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Fe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对河南省部分本科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社会需求状况、毕业去向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影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若干因素,准确的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要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资质培训等相应的措施,对提高我省及全国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体育社会需求对策;就业现状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经济水平发展较快,体育消费人群日益增多,对开展基层的群众体育和发体育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机会和几率相对其他城市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高校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是能否完成这一任务最重要的标志。“出口”决定“入口”不只是口号,教育工作者都能理解这一口号的重要性.如果高校培养的学生教学质量差、就业率低,势必影响高校招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从郑州市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和郑州市社会体育专业市场需求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来具体细致分析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之间、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就业准备存在的影响因素,切实为提高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而作出努力。
  一、研究现状
  郑州市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据调查的3所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统计(截止时间为2010年),2007年的就业率平均42.5%,2010年平均就业率37.1%,平均下降了5.4%。通过对这些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我们可以知道郑州市这些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面比较狭隘,就业面不广,就业空间太小,导致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学生对服务行业需求倾向了解较少,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不太明确,因而决定通过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较高约占总人数的65%,其中60%学生的这种决定源于工作压力和就业压力。选择前往体育行业工作的学生不超过三分之一,也有些毕业生改行、不准备从事体育工作的就占到35%。目前,较为对口的体育工作岗位一般都在社会体育服务,比如:各个健身俱乐部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社区体育工作人员、体育健身指导员、体育记者、体育场馆服务人员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的对象。郑州部分本科院校体育系中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郑州大学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河南农业大学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郑大体院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等)。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halis)、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万方)和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对策研究等学科方面的专著进行了广泛的阅读。(2)专家访谈法。通过对社会体育专业专家的谈话,去获取论文所涉及的问题和所研究问题的重点、难点。(3)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演绎、定义等逻辑方法,对调查情况进行逻辑推理、归纳与定义。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对口的社会体育专业就业渠道较窄。目前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观念上与社会发展需要有一定出入。造成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社会人才管理体制的变化。国家公务员制的确立,体育行政管理部门需求量削减,门槛提高,且岗位设立基本为综合性,也就是会所单纯的体育方面的岗位不再设立或剩余不多;在一个原因就是毕业生对性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的改革还不太熟悉,陈旧的毕业观念限制和束缚毕业生的眼界,较高的就业期望值与较低的社会人才需求量的现实产生的冲突使学生迷茫。
  2.培养目标的设立与社会需求脱节。设立怎样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是个历史性原因,因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原先的培养目标对于现在是社会可以说是一种中庸的目标,在这种中庸的指导下,没有完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出口决定入口的要求.大多数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多为陈旧的老的培养目标,内容早已脱离现实社会的各种要求.而目前社会所需要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缺少社会体育专业的就业指导。指导就是服务,指导就是帮助,指导就是关爱。但是郑州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院校缺少一流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和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没能让毕业生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职业选择,没有全面快速提供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毕业生求职信息,没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明确办学定位,没有形成信息畅通的就业渠道,没塑造自身专业特色,要知道实力和工作能力才是学生就业的关键内因,但如果学校自身培养目标不明确或缺乏创造性就会使学生自己很难清醒的认识自己的学习道路和人生方向,只有了解学社需要,了解就业需求的需要等关键因素,通过某种媒介传授给学社就业导向,势必会帮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四、提高郑州市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1.准确的专业目标的定位。准确的专业目标定位是学校首要做的事情,从该专业学生就业领域看,机会是有的,但学生的对此的嗅觉并不灵敏,在如大的就业市场面前迷失自我是需要学校注意的,各院校应根据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社会体育发展水平和就业需求等状况来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以所调查的三所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如下)为例:河南农业大学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运动解剖学、大学英语、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体育史、健美、健美操、篮球、网球、社会体育学、体育管理、运动训练、体育技术基础、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等。
  郑州大学社会体育系专业课程:体育赞助学导论、运动人体解剖学、体育技术基础、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教育学、健美操、篮球、网球、社会体育学。健美训练方法、产业经济学、运动保健、运动训练、体育管理、体育健身原理、体育史等。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运动处方与应用、大学英语、运动解剖学、体育经济产业导论、教育学基础、思想道德修养、运动训练基础、体育社会学概论、法律基础、健美、网球、篮球、健美操、体育管理、运动训练、运动生理学、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体育史、社会体育学等以上得出结论,课程体系合理构建,可以增强教学与社会与体育产业市场的密切联系,努力做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要的无缝隙对接,从而提高就业率。因此,学校的课程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就业,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学校就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培养学生,使学生们都能更好的就业。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口号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只有一专真的能艳压群芳,才能去谈多多能,没有一专,也谈不上多能,多能只能是口号而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3.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要局限于某某专业素质培养,应该加强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为学生能更好的就业做充分的准备。这是因为2l世纪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但是我国社会体育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体系还不是很完善,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去更新理念,要把社会体育的专业素质教育作为核心,培养其岗位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全面发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加学生的开拓精神与创新精神。
  4.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职业培训应该做到为就业而准备,这也是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职业制度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登记制度等已出台的措施,要与职业培训机构联合起来,促进学生考取职业等级证书和从业资格证书,为顺利就业和职业规划打基础。同样,也通过一定的培训的教育宣传促使学生更新就业理念,在现有的就业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5.增强相关科研,用扎实理论指导实践。针对目前郑州市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大科研力度,以科研攻关得出的科学理论为依据,解决训练和比赛中的难题、指导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为管理层作决策提供定量数据和技术支持,同时,还可为其他兄弟院校带去新的就业渠道和就业观念。
  总之,体育社会专业创建十余年来,无论是学校还是专业,办学规模得到迅速发展,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各门课程设置、专业骨干师资的培训、教材建设以及教学硬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观念上与社会发展需要有一定出入。造成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是多方面的,毕业生对性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的改革还不太熟悉,陈旧的毕业观念限制和束缚毕业生的眼界,较高的就业期望值与较低的社会人才需求量的现实产生的冲突使学生迷茫。因此,学校的课程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就业,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学校就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培养学生,使学生们都能更好的就业。
  参 考 文 献
  [1]刘善云等.从社会岗位需求状况分析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1531~1533
  [2]陈永军.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0):1398~1400,1414.体育学院学报.2007(1):116~120
  [3]冯晓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研究
  [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3):34~36
  [4]吕刚.试析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以华东师大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为例[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6):
  50~52
  [5]陈彰玉.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7):109~113,117
  [6]童莹娟.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成因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7(5):88~98
其他文献
为了促进新时期社会进一步发展,本文对企业工会女工在工作中所展现的创新性做出了深刻的论述.现今女工工作早已成为工会工作的中流砥柱,女工们在工作上的敢于创新为企业工会
这个社会,无论你视而有见,还是不见,它都在跟着时代变革的步伐不断推进。而构成这个社会充满活力的主力人群,正是广大的青年职业人。  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变革总是带着美丽与激情的梦想做牵引的。对于美丽中国建设中的核心要素来说,便是社会经济双向和谐发展。而对一切刚参加职业工作或已平稳从事有收益和创造价值工作的职业人来说,最初的所有情怀都会摆放在“工作着是美丽的”构架上,都信奉着“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期刊
内容摘要:《橡树路》是张炜鸿篇巨制“你在高原”系列中的第二部,作者在自序中说过,“你在高原”的“主要部分还是一批五十年代生人的故事”。①这代人的成长经历、人生轨迹丰富而复杂,不是后辈人能够完全领会和易于理解的。比如《橡树路》中的主要人物庄周、吕擎和宁伽等人一样,他们或出身优越,或才华横溢,或生活美满,但他们还是选择一而再再而三地出走和背叛,走入大山,走进人民,他们的精神历程有别于父辈,他们想要找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经济新常态下,很多集团公司谋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笔者就此提出公司管理及战略方向上的建议.
期刊
驰名中国的浙江天龙集团,每年举办的“天龙杯”全国青少年网球赛、中国业余网球公开赛等网球活动,不仅挖掘了大批业余网球高手;更以卓越的品质打造几童网球训练产品,并积极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有效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并对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施工技术,不仅可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且还可以
家庭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好环境,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英语教育问题极其重视,很多家长由于受到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英语学习观上存在误区.正确的英语学习不是把它当作一门