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周期对粘虫生殖与飞翔影响的初步研究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63次 | 上传用户:xushi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了粘虫在短光照(LD8∶16)、中等光照(LD12∶12)、长光照(LD16∶8)、光照逐日由长变短(LD16∶8→12∶12)和逐日由短变长(LD8∶16→12∶12)等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发育进度、生殖力和飞翔能力。结果表明,光照由长变短使幼虫发育进度比其它处理平均缩短1d以上,短光照、长变短、长换短、中等光照等条件下的成虫产卵前期均比长光照、短换长和短变长等处理蛾显著延长,逐日变光处理的雌蛾总产卵量比恒定光照处理蛾为高,光照由长变短对成虫的飞翔能力有明显地促进作用。说明光周
其他文献
自1988~1993年,结合《引进赛加羚羊驯化研究》,对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国内历史分布区和43个样点的11项气象地理要素计算欧氏距离和模糊相似优先化,并进一步作气候图解分析.发现引种区甘肃武威地区的生态环境与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中的别特帕克达拉等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气候类型介于哈萨克斯坦的半荒漠与荒漠草原之间,更相似于荒漠草原。认为赛加羚羊同其它生物种一样,有其特定的生态位,但随生态条件的变化而变
期刊
利用1981~1985年间,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Aneurolepidiumchinense)群落光合速率和环境因子观测资料,按4个不同时期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得到4个回归方程如下:1.6月上中旬植物生长初期,群落光合主要与光照强度和温度有关。其回归方程是y=-0.683+0.444x1-0.0391x21+0.0742x3-0.00164x23(式中y为羊草群落光合速率gCO2/m2h,x1为光照
期刊
在杉木中心产区福建尤溪建立径流场,进行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影响的6a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炼山清理迹地导致了林地严重的水土流失,炼山后6a中林地的水、土、肥流失分别达8767.32m3/hm2、38.00t/hm2、523.16kg/hm2,分别是不炼山林地的3.10、19.70、6.10倍。两种清理方式林地流失量差异随时间推移逐年缩小,至第6年趋于一致;炼山具有短期激肥效应,经雨季冲
期刊
对通过昆虫迁飞行为分析得到的迁飞时间参数、高度参数、速度和方向参数等分别以一定的数学形式加以表达。其中,起飞时间以日出日没及晨昏朦影时刻为基准,用天文公式求出;边界层顶与飞行低温阈限所在高度及运行高度上的风速、风向由一维湍能(TKE)模式以E-ε闭合做数值模拟:对飞行力较弱的小型或微小昆虫做随风运行处理,而对大型昆虫则根据其自身的飞行速度和定向方位与其飞行高度上的风向风速做矢量运算,求得位移方向和
期刊
通过对橡胶与砂仁间作林和同龄纯胶林各层次各器官生物量及10种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对比研究了两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按径级分配、林分年均净生产量、营养元素的积累分布规律。林龄为30a,间作龄为8a的胶砂间作材的总生物量为139.85t/hm2,其中乔木层占72.7%,间作层占22.6%,枯落物层占5.2%,与同龄纯胶林相比,乔木层提高了7.6%,枯落物层提高了38.9%。两种林分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约占
期刊
为了探讨Zn、Cd在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体内的积累和分布规律,对太原工业区环颈雉体内不同组织的Zn、Cd进行了分析,并以紫荆山区为对照区(相对非污染区),对两区环颈雉体内不同组织的Zn、Cd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Zn在环颈雉体内的分布规律为:股骨>胸骨>心>肝>肾>肺>股肌>胸肌;Cd在环颈雉体内的分布规律为:肾>胸骨>股骨>肝>肺>胸肌>心>股肌。两区环颈雉各组织中
期刊
研究141Ce在水-底泥-水生动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和消长动态。结果表明,系统各组分中141Ce浓度与时间关系由多项指数描述。其中池水中的141Ce浓度随时间延长单调地降低;底泥中141Ce浓度随时间延长增加;水生动植物中141Ce浓度则各自在经历某一最大值后逐渐降低。水生动植物对141Ce皆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其大小次序依次为:金鱼藻>>螺蛳>鱼;而鱼体中的141Ce主要集中于内脏,螺壳与螺肉中141
期刊
重金属污染区的白颈环毛蚓(Pheretimecalifornica)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损伤的透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重金属的轻污染区以及中、重污染区的蚯蚓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上皮细胞的核周腔扩大,甚至解体,同时可见到线粒体肿胀,凝聚及线粒体嵴消失呈空泡变,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扩张,溶酶体增生,这些病变随污染程度的不同而不同,重污染区比轻污染区要严重。
期刊
对我国边境地区的15个省区的蚊虫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及分布、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蚊虫优势种共有12种,包括背点伊蚊、刺扰伊蚊、哈萨克斯坦伊蚊、白蚊伊蚊、圆斑伊蚊、凶小库蚊、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淡色库蚊、薛氏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优势种的分布在各地存在差异。蚊虫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顺序为:云南>浙江>广西>辽宁>福建>江苏>广东>天津>山东>西藏>内蒙古>新疆>吉林
期刊
研究蚊子幼虫(子孓)对拟水狼蛛(Piratasubpiraticus)的营养、繁殖作用。结果表明狼蛛对蚊幼的捕食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喂以蚊幼和不喂蚊幼处理狼蛛的体重增长率和生殖有极显著差异。在相同蚊幼密度下,狼蛛初始体重越小,增长率越大,经计算狼蛛每增重1mg,需消耗10.58mg蚊幼,这基本符合生态系统营养级能量流动的1/10法则;狼蛛体重大小又对褐飞虱的捕食量有明显差异,体重大的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