年天津市科技进步效率从高到低的排序是:2010、2001、2002、2004、2006、2003、2009、2007、2008、2005。
三、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津市科技进步总体水平较高;用超效率DEA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其科技活动效率活动水平也较高,但与真正实现“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科技支持力度
天津市科技投入资金总量规模与北京市、上海市相比偏小。2005—2010年间,天津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尽管逐年有所增加,但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仅在3%上下,分别低于北京2 个百分点、上海 1.5 个百分点,而且经济规模的差距也直接影响了对科技的支持力度,造成天津科技投入规模偏小。因此,应该拓宽渠道,多方筹集科技发展需要的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科技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
(二)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生力军,天津市科研人员与其他创新城市相比,高端人才比例偏低,人才结构有待调整,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还没有发挥出来,应建立具有吸引力、能发挥创造力的科技活动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以重大科技项目和大专院校为载体,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园区和大中型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培养、激励和评价机制,吸引和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三)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天津市企业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比重等指标排名靠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单一,因此,应注重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企业、高校、市场和社会的连接机制,实现高校、科研机构的知识资源与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充分对接,建立和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资源向企业技术创新顺畅流动和转移的社会机制,繁荣技术市场,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路径,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参考文献:
[1] 仇国阳.区域科技进步监测指标体系和优化与重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9):137-142.
[2] 何锦义,刘树梅.关于修订全国科技进步监测指标体系的设想[J].统计研究,2007,(7):44-48.
[3] 吴延兵.用DEA方法评测知识生产中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7):67-79.
[4] 王金祥,王卓.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城市效率评价[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2-64.
[5] 肖静,程如烟,姜桂兴.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研发效率国际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9,(6):89-92.
[6] 陈燕武.基于复合 DEA 和 Malmquist 指数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J].运筹与管理,2011,(6):196-204.
[责任编辑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